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赵曜 《江汉论坛》2007,42(9):19-20
今年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90周年.十月革命是和列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忠实学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帝国主义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下两项: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唐昌黎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无产阶级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时代条件发生巨大变化,面临的历史任务会发生变化,理论中心随之转移,从而马克思主义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的实践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是以社会主义基础理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可称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其功能是回答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转化为科学的问题。进入20世纪,世界出现了战争与革命高潮时期。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并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可以概括为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讲过 ,列宁只有初步的认识 ,斯大林的认识基本上是错误的。建立系统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 ,毛泽东是第一人。他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升华到新的理论高度 ,为我们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石。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正确的方面 ,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创造了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更有利于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 ,使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思想邹永图历史的进程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为科学;列宁和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则是把社会主义从科学变成了现实。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重大的曲折和变化。这就是: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和现实实践所证明了的。这种活力的体现和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达到理想的社会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全面、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在二十世纪初,把社会主义的思想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本国的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6.
列宁是从事并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第一人,列宁时期的改革首开社会主义改革之先河。在列宁晚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改革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而邓小平是第一个创立系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并把这一理论成功地付诸实践的人。邓小平的改革理论吸收了列宁改革思想中的科学成分和合理因素,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把列宁的改革思想发展到了更新更高的阶段。考察两者之间的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对于我们理解邓小平改革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理解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理论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称 ,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方案至今未变成现实。 2 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 ,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发展起来的。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8.
一、《正处》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的理论基础 《正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巨大贡献,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的观点。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创立了“一国胜利论”,并使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在全世界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疑,马列的理论和实践是开创新纪元的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的。但社会主义能不能巩固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是什么,这是摆在马列之后的社会主义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斯大林理所当然地要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少年时代投身革命,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党,从此献身争取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斯大林一生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反映哲学思想的主要著作有:1906——1907年的早期著作《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1924年和1926年的捍卫列宁主义的姊妹篇《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1938年,总结联共历史经验,概括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我国曾两度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一次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或“过渡时期”;一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适度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践,是对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也是由他领导原苏联人民首先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其理论内容很丰富,大体可以概括如下: 1.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过渡时期理论”。马、恩在1848年革命后逐步形成了过渡时期思想。1875年马克思把“过渡时期思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的行动纲领提出来,他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横着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过渡时期,而这个时候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  相似文献   

11.
同认识其它事物一样,无产阶级革命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如果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只能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对它作出科学的预见和轮廓的描述,那末,在社会主义制度相继在一些国家建立之后,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反复和曲折,我们就有条件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深刻了。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下自从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一百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过程,对于正确理解十二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对股份经济作过大量的论述。由于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受斯大林经济理论及其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和禁锢,所以许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精辟论述和光辉思想没有足够的重视。过去,人们只强调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物”,忽视甚至否认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密加凡、刘光杰、张寄涛等同志编写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书,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一读。《探讨》一书共有十二章,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客观地指出了革命导师们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的全过程,勾画出了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想模式。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表明,社会主义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为先导的,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和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邓小平思想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在新时期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第二次飞跃是列宁突破了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必然在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论断,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第三次飞跃就是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由空想回到现实,找到了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一步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列宁选集》第2卷第437页)社会主义是几百年来世界各国进步人士梦寐以求的理想,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亲自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在俄国取得胜利,把社会主义从科学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坚持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胜利,证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就有了科学的理论根据。马、恩从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中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做了许多有价值的设想和预测。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由于缺乏具体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他们只能根据时代的要求对于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规律做一般理论上的论述,不必要也不可能规定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细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次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深刻地发挥了马、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琳 《天府新论》2009,(1):10-14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提升到理论高度,并把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状态,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社会和谐是到达这种状态的实践过程,和谐社会是人类利益一致的真实共同体,其实质内涵是关系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和谐社会作出了科学预测,但没有过于具体的措施,为现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具体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列宁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实践,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曾有两次历史性的转变。第一次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二次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是列宁。列宁的重大贡献,不仅在于把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在于从实践中初步探索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探索的理论总结,便是列宁的后期思想。由杨承训、南俊英、车有道主编的《历史性的飞跃—列宁后期思想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列宁后期思想的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全世界共产党人都在纪念这个日子,因为马克思的学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胜利的旗帜。在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候,列宁写过题为《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的著名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列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的世界历史三大时期,每一个时期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实和新的胜利;同时,列宁又科学地预言:“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历史的发展,已把列宁的科学预言变成了光辉的现实。列宁说,马克思学说的主要之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全世界的事变进程使马克思的学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社会已在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