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大多数贺兰山岩画基本上都是用线条简单勾勒出的程序化或者说样式化的图形.正是这种简略化、程序化的省略和抹去表示所指的能指的表现方式的存在,使得贺兰山岩画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或图画艺术.而具有象形文字的特性:它是指明意义而不是表现自然的概念性图像,一个自身拥有象形、表达单个词、系统性、词法和句法、形式的繁简与排列方式五大基本特质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世界文字史和中国古代大量文献资料及考古发现也证明贺兰山岩画就是中国文字符号演变历程中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中间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2.
陈久健 《理论界》2007,(4):180-181
中国古代绘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人的介入,绘画逐渐忽视了视觉特征,而过分强调了文学特征。重视联想、精神寄托、画中有诗等文学趣味,是中国画的显著特点。中国画和画论中轻视视觉因素的倾向值得注意。要发展中国画必须吸收西方绘画对视觉因素的研究成果,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点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点的新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3.
中西绘画美学趋向之不同主要体现在:西洋油画重写实,作品以追求幻真和再现自然为其最高境界.所采用的焦点透视符合科学和数理,有助于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形似逼真,色彩浓丽,是西洋油画的特色.中国画运用笔墨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的核心,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不重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运用,摆脱了焦点透视物理和生理上的局限,增加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和艺术个性.通过中西绘画美学对比,达到了解、认知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本文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清芬 《殷都学刊》2005,(3):108-108,111
中国的绘画大体分为文人画、民间画、画家画,其绘画风格与画家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中国画的发展应该适应画家的个性而呈现出多向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形神论是华夏传统美学体系中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之一,它广泛涉及作品真实、意象构造、创作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美学问题。本文拟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切入,对其作一整体论述。上篇:历史演进中的逻辑展开追踪华夏艺术文化发展史可知,中国古典美学形神论起步于对“写形”的追求,成型于对“传神”的标举,深化于对“体道”的自觉。传统美学形神论滥筋于先秦以来的哲学形神论,而形神作为美学问题明确提出于艺术领域,则以绘画为发端。绘画艺术起步于对“形似”的向往,按古人定义,“画,形也”(《尔雅》),“形,象形也”(《说文…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试图"以西改中",突破传统绘画的基本格局,这突出地表现在"写实"绘画因素的引入,其在创造观念、造型意识和形式语言等方面对原有系统造成了解构.他的历史作用是他把当时变革者的"以写实改良中国画"落实到了教学训练过程与画面的具体造型表现方式上,并迸一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以实现他所希望的融合中西绘画长处的主观理想目标.蒋兆和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画素描教学的改革.他改变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教学理论,力图革除以苏俄素描代替中国画造型带来的弊端,通过对传统的"六法论"和"传神论"的再认识,对中西绘画的再比较,提出了以"骨法用笔"为原则,以白描为基础,吸收西画素描之长的中国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西方绘画改革的现状及中国画向传统的回归,使我们应对这种改良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7.
诗书画一体是中国画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诗书入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了绘画的意境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的现实出发,结合现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实际,阐述了以任伯年为代表的写真写实并融合西方绘画艺术的中国画的道路,论述了现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体论证王学仲在我国,标志画体的各种不同画风流派的区分,与外国不尽相同。外国绘画主要是用艺术上的"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加以区分,而中国则是用"体"、"样"、"宗"加以区分。但用"派"区分的中西却都有,而且以"派"命名的还占大多数。我国以...  相似文献   

10.
