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提起企业文化,人们脑海中就浮现出松下幸之助、海尔张瑞敏等名字,好象这一向是大公司才干的事,小企业只忙着赚钱,或者赚的那点钱都不够扩大再生产,哪有资金和精力投入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呢?这恰恰是一个误区。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大、可持续发展很可能就与企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因此,我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企业文化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当时就有人说:“这是否提得太过了?”我说:“不,这是事实,也是真理!谁违背了这个真理,就会失去自己的事业!”企业文化建设70年代源於日本,80年代美国人潜心探求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时提出了这…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最具标志性的批判武器是其著作《单向度的人》。在此著作中他认为,西方工业发达社会中满足于虚假需求的人们沉溺于所谓的“幸福“之中,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剩下了一味对社会认同和接受的向度;人失去了其本质,形成了“异化”。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是否也出现了“异化”和“单向度”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毛斯纳的“语言批判”是近代最反动的一种资产阶级“语言哲学”。在许多根本问题上,毛斯纳的“哲学”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认为人类语言并不能反映客观现实,因此否定语言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工具的作用;他不承认语言中的词是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概括,即不承认词的内容是标明一般概念的,硬说词没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否定语言作为人类最完善的交际、交流思想工具的作用。否定了语言在人类认识世界和社会交际中的巨大作用,他就主张根本取消语言,使人们永远保持“沉默”。他否定了语言是人类社会里客观存在的东西,即否定了语言的物质意义,认为“语言只是语言的应用”,“只有发音器官的暂时运动是真实的”,因此语言被他看成只是一种“抽象观念”。关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他也采取否定的态度,把二者归结为“同一的行为”,并同时否定语言与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他认为研究哲学最重要的工作即是对语言进行“批判”(当然也对思维进行批判,因为在他看来二者是同一的),他所谓“批判”意思是否定、取消,而他之所以这样主张,正是为了证明他的“人们永远不能认识世界”的不可知论。毛斯纳的“语言哲学”的最荒诞之处还在于他不得不打破他的“沉默”而运用语言来进行他的“语言批判”。魏勒的这篇文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毛斯纳的“语言哲学”,在编译当中,我们刪去了少数无关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试评血火方式文化交流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在文化交流的诸多方式中,血火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人类文化史上,血火方式实现的文化交流较为突出。血火方式的文化交流,既有破坏文化、制约文化交流、延缓文化发展的消极作用,又有以“恶”的形式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发展较之外国落后的国情和赶超英美的豪情,阐明要以辩证态度对待和批判借鉴外国文化以使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有一个大的跃进、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所谓对外国文化的"辩证态度",即既不能搞"全盘西化",也不能盲目排外,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毛泽东是如何达到对外国先进文化的批判和扬弃、结合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及其对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性主体是主体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和元话语,是保证生命存在的创造激情和幸福感、美感和诗意的精神基石.在当代性意义上,现代人类迫切需要重建和完善诗性主体,反思和批判知识、权力、道德给予主体的规训和压抑,抗衡和拒绝社会意识形态所崇尚的只要感性享乐而放弃彼岸承诺的实利主义潮流,守护着自我存在的审美超越性和诗性情怀,由此保证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力和生命存在的理想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道家看来,"自然”是道的根本属性,是人的本性,是老庄文化社会批判的根本尺度,是人类个体生命生存的理想追求.自然的实质就是自由.人类个体生命生存的理想方式就是"任其性命之情”,也就是自在自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协同关系。就基础条件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就内在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时空的共生性、主体的同一性、理论的同质性、目标的统一性。基于二者协同推进的基础条件与内在逻辑,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强化价值引领、锤炼精神品格、重视思维方法,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西方的规划理念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当下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将西方规划理念视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标准,不顾当时当地的文化条件原封不动地加以移植,忽视本民族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丰富经验,都是令人担忧的危险倾向。反之,系统地研究和总结现当代中国建筑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把握其中的精髓,从中华民族留存下来的大量建筑遗迹和文献资料中获取城市建设的思想、智慧和力量,才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既能够保证现代化水准,又不失去民族魅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起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论通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演进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要义,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先决条件,创造性地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问与实践之需。新时代新征程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域日益敞开,应秉持“三种精神”,为“两个结合”加注活力与生力,使其持续嬗迭意涵,扩充义理,释放效能,并在此视域下求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1.
