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 ,使目的语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品中尽可能获得与出发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共鸣和美的感受。诗歌的翻译在一定限度内是可能的 ,但是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诗歌形式移植中的不可译因素 ;诗歌文学形象的不可译因素 ;诗歌语言修辞手段的不可译因素 ;诗歌节奏韵律的不可译因素 ;诗歌“诗眼”的文学内蕴移植中的不可译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思虑严谨,注重语言的美感,具有自己的特色,“诗体译诗”还是“散体译诗”并不偏执于一端,而是一种彰显了中国传统中庸哲学的调适性选择。杨宪益的翻译实践对20世纪80年代成长的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杨宪益诗歌翻译思想的中庸之道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翻译理念追求真、美、善的统一;翻译原则遵循允中的信达观。 相似文献
3.
屈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
诗歌翻译从理解"言"开始,不可得"志"而忘"言"。译诗之道在于用译入语还原原诗,力求形神兼备。"译诗民族化"能兼顾两端,使二者结合起来。因此,译者如果能正确把握原诗的"言"和"志",再辅以正确的翻译理论,应该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本文所举四首译诗就是把"正确理解诗歌的‘言’和‘志’"与"译诗民族化"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钱志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1):41-47
文章从意境论出发论述了诗歌作品的可译与不可译。认为诗歌意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文学意境和音乐意境。诗歌中的文学意境是可译的,而音乐意境则是不可译的。 相似文献
5.
6.
林玉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69-74
诗歌是否可以翻译,历来聚讼纷纭.实际上诗歌是可以翻译的.中外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及实践都证明,意象处理是诗歌翻译的灵魂.因此,发现和移植诗种,即确定和翻译主要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是保持原诗风格和艺术感染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晓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6-72
五四新诗革命是如何受到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当时的翻译者主要选择了泰戈尔、歌德、惠特曼三位诗人进行翻译,目的就是为正在展开的新诗革命寻找理论资源和合法性。徐志摩的征求译诗事件,反映了对翻译实践探索的自觉,更说明了对新诗创作探索的成熟。从他们的翻译实践中,可以知道用中国传统的古体诗去翻译国外的自由体诗,只能是削足适履。这从另一个侧面为新诗革命的白话自由体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朱晓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24-25,30
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诗歌的翻译尤为困难。本文试图探索诗歌翻译的方法和途径 ,以使译诗不仅能准确传达出原诗的内容 ,也能尽可能相似地模拟原诗的形式 ,达到以原诗风格与神韵的再现。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20-124
该文从学者研究与诗人手笔相结合、大众欣赏与小众研究相顾及、经典重译与新诗新译相辉映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王宏印教授翻译《英语诗歌选译》一书的特色,重点论述了王宏印译诗艺术的三个特点,即注重整体,讲究细节,强调创意,以得补失以及声韵流转,和谐自然。 相似文献
10.
熊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3)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传彪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7-61
诗歌翻译没有定法。从诗歌的本质与诗歌翻译的深层矛盾上看,黄杲炘先生提出的“三兼顾”译诗法理论上缺乏根据,实践上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2.
诗歌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歌翻译成为翻译艺术的巅峰,诗歌翻译要求译者要独辟蹊径,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从而对不同的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姜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112-115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概念。在诗歌翻译中是否能传达意境也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唐诗英译意境传达的三种有效方式:体现真情,挖掘意象,激发联想,对此作出了例示。 相似文献
14.
黄宇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1):124-125
商务广告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体翻译,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诱导促销之效果.从对创译原则的认识出发,着重探讨了"创译"手法在商务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李翠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3-55
汉语诗歌,尤其是古典的格律诗体,是非常重视意境营造的,这一点与西方诗歌体裁的文字有着极大的不同。西方社会传统的理性思维方式,使得西方人就是写作优美诗句的时候,其方法也是思辨的,致力于生命哲理的苦苦寻求。这就使得翻译工作者在从事汉英诗歌翻译工作时,汉语诗歌中的意境转换成为翻译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论诗歌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讨论了英汉诗歌的互译问题。笔者认为,诗歌创作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诗歌的格律与音韵,如英诗的抑扬,汉诗的平仄。因此,译诗,无论是汉诗英译,还是英诗汉译,对选词的要求都极为严格。文章指出:在忠实传达原诗主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原诗的意境、音韵和结构形式臻于完美,便可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原诗的意象性、视觉性和空灵感 相似文献
17.
肖曼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143-146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立足忠实,辨证地吸取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他指出翻译就是译,不该是创作;翻译不仅要忠于内容,而且要忠于形式;但是,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不可能的,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所在,不是做到和原作相等,而是做到在本国语言里相当于原作.他的诗歌翻译很好地实践了他的翻译思想,忠实再现了原作的风姿与神韵. 相似文献
18.
公司名称英译中的相对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清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6):88-89
本文在对102个公司英译名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邱懋如教授提出的"零翻译"和刘明东教授提出的绝对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的概念,分析如何处理公司名称英译实践中出现的文化空缺.同时确定在公司名称英译中存在大量的相对零翻译,并探讨了三种具体实现相对零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诗歌翻译的详略度——以李白三首诗歌英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4):159-163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有关详略度的研究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对比李白诗歌《送友人》、《月下独酌》和《长干行》的不同英译文本,探讨了详略度对诗歌翻译的制约。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原诗详略度的制约,而且译者应尽量实现与原诗的"详略度"对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