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主导性有待加强,应突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方向,贴近人民群众,贴近实践与生活。大众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皆不能成为主导性文化,然而,社会主义文化能够融涵大众流行文化、传统文化中有益的内容。为此,应防止两种错误倾向:第一,行政粗暴干预,损害市场机制;第二,泯失文化主体,放弃文化责任。中国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有文化人积极广泛的参与,加强文化批评,引导社会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研究是从一些基本概念出发的。文化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边界、形态与特性、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就目前文化产业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创新与民族文化产业是实现黔东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理念,激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机制,优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构筑产业链,推动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当然,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指源于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包含有形的文化遗存和无形的人文精神、城市形象等)所形成的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对外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行建立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上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途径。随着城市综合竞争力要求的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将成为衡量城市生产力水平和城市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把握机遇,创新理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文化要素的全面发展,将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本路径。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济南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完善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组织的演化与文化的自觉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双重动力。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独特的产业形态,有其特定的融合前提:即对社会文化系统的适应和改造。而组织作为后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载体,能否负熵、有序的演化发展也是文化产业与后现代遭遇的必然考验。对于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的有限演化一旦与无限的文化自觉推动相结合就能形成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式加速。以自组织理论为假设来检验文化产业融合的条件,并透视文化自觉在其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能为产业演化与文化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是国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催生的产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云南是个城乡差距很大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较低,多层次的文化消费市场尚未形成,但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将文化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相结合,找寻多元载体,是云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概念,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随着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区域文化的作用倍受学术界关注。文章以绍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为例,分析了越文化在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重要功能,并提出了促进绍兴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实践是当前哲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审视文化实践的理论地位和当代价值应从三个基本维度展开:文化的内涵和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界定是我们确立文化实践范畴的出发点, 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观念形态与实践形态、继承与创新、时代性与民族性是我们理解文化实践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关系;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文化实践是文化实践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雅与通俗虽然历来是文学批评论争的焦点之一,但受社会的后现代性、反理性哲学以及当代文学发展潮流的影响,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改变了欧洲文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叙事模式,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维与叙事的新模式,反传统、摈弃终极价值和崇尚零度写作等特征成为学术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所下的定论。然而,这些基本特征仅为其表象,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些表象之下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文学的通俗化发展则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趋向。在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对人性的文学叙事与反思,仍是美国当代文学家,尤其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学作家作品中叙事与反思的核心内容。这就形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的另类思维和叙事模式,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非完美性以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的完美性表现出来,进而形成当代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以通俗化的方式进行社会批判和人本质弱点批判以及人类理想社会憧憬的新途径。因此,唯有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认知视角,从作品形式与思想内涵的关系入手来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发展,才能对其文学价值作出相对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经济和文化是云南现代化的两根支柱,经济大省的建设与文化大省的建设密不可分,文化大省的逻辑走向应当是文化产业大省,这既与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相衔接,也与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相衔接;文章从滇文化定位、滇文化特征、滇文化结构,以及滇文化的开发等方面论证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产业大省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高校纷纷创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从2003年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4所学校创办伊始,至今已经有190多所,吉林省高校也陆续创办.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似,吉林省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无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持.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在清晰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立足吉林省区域经济特点,依托现有专业优势,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规模经济与文化企业重组并购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经济产生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文化产业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技术开发的规模效应、制度创新的保证作用和管理创新的激励作用.对文化产业来说,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通过重组并购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已成为文化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文化企业的重组并购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应以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为重点,大力推动文化企业的重组并购,促进文化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是自古有之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但在近代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们对此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即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并有归一于大众文化的趋势。从文化消费者(受众)的视角来观照这一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是传媒和文化消费者(受众)两个主体之间重心持续位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的门类归属、文化生产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文化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及定价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这种古朴而且稳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开始成为一种参与经济的活动,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探讨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新要求,"十二五"期间,云南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理性调整时期,繁荣与提升成为未来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词;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推动是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一片蓝海;各地区间的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合作、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具有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典型特征,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突出。资源型文化产业是利用文化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的主导门类和产业类型,其特点是投入少、风险低、回报快,并且同旅游业形成相互带动的关系,比较符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中,存在着热衷于打造人工文化景观和文化复制物的做法,满足人们廉价的审美需要,而对真实形态的文化资源利用重视不够,体现出较强的政绩色彩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我国应走出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推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剖析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率的路径。并结合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基础,提出积极开展保护海洋文化资源行动;鼓励企业成为海洋文化产业主体;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精品;加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普及等是推动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少数民族艺术作为各民族生活方式的载体及民族文化传承的手段而存在着。当代科技发展引起的民族文化艺术生态格局的变化,使得民族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走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它是当代科技融入艺术生产,社会资本控制艺术生产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既给民族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天地,又使民族艺术这种精神生产面临"物化"的挑战。这其中积极而良性的调适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少数民族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