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同妻"与"同夫"作为社会边缘群体,在与同性恋者组成的婚姻家庭中是弱者,对于婚姻的维持以及解体都经受着与常人不同的艰辛和困扰。从虚拟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无论是婚姻的维持、解体或是再婚,"同夫""同妻"群体都是受害者,然而他们所遭受的困扰与磨难却是有差别的,"同妻"相比于"同夫"有着更为弱势的地位,这与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分不开的。同情这两大弱势群体的同时也要反思为何已婚同志家庭会不断产生、如何避免此类错误再发生,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减少"同夫""同妻"群体的再生;同时更要将男性与女性置于更合理的位置上,减少因性别差异导致的性别不平等与性别歧视,才能帮助"同夫""同妻"群体在已婚同志家庭中受到的伤害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2.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我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半个世纪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思想与实践,分析、总结了他们之间的"异"、"同"与传承,为当前正确认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为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心理、行为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因此,高校须构建心理调适模式,抚平"第二类贫困生"的心理偏差,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在莫里哀和莎士比亚比较研究中出现的拿莎士比亚的悲剧与莫里哀的喜剧相比较的现象提出异议,指出应在喜剧范围内比较他们的创作,并找出他们在塑造人物、编织情节、制造喜剧效果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就喜剧而言,莫里哀和莎士比亚同样伟大,对传统的"扬莎抑莫"现象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大凡各类"中国现代文学史",都要把沙汀、艾芜列在同一专章中加以论述。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两人在同年同月出生于同一个四川省,又是同学并在上海同受鲁迅先生的培养的缘故吧。其实,只要我们拜读了他们的作品,便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小说无论是题材、人物,还是结构、语言等诸方面都有着迥乎不同的风格。本文仅就《在其香居茶馆里》和《山峡中》两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试比较他们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1沙汀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基调为主,而艾芜的小说则以浪漫主义的风情见长。而这两个不同特点的形成与他们各自的经历和出身以及气质的差异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苏轼与曾巩、曾布兄弟同年考中进士,有同榜之谊,在日后的仕宦生涯中,尽管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关系。苏轼与曾巩在文学上相互推奖,号为文友,而他与"小人"曾布的交往则与北宋后期盛行的"君子"、"小人"不两立的政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对变法的苏轼与变法派领袖曾布及中立的曾巩能够摆脱政治立场的羁绊相交成友,他们的同年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建构的社会发展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社会发展思想,他们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相互依存关系,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他们反对抽象的社会观,认为社会不是离开了人和自然的抽象物,而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过程,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他们对未来寄予无限希望,提出了"人类自身的和解"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解"重要论断,并认为这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重要特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构成了当代生态文明理论得以形成的历史观基础.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与菲兹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对其后的美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部小说的异中趋同、同中存异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宣奇 《可乐》2008,(1):67-67
江苏盐城出了两位名人,他们是素有"盐城二乔"之称的乔冠华与胡乔木。二人同籍同庚同窗,名字都叫"乔木"。他们之间,因为重名,引起过诸多"麻烦"。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出任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代理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此前,乔冠华在政务院办公室任副主任,兼政务院出版总署下的国际新闻局局长。巧得很,出版总署的首任署长,正是与乔冠华同名的胡乔木。此时的胡乔木,除任毛泽东的秘书外,还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这样一来,两个"乔木"聚首北京,同在党和国家的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绥中县要搞旅游开发,强制毁损农民的海参养殖池,且不参照同工程补偿标准予以补偿。而是"逼"着他们提起诉讼并且气定神闲地等着法院判决,引起养殖户强烈不满,形成"逼民告官"的僵局(本刊上期报道)。官方先前大力倡导养殖海参,现在又毁损海  相似文献   

