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现代主义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联大诗人群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不满足于新月派那样缺乏灵魂上的大起大落的后浪漫主义,在以艾略特、瓦雷里、里尔克、奥登等为代表的西方20世纪现代派诗歌那里,找到了与他们内在生命要求相适应的诗的观点与形式,由生命的"沉潜"进入了艺术的"沉潜"状态,完成了诗的观念的转变--由单纯的情感的宣泄到经验的传达.  相似文献   

2.
古代散文的多向流程是战国那个特殊的时代奠定的,在南北朝时散文的文体与风格基本定型,主要是指散行单句式的散体文和骈偶化的骈文.中唐,韩愈倡古文则开始了古代散文的嬗变时期.这里,散文家的趣味和批评家的理论关注对古代散文传统的确立与嬗变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古代散文传统的嬗变具体表现为韩愈所倡的古文,三袁所倡的性灵之文和桐城派的古文.从韩文到桐城派古文,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简单回归,而是韩文和三袁之文风格的整合,从而体现出一种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吴立 《今日南国》2007,(5):42-44
越南的饮食文化在风情奇异的东南亚是独具特色的。到越南旅游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品尝一下越南的美食,特别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在河内,鸡粉久负盛名,几乎占据了河内米粉业的半壁江山,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街头上零零星星的摊档上都可以吃到。鸡粉的用料十分讲究,鸡丝当  相似文献   

4.
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强调场所的诗意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故事的回归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城市公共设计宜人性的规划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在高校"两课"教学中重要地位的论证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明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进而明确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择谁?我的人生又走到了十字路口:我不知道将来的生活是该选择新男友周家生,还是选择我9岁的女儿妞妞。几年前的那个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我的丈夫,妞妞的爸爸,从此我们的生活陷入困  相似文献   

7.
清澈的目光     
生活平淡无奇,每天重复着昨日上演的一幕幕,那个糟糕的主演是自己。更多时候,只在别人的眼中留一个背影。多年前抬头望月的自己,变成现实的奴隶,一个彻彻底底装在套子里的人。读诗成为一个古老的传说,写作成为童年模糊的记忆。不应忽略生活的美  相似文献   

8.
曾在好友的博客里检视过自己的身份:叫我妈的有两人,称我姑姑的有4人,呼我二姨的有6人,喊我阿嬷的两个,叫我姨婆的一个。称我三舅妈的有9人,叫我三婶的有4人,喊我舅婆的有14人,叫我婶婆的有4人,还有个洋女婿该称我丈母娘。这么一算下来才发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承继并推进了唯美主义诗学所关注的文学自律问题.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是一种经验性的诗学,对于文学自律等诗学问题还仅限于问题的提出与宏观的、经验性的探讨与描述,尚缺乏深入的、实证性的分析与考索.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虽然在诗学主题上承传了唯美主义.但是却对文学自律等诗学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怎么样"的、微观的分析与考证.所以,如果说唯美主义诗学还处在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呈现阶段的话,那么,形式主义文论则可以说已进入到了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从2008年1月开始,《老友》便成为我案头枕边的常备刊物,3年多来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1000多个日夜,我仔细端详着《老友》每一期的封面:健康慈祥的老人,和一个或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在一起,在以蔚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丰收的田野、碧绿的  相似文献   

11.
灾难的来临如此突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前一秒,我们还沉浸在太平盛世的喜悦中,为奥运圣火的到来欢呼雀跃;下一秒,地动山摇的瞬间.b是生死别离两重天.汶川,这片曾不为世人熟知的土地,殷红的鲜血正在这破碎的躯体肆意流淌. 据国务院应急办提供的数字,截至19日12时,汶川地震已造成34073人遇难,245108人受伤.  相似文献   

12.
理性化是西方社会演进的趋势和文化研究的主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失序问题是观照理性化局限的窗口.文章对分别生活在这两大转型时期的迪尔凯姆和哈贝马斯关于社会秩序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人在社会失序与重建方面的观点.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的得失,这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系列文章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比较文学的有关问题。何云波的文章着重探讨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对建构总体知识学的意义与启示;焦静芳的文章揭示货币与文学的关系;左芬、林文兴、杨芳则分别以诗人彭燕郊的三首表现绘画、音乐、舞蹈的诗为例,探讨诗人如何用诗的语言去表达绘画、音乐、舞蹈的意境;谭琰的文章比较中国传统诗、画中空白的审美意义;姜攀、刘海花则分别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插花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短语"失去比喻"出自邵燕祥不同时期的诗作,并具有相应的时代意义.这里,主要选取其讽刺的含义,同时,也将其视为一种"历史化"的进程.在通过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之后,可以明确,"失去比喻"同样是一个历史变奏的过程.它既包含思想的深化,也包含着抒情的嬗变、社会责任感在一个诗人身上的体现,而贯注于其中的理想精神,则同样是历史和时代内化之后的一段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事任何事业,都需要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来支撑,只有通过一段锲而不舍的努力,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无论任何技艺的获得,都是必须经过一番寒彻骨的练习方可以获取。因而,人们对于学业的研攻或者对事业的经营,若没有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专一与不懈,显然难以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桂枝香     
桂花在金色浮跃的芬芳中舞蹈,带着新生的喜悦,面具下剥落出坚强的面颊。我深信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有一种灵动、跳跃的美。桂树便是这兴衰的精灵。从前,只是单单倾心于桂花甜润的香。直到那时,我才明白,桂树的荣与枯,桂花的开与落,原是在娇羞下隐  相似文献   

17.
歌德在其"古典"主义初期的代表作<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中通过人物内在、外在冲突的展示和解决表明了这样的主题:女主人公所拥有的"纯洁的人性"是消除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矛盾冲突,从而抵达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内在、外在和谐之境的途径.然而这实际上仅仅是一条以道德化的"超我"克服和消除人自身以及他人的现实的"自我"和原始的"本我"并由此获得人自身以及人与他人之间和谐的途径--它虽然反映了作者美好的道德理想及其对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憧憬和愿望,但却不符合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现代心理学对人的研究和认识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一般的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状况.此外,作者在创作这部剧作时的"古典"主义时期所提出的通过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这一途径促使现代人和社会重获古希腊人和社会所具有的和谐统一的主张,也带有明显的理想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价值多元论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张力是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之一.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是人们对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宪法原则及价值观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是在排除各种分歧的意见之后所留下的理性共识,政治的正义观念是重叠共识的核心.罗尔斯对重叠共识面临的批判进行了辩护.重叠共识理念有益于化解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理念对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的批判是无力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古典文献的诠释与解读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而朱熹作为解经大家尤受关注.本文试图以朱熹晚年的代表作品<大学章句集注>为例,说明现存的朱熹的解释文本不意味着其解释作品的完成,解释作品的未完成不意味着朱熹解释思想的未完成,解释思想的基本确立不意味着其解释体系的无矛盾.本文基于传统的理学思路对其解释过程进行梳理,结合西方诠释学的方法,进而揭示朱熹解释文本中解释目标与解释效果、文本情境与读者情境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20.
文后参考文献是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论文行文的科学依据,也是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示以及为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著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因此,正确有效地著录参考文献非常重要.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编排规范,要求国内各学术期刊参照执行,其中对参考文献的规范问题有明确的规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规范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对参考文献规范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加强其实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才能使学术期刊的文后参考文献日益规范化,才能充分发挥参考文献在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