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凤云 《江汉论坛》2004,2(3):40-44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逻辑结构、主要特点和理论特色。在已有的研究中,对此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并未进行专门的、重点的讨论,因而就不能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条件和思想来源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予以理论体系的定位,讨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其他重要的系列问题也就缺乏逻辑起点和厚重感。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思想养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源头活水;邓小平科学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依此判断中国社会的现代走向和历史方位,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浪潮,紧扣时代主题解证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这一科学评价的重要根据之一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不仅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张瑞才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科学体系,其中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有中国...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是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哲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主题和基本理论四个部分.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史观基础.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是立足中国实际,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而形成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基础,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社会优秀的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贯穿始终,其基本原理都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主要由15个方面基本理论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矛盾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现代化论、物质文明论、社会文明论、政治文明论、精神文明论、生态文明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论、外交关系论、执政党建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显示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动因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如果说,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因理论是基础理论,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应用理论.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存在,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一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使命:一是发现自然的属性与人的属性,二是发展社会生产体系与社会需要体系.这一使命必然地要求科学地发展市场经济,这里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只有市场经济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实现人的发展.科学发展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发展动因理论,不仅仅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再到生产方式的历史回归的理论总结,同样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从生产方式到社会形态的历史回归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次思想解放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思想解放使邓小平理论得以创立;第二次思想解放使这一理论形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第三次思想解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 80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正确回答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等一系列问题 ,从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的第一个里程碑。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的主题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基本问题 ,形成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系统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地位 ,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科学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 ,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围的狭窄使经济改革中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中国经济学研究需要改变视角,扩大视野,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学体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伦理回归,为中国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是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结构,是由哲学基础、基本理论与具体理论三部分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体系,它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并围绕着这一主题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相互联系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其主要内容包括15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显示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对人、自然、社会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生态文明思想。刘希刚与徐民华合著《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发展、思想内涵、科学价值、历史传承、中国实践及理论创新。一、有利于读者理解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1.
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宋凌霄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系统地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及其科学...  相似文献   

12.
詹于虹  段治文 《江汉论坛》2004,1(8):133-135
古代中国虽然曾取得了欧洲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是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却不具备,因而未能从社会内部产生近代科学。但是,随着中国社会思想的内在变动,特别是近世学风的变化,实学思潮兴起;同时随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历史体系之后,形成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形势,中国又注定要跨进近代科学时代。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全面科学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了系统的中国发展思想 ,创造性地阐明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性质和发展道路。深入研究邓小平发展思想 ,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坚强而卓越的领导下,在实践层面,中国社会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三大历史巨变,经历了要发展、要快速发展、要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理论层面,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实现何种发展重大课题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伟大创造,既是以往实践积累和理论硕果,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并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楚这个论断,对于加深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定而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种理论总以思想形式反映某种事物,而这个事物总是一个系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表现它的理论也应该是一个体系。客观决定主观。系统而客观地反映某领域的理论,就概括为科学理论体系,如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同样具有理论体系应具备的如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①它不仅启示人们如何遵从历史发展逻辑去打碎旧制度,创立新制度;而且引导人们如何循着社会历史轨迹去建设新社会,奔向新未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这样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入揭示中国社会乃至当代世界发展规律,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逻辑地发展的伟大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唯物史观创造性地依托和运用,内涵极为丰富,其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则在四个方面。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社会发展中心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社…  相似文献   

17.
郑杭生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始即以理论自觉意识确定了以“社会运行”为主导观念的社会学定义,并衍生出“社会转型论”等四论;更形成以“社会运行”主导观念为导向的有自己话语体系的学术群体.社会运行论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占据了学术高地,有了学术制高点,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社会运行论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和学术创新正表现为从强势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中解放出来,为自己正确定位,加强自主性,形成社会运行学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这一庞大的社会系统走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开创性地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调控思想。邓小平的社会调控目标思想 ,是由生产力、现代化、改革、发展、稳定、阶段等概念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好的理论名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但其科学体系不是将三者简单相加,构建出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当前理论建设的重大任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扬弃、积淀、升华的丰富过程。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解释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理论思维能力、文明发展程度和总体成熟状况的重要尺度。从理论上升华中国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提升当代中国的理论解释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发展实践的双重需要。实现理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化,形成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是提升理论解释力的基本条件。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是提升理论解释力的重要内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科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并对中国实践作出深度总结和科学阐发,是提升理论解释力的关键环节。深入分析和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是提升理论解释力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