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到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我们一定要认真解决好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未来人口的增长。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波浪”型方案:即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要给予优惠照顾,而现在生育的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若与独生子女结婚的,可以照顾生育两个孩子,相反,现在一对夫妇生育两个以上的孩子,长大结婚,要坚持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样,反复三、五代人,我国人口控制将会有可观的成绩。现将这个“波浪”方案,简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4月1日起,昆明市全面施行《昆明市贯彻》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对符合二孩生育规定而自愿放弃生育,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依法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落实了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并与乡(镇)人民政府签  相似文献   

3.
现行城乡二元生育政策对社会与家庭全面发展存在严重不利影响 ,政策约束下的非意愿性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 ,对父母养老和新生代健康成长存在不利效应 ,其家庭发展的脆弱性已不容忽视。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微调十分必要。今后 1 5年采取“父母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 2个孩子”的微调方案 ,既可减少非意愿性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 ,又能缓解城乡与东西部人口发展不平衡 ;既符合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又符合公共政策“公平合理”原则 ;既满足今后一个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要求 ,又易于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接受 ;既有利于生育政策平稳过渡 ,又在操作上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与二孩家庭生育模式百年模拟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少人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可能造成家庭负担过重忧心忡忡。通过独生子女家庭和“二孩加间隔”家庭未来百年发展变化模拟评价后认为:如果生育模式选择得当,独生子女家庭“四、二、二” 负担结构有可能基本避免,未来独生子女家庭的负担,也不会比历史上经历过的较重的负担更重。生育模式选择不当,生二个孩子,并不能保证比生一个孩子负担轻。从百年人口对资源环境和杜会经济发展的压力看,“二孩加间隔” 的政策无论如何组合和选择,所形成的人口压力都要显著大于独生子女政策,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生育模式如果选择得当,它的家庭负担不见得比生育模式选择不当的二孩家庭重多少。因此,政府应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坚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同时应按最优生育模式,对生育年龄和间隔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自70年代初中国大力推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一代独生子女甚至已进入成熟的青春期并开始走向社会,而且独生子女人口群体正日趋庞大。伴随“独生子女新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快速有效地降低人口增长率,1979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青年夫妇响应号召,生育一个孩子后便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表示不再生育孩子,从而在中国出现了一类崭新的家庭。它既区别  相似文献   

7.
张冬敏  雍岚 《西北人口》2012,33(1):70-74
为测定生育政策调整对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本文选择四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0—2080年间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将面临着劳动人口供给量大幅下降和老年抚养比快速增长两大难题;生育政策的调节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两大问题的问题;其中从现在起实行"父母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调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是个具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人口政策的任何变动都举世瞩目。自从1979年提倡“一对夫妇一个孩”以来,生育率急剧下降,独生子女率迅速上升。引起了世界人口学界的兴趣,纷纷研究中国的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问题。其中赞扬者不少,斥责者有之。究竟中国的独生子女率水平如何?与其它国家相比是高还是低?1985年第5期《人口与经济》发表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口研究中心达德利·波斯顿的《中国与其它六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生子女率的分析》一文,提供了这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新近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明确概括为“两个提倡”和“一个照顾”,即“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照顾到农村中某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允许间隔几年后生第二个孩子”。这一概括较之只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要全面得多,也是对海外有人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称为“一孩家庭政策(One-Child Family Policy)”的一个必要纠正。实际上,我国一直在贯彻执行上述“两个提倡”和“一个照顾”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我们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确定,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至此经历了最大幅度的调整。无论是从我国人口现在较低的生育水平,还是从我国正在面对和将要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上看,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步地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都具备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也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一、调整生育政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的未来经济发展、社会抚养负担和与粮食供给能力相适应的人口总量 ;对与之相适应的生育水平及相应的生育政策进行了比较选择 ;提出在全国和浙江应实行“二步走”的人口战略 ;建议不要把生二个孩子的口子放得过大过宽 ,无特殊情况 ,最好控制在“双独”(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 )及其后代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二百年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说过这样的话: “贫困似乎对生殖反而有利,高原中部的饥饿妇女往往生育二十多个孩子”①; “贫困有利于生育”, “会促进繁殖”。这是亚当·斯密人口理论其中一点。稍后,又一学者赛·兰格在其《国家的贫困》中也说: “贫困在达到引起饥馑和瘟疫的极限以前,与其说会妨碍人口的增长,不如说会促进人口的增长。”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集人类文化遗产之大成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  相似文献   

13.
张二力 《人口研究》2008,32(3):57-66
为估算独生子女夫妇生育2孩的影响,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年龄孩次递进模型和生育率拆分的方法,测算了全省非农人口也和农村一样("生育政策一元化"),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2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非农业人口现行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2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双独")对人口出生规模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全省城乡都实行"单独"生育政策后,平均每年人口出生增加最大不超过7.3万人,对江苏省的人口规模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在政策调整初期,可能出现出生堆积现象,需要各地政府进行必要的疏导;这种政策调整早一点,出生堆积就会小一点.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普兰店市人民政府出台《实施办法》中规定,“符合《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自愿终身只生一个,且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计划生育家庭,财政一次性奖励300元”。  相似文献   

15.
1980年《公开信》发表后,陕西省勉县为了认真落实“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和“某些群众有符合政策规定的实际困难,可以同意他们生育两个孩子”的要求,根据全县平川、丘陵、山区等地理情况,分别提出照顾生二胎的不同比例。但是,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有的突破了比例,有的指标落实不下去。因为人口问题不单单由于地理条件,而且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同时,只有比例,没有具体条件,基层干部不好掌握,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结果 ,分析未来北京市一代独生子女生育二孩的可能性 ,主张借未来二三十年独生子女进入婚育高峰期的契机 ,有力发挥政府多年来在生育政策上的导向作用 ,充分运用“双独”生育政策 ,提高首都过低的生育水平 ,从长远考虑创造有利于人口自身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为首都现代化“新三步”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7.
1 湖北省独生子女政策的发展1 978年 1 0月 2 6日中央 [1 978] 69号文件 (即 :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的通知 )中 ,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生育政策 :“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 ,生育间隔三年以上。” 1 980年 9月 2 5日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公开信》的开头明确提出 :“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十二亿以内 ,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一项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前…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生育政策调整终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尘埃落定了。《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不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育需求,更充分反映了我国人口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人口转变用了世界上最短的时间。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  相似文献   

19.
王振军 《西北人口》2017,(6):104-110
本文选取不同年龄、不同级别城市和乡村的适龄生育人口,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甘肃省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的生育行为和“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独生子女”政策时的生育水平,单纯的“全面两孩”政策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甘肃省的人口生育水平,且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应调整当前我国实施的人口控制政策,同时针对甘肃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男女比例失衡及后续劳动力资源紧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利于甘肃省及全国人口生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获悉目前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意愿,江西省婺源县人口计生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通过指定分管领导负责,同时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尤其是社区工作人员共计40余人集中进行调查问卷业务培训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