11.
平章军国(重)事制度始于唐代,初为宰相之职,后成为尊崇贵官。宋代的平章军国(重)事具体分为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平章军国事,序位均在宰相之上,有"平章军国"、"平章"、"重事"等别称或简称,职权大多为军国要事。宋代共有8位平章军国(重)事,王旦、吕夷简辞而不拜,其余6位为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乔行简、贾似道、王爚,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平章军国事韩侂胄。宋代的平章军国(重)事同宰相关系密切,他们地位尊崇,参与决策三省、枢密院军国重大事务,特别是宋廷主动授予的平章军国(重)事,为政颇值得肯定。宋代平章军国(重)事制度经历了由"名"到"实"的过程,部分官员借此名号而把持朝政,对两宋的衰亡负有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西藏上层贵族中存在以擦绒为代表的政治派别,经历了从亲英军官集团到维新派的演变。在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隔绝和剧烈冲突的独特背景下,以擦绒为核心的亲英军官集团形成。他们走"亲英"道路以扩充藏军,并进而改革藏政,这样不可避免地同十三世达赖喇嘛、噶厦产生权力碰撞,同广大寺僧产生冲突。1924年之擦绒事件是这一碰撞和冲突的总爆发,擦绒先后被革去总司令、首席噶伦之职,擦绒军官集团瓦解。此后,擦绒从亲英派领袖变成维新派首领,主要成员亦从藏军军官转为文官。他们一方面主张"致富致强",一方面既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又反对中央政府恢复治藏主权。总之,擦绒政治派别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不能不与英人打交道,但是并非分裂集团。他们之所以"亲英",是想用外人之力竭力维护既得权益,反对中央政府加强治藏权力。  相似文献   

13.
钱穆先生与新儒家之间,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认同的最低纲领,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上有很多不同看法,他们不属于一个学派,"所同不胜其所异"。  相似文献   

14.
李戈 《新天地》2011,(12):37
在生活中,有些人舍不得"扔东西"。这些喜欢积攒废物的人可以分成3种类型。逃避现实型这类人因为没时间在家里,没办法好好整理杂物。其实,他们中很多人是由于对家庭不满等因素,不想待在家里,才去忙于其他事情。同  相似文献   

15.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就有蔡和森、高君宇。他们5人与张太雷等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工作的始点。《向导》周报创刊标志着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开始。蔡和森、高君宇分任《向导》周报主编、编辑,并以《向导》为阵地,推动国民党改组。从国民党"一大"到高君宇去世、蔡和森赴苏,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独立批评和对国民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和田汉同志,同属中国现代革命话剧的奠基者和佼佼者.他们各自创造的早期社会解放剧,虽然批判对象有所区别,歌颂对象有些差异,社会作用有异有同,但都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代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追求个人解放和社会解放的革命精神.从他们的剧作主题中,人们可以看到易卜生戏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一分为三"论者中,观点是大同小异的,有着诸如此类的各种提法:一分为三、三分法、三位一体、合三为一、三元论、三本论、三点论、三段论、三段式、中介论、对立中介、同异反论、三维性、立体思维、三极乏道、鼎立统一、中庸之道、三管齐下、骡子哲学等等。他们的提法尽管不同,但其总纲或者说核心是"一分为三"。  相似文献   

18.
道家最重明哲,长于远害,见时局不利就往往及时全身而退,不愿作无谓之牺牲。船山说"以几远害者,黄、老之道也",深得道家壸奥,所以他才到永历帝那里不久就心存隐退,并最后退居山林。船山于道家中最重庄子,受庄子任物自然、放达不羁的熏染,隐逸后更加洒落不拘、桀骜不驯。道教方术也是船山退居山林"爱身以全道"的重要方式。他向慕道士并同他们交往,既有同他们心灵的深契,也因此从道教医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以来新兴市场爆发了 一系列金融危机,于是7国集团在 1999年科隆峰会上决定对国际货 币体系加强直接干预。他们想通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监督机构 来做一部分工作,同时也借助两个 新成立的机构--1999年设立、 旨在促进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金 融稳定性论坛"以及这次峰会后建 立的、旨在促进主要工业国同新兴 市场之间对话的"20国集团"。7国  相似文献   

20.
在考察两汉赋家的主要政治身份时,赋家为郎也许是一个比"位同俳优"和"言语侍从之臣"说更能通贯两汉总体情形的观察视角。征诸历史记载的两汉主要赋家仕履,他们都曾任过名目不同、职责不定但都与文事、口辩、学识有关的中下层郎官。郎官是汉代官僚系统的基础。位不过郎,是汉代赋家政治生存的痛楚体验。这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辞赋书写观念,可发现其政治思维的讽谏法则、颂美法则,在世思维的合理开解策略和书写的游戏娱乐、刻苦为文的美文心态,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