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产业产品的消费能够完成消费者价值观的塑造或转变;同时,大众文化体现的文化价值多样化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进入对中国主流文化价值产生了很大冲击.所以,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应该寻找文化市场与意识形态结合的有效途径,使文化产业在国家的“保护”中坚持自己的价值标准,提升中国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适应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从现实和理论两方面看 ,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更新传统观念 ,转变政府职能 ,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文化产业结构 ,实现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与市场准入、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 ,它具体体现为当代西方文化的非中心性、平面性、商品性、复制性、大众性等特征。立足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这种价值判断 ,后现代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消极性的文化 ,是体现后现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文化形式。这种观点影响了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本文批判了认为中国产生了后现代主义、中国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两种错误的观点 ,并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形成了互文性关系;市场经济也能造就批判市场缺失的文化指向;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可在大众文化建设中得以倡导;当代大众文化的阶段性失范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文化转向.大众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本土立场,弘扬民族文化是大众文化的内在需求.立足本土、调控文化产业、培育“大众娱乐精神”、艺术创作与大众文化接轨并主动面向世界是大众文化建设的应有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多数仍处于最基本的呈现事实的层面上,而缺乏系统完整的清理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中国动漫文化产业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价值。以动漫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对一个国家文化影响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四川动漫文化产业为例,探讨了创新模式,培育动漫产业链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开创了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先河,被学术界公认为研究"文化产业"问题的起源。尽管阿多诺是在否定的层面上来阐释技术理性统治下的整个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但是阿多诺关于文化与工业、艺术与技术、文化工业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论述,对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实践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应在文化改革创新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注重实现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相统一,注重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文化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观点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商业性、消费性、批量生产的文化,不具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思想,是一种文化工业;后者认为大众文化是真正能够表现大众特征的文化,大众自身的理性精神促使当前的大众文化形成正常发展趋势。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表现出了鲜明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这种现象容易造成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理解的困境。因此,改变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当中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大众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大众、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等问题的重新考量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具体运用和真正尝试。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1990年代初进入中国,曾一度受到追捧但旋即遭到冷落,这固然与国家关于文化工作的大政方针的重大转折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作为剥离了具体语境的空洞抽象的一般理念移植过来,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批判,往往是出于历史的惨痛记忆而作出的过激反应和过度阐释,妨碍了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公允评价。这就导致其理论存在明显的盲点和缺环,也使得对其进行"症候解读"成为必要。从对其所作的"症候解读"可以得到感悟:对于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正能量,我们理应给予充分的估量和积极的倡扬。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发展有引领作用。其引领作用的发挥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宣传攻势、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等方式,坚持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整合、探索传播途径等原则,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引领机制。不仅要优化传播机制,还要建立预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机制、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动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文化生产的机制、区分大众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和文化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流亡美国期间,对美国当时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进行了无情鞭挞,从而开启了大众文化批判研究的先河。以"媒介、文化和社会"为论域,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和文化两方面的批判性观点,对于处于重要社会转型阶段的当代中国,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理性应对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介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伦理是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对文化本身还是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文化伦理作为一种规制手段和新秩序的基石应当受到重视.艺术大众化促进了文化权利的平等,同时也产生了大众文化伦理价值缺失的弊端.文化伦理应当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状态,反映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文化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明确文化发展的方向,规制文化消费和市场乱象.构建大众文化伦理价值体系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也要吸收国外大众文化伦理的精髓.在当今文化产业大发展时代,精神领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伦理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研究是从一些基本概念出发的。文化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边界、形态与特性、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就目前文化产业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3.
拥抱与抗拒——美国大众文化在魏玛共和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玛共和国时期,特别是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大众文化迅速传遍德国,赢得了以白领职员为代表的新中间阶级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对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的忧虑和对德意志民族文化命运的思考,出现了德国社会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质疑、诘难。美国大众文化的风行加深了魏玛文化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大众文化的历史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美国大众文化是美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产物,是大众社会与消费社会的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和大众媒介对当代美国大众文化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庞大文化消费群体的精神需求呼唤大众文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大众与分众文化市场成型是当代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现状。一方面,大众文化市场不断繁荣,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分众文化市场作为大众文化市场发展的中高级阶段,消费分流作用越来越强。随着分众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当代大众文化呈现"部落化"图景,文化消费呈现细碎化、纵深化分流特征。基于我国文化市场的这两种发展态势,一方面要客观审视我国文化发展现状,辩证看待大众文化市场矛盾,引导文化市场"双效统一";另一方面要把握分众文化市场发展趋势,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面对当代大众文化的"部落化"进程,从心理层面把握这一进程;面对文化消费细碎化、纵深化分流,则要发展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融合型"大文化产业";最终应当认识分众文化市场"分久必合"的可能性,以主流文化凝聚引领,实现价值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性主义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权主义在欧美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和一种政治策略已经有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虽然女性主义一开始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因为它既在现存学科之中,又在现存学科之外,曾一度被称为是只有观点,没有理论和方法的非学术政治。如今,在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的领域,人们对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与日俱增的兴趣,使之成为广泛复苏的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美国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在这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7.
在吸收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并对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其中,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思想启发我们首次承认大众文化的独立地位;英美文化研究学派依循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引导我们重新探讨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消费文化理论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则使我们有可能进一步分析大众文化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大众文化辩护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它执持民粹主义的价值立场,对确立大众文化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地位功不可没。中国大众文化批评文本大多刻写着擦抹不去的西方文化理论的痕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以及本雅明、费斯克等在大众文化的辩护上不谋而合。大众文化辩护理论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在关于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上避免了或肯定或否定的单极化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有文化批判、历史主义和“新左派”三种视角。这三种研究视角都不同程度的借用和改写了詹姆逊大众文化理论中的术语与观念,文化批判视角研究者以精英主义的立场接受了詹姆逊对于大众文化商品属性的彻底批判,历史主义视角研究则对詹姆逊的辩证态度进行了一定的变异,站在进化论立场对中国大众文化所具有的消解政治文化与正统意识形态的功用积极肯定,“新左派”视角基于政治与阶级的立场,部分接受詹姆逊的阶级观念对大众文化的阶级属性做了分析。从这三种视角所依赖的理论路径与本土话语,可以见出中国学术界对于詹姆逊的大众文化理论有一定程度的接受与创造性误读。  相似文献   

20.
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为基石,将总体性、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为人们理解美国当下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后现代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进路.但无可否认的是,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简约论和本质主义的思维局限.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大众文化现实语境中,詹姆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多少有些“水土不服”,这充分说明理论的传播与吸纳必须经历“在地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