神话批判在卡西尔整个文化哲学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他看来,神话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形式,是自我发光、自具其律的人类生命形式之特有的一维。它有自己独特的“看”的方式,不能从科学理性的视角贬抑它、否弃它。卡西尔试图以神话批判为模型,用一种“多元符号功能论”,将语言、神话、艺术、宗教、科学诸文化形式分而治之,最后又在主体的精神活动中,在文化赋形功能上将它们统一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包罗一切的符号形式哲学体系来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活本身多样性一个方面,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活力。因此,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文化交流中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不断进步,使人类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13.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內容就是文化的现代化,也就是创建新的中国文化。新的中国文化当然和旧的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革故鼎新”是文化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如何改旧创新呢?改旧创新是否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呢?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列宁在谈论无产阶级文化时曾说:“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沒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  相似文献   

14.
一、囚禁生命活力的牢笼——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国国民生命活力的扭曲和萎缩的悲剧是上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文化造成的。封建文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对它做过猛烈地批判,有力地配合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彳亍。后来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未能深入、持续下去。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人的文学和自然的文学都失去了精神生命的衰落时期,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以它特有的方式再次连接起文学史和人类精神史中断的脉络,并且重新思考在生存意识充满危机的今天,人是否可以回到自然生态,藉此实现自身的救赎,拯救文明异化的迷惘和病痛.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出现,给后现代语境中的消费文学和时尚文学,以及危机四伏的现代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自然伦理、大地伦理和生命伦理的重新发现和确立,给人类的现实生存,以及精神生活带来了一线曙光,一种新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正在生态作家笔下缓慢形成.生态文学通过现实批判、生命关怀和人性剖析三个维度,努力建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进化表现为人类文明的演进,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最本质最重要的属性,保证了人类社会的生命力、创造性和延续性。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国国情,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加强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交流与互鉴、理解与包容,让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源泉,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批判与超越的尝试--评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亨认为 ,当今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主要是由西方智性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造成的。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及对孔子思想的重新诠释 ,胡国亨提出了“大孔子学说”,藉以纾缓人类的生存危机。本文认为 ,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跨学科、多视角批判是理性而深刻的 ,对我们全面认识与评价西方文化及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 ,作为一种超越现代性困境的设想 ,“大孔子学说”却陷入了以纯意向为出发点的乌托邦之中。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之所以借用柏格森生命哲学作为批判唯科学主义的思想武器,就在于它是高扬直觉主义而对理智主义和科学方法进行批评的哲学。援柏格森生命哲学入儒,借以比较中西文化,批判唯科学主义,这是梁漱溟重建儒家形而上学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则是,他欲以生命哲学去抉发中国文化的价值,向人们展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真理”,将西方文化导向中国一路,以此证明儒家的人生态度具有独特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传播技术作用力的社会学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印刷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作用。从历史与现实来看, 传播技术不仅规约着新闻传播行为自身的走向, 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变迁, 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文化传播研究中, 应为技术要素的社会作用力多一些“人文关怀”。对技术的态度, 一方面要警惕技术决定论, 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移用西方批判理论对技术片面指责。特别是在当今中国,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 技术的“缺席”仍是困扰我们快速发展的“瓶颈”。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是社会稳定进步的内在要求 ,追求单一、片面的发展模式势必会引起社会的失控和剧烈震动。没有经济的发展 ,文化发展就会失去基础 ;没有文化的发展 ,经济发展就会失去支撑。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者不可分割 ,更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