“气韵生动”在我国南朝时期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位居首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原则.气韵生动最先是作为一种人伦鉴识,在文人画兴起之后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气势和韵味,即客体气韵;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意识和精神,即主体气韵.这两种气韵是相互转化的.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照与贯想,将自然客体气韵化为个人的主体气韵;再通过绘画创作将个人主体气韵化为作品所表现出的客体气韵,从而产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创作的最高原则,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判断绘画的审美境界的价值标准;追求气韵生动之美的境界,是中国画艺术悠久而又极富生命力的传统,而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略论文人画审美精神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的前途已成为美术界的热门话题 ,中国画是民族精神与思想在美术领域具体表现 ,它的发展命运关系到中国古典思想与精神的传承 ,也关系到中国文化在新世纪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如何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保持自己的风貌而又有所发展。本文就传统中国绘画的代表———文人画 ,其审美思想的发展脉络作一番简要论述 ,旨在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绘画语言是画家表达审美感受的特殊形式,中国水墨画自有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其特点有五:一是形式语言的写意性;二是形式语言的生命性;三是形式语言的诗意性;四是其中体现着中国画家对于笔墨的特殊认识和创造;五是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谢赫提出的被后人引为绘画总法则的"六法"自古以来为画家所重视,"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不仅是绘画形式的重要法则,其中也凝结了画家的情感表达。本文从形神、意象、气韵这三个要点出发,分别对绘画空间的经营、绘画空间的形成以及空间形式的艺术表现作了阐述,认为中国山水画经营空间首先基于对绘画形神的关系处理,而山水笔墨意象的形成则是绘画空间创意经营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同时中国山水画气韵生动的意境创造是中国画经营位置的最高美学表现。文中举例说明了经营位置在绘画空间形式中的诸多美学表现方式,以此表明谢赫关于空间形式的美学理论在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宋晓峰 《人文杂志》2012,(4):184-186
中国当代画坛容纳了中国传统绘画、西方写实绘画、西方现当代绘画,还有在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受西方绘画或观点影响的新的中国画形式,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虽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画家,但却很少能够代表当代精神的绘画风格,致使画坛出现很多疑虑,本文从当代画坛的中西交融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的代表。笔墨、色彩与布局是构成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张大千的泼墨画法以"泼"的形式打破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固有风格,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新画风。阮荣春、胡光华所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一书提出:"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艺术思想在中国的兴起,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时代。"表明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泼墨画法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泼墨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泼墨山水画的渊源,可追溯到唐代王洽,近代可追寻到晚清民国时期,张大千在其作品《高岩古寺》题记中提到:"自王洽创为泼墨,米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构图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式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而有意味的形式在表达情感绘画形式中的直观性和重要性,这些形式因素对中国画构图的变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当代中国画坛,形式——绘画语言的问题成为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聚焦点。就绘画而言,三度空间的削弱使得形式不断地崛起,既然模仿形象、自然不再是绘画的最高追求,那么绘画的平面化、符号化处理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绘画的构成、画面的解构和“空白”关系问题就更显得“顺理成章”。当艺术家开始运用平面、解构、分割、叠加、交错、或不和谐因素时,绘画它就并非仅仅指模仿自然、传统绘画与自然的对立和紧张与现代绘画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派并非背叛传统,只不过是一种有战略的转移——强调意味形式。理性的形式往往意味着某种观念,感性的形式则充溢着情感,不管是运用传统的笔墨,还是现代水墨,既能保持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又能最好地突出形式的意味,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和内容在意义上的充分的融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文娟 《人文杂志》2006,(6):108-114
中西方绘画是两种色彩观:西方绘画中除基督教神学的色彩象征外,主要是科学色彩观,根源于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即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式逻辑和科学文化;中国画则是哲学色彩观,根源于阴阳五行以及儒道玄禅之哲学思想。中国画里基本没有西洋画的固有色和条件色风貌,在概括色和抽象色风貌上中西方绘画却有着同为色彩的可比性。对中西绘画的色彩走向和抽象性意义作一参照性对比是饶有兴致的话题;中国水墨山水画给世界贡献了极富家园意识的美学生态活力;文人画的消极性,使我们在西方绘画的色彩观里看到了一些合理的因子。在文明的冲突中,我们应坚持东西方的良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是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以文人特有的精神情趣体现着中国画的美学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文人画的美学意境是在儒、道、玄、禅多重思想合流的共同作用下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物我相融、清静空远、荒寒洒落、重"神"用"韵"的美学特征.这些对于当代绘画的发展和境界提升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画论中的“气”周怡关于“气”这个字中国古代画论,核心问题是一个“气”字。以“气韵”评品绘画是至高至上的标准,却也往往失之于玄谈,因为,“气”之范畴,意会的因素太多。何谓“气”,许慎解曰:“气,云气也,象形。”①显然,气的最初状态表示一种可见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