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集古录》在记录碑刻、考辨文史、赏鉴书法之外,欧阳修还随手著录了与友人的"交游录",以金石为触媒,呈现集古交游场上关于趣味、身份与情感的思索。首先,《集古录》区分不同收藏的性质、方式和人群,标举交游圈"有益""好古"的收藏旨趣,有意识地将金石趣好区隔于其他收藏。其次,《集古录》渗透了欧阳修在收藏审美中自觉而强烈的"君子"意识,这些集古理念原则可视为群体身份认同之标识。此外,《集古录》还有一重深情动人的弥漫回忆色彩的情感书写,缅怀交游与凭吊同人的情感为欧阳修提供了情感的归属。  相似文献   

2.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3.
试笔诗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专门研究过的诗歌类型。宋代以后,各朝诗人热衷于创作试笔诗,形成了诗作数量庞大的诗歌类型。试笔诗最初只是为了试用毛笔、纸张、墨等书写物品,并未承载诗文的其他功能,但诗人从试笔中体验到了超越一切的自由快乐,这是未曾有过的体验。试笔作为文类产生之后,或用于贺岁,或用于科举练笔,或用于患病之后“聊试笔力”,形成了丰富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愙斋集古录》二一·十六有《丙申角》,其铭云:“丙申,王锡箙亚器奚具,在■,用作父癸彝。”  相似文献   

5.
李频诗简议     
<正> 李频是晚唐诗人,主要生活在文宗开成至僖宗乾符年间。《新唐书》有他的传记。关于李频的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一卷,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录为《李频集》一卷。其集又名《棃岳集》,收诗195篇。《全唐诗》编录为三卷,另在“补遗”中载其2首,凡206首,比《棃岳集》多出11首。其中《送刘山人归洞庭》诗卷中两见,惟起二句小异;《渡汉江》诗“岭外音书绝”1首,乃宋之问诗,明人早有考证(见万曼《唐集叙录》);  相似文献   

6.
赠鹤质疑     
《文学评论丛刊·第三辑》载陈友琴《略论白居易晚年诗中的积极意义》一文,文中引述白居易咏鹤诗后说:“裴度曾经送他白鹤,他珍爱得什么似的,有诗咏叹。”查《白香山集》并不见记载此事,以诗咏叹。不知《略论》有何依据,作此论断。白氏好鹤,自称“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在他诗中直接以鹤为题的有二十首,涉及到鹤的也有二十余首,大都是晚年所作。他第一次得到鹤是在长庆三年杭州刺史任上。“乐天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杰出诗人。他既有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又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是新乐府运动最得力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存诗二千八百余首。他把自己的创作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综观全诗,精华首推讽谕诗(当然,其它三类也不乏佳篇)。而在一百七十多首讽谕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它们大都成篇于三年左拾遗任间。《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篇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郝经对文体的分类,集中体现在《原古录》(已佚)和《续后汉书》两部著作中。通过《原古录序》和《续后汉书.文章总叙》,可以发现,郝经将所有文体都分别统属于四种儒经之下,具有尊经尚道的色彩。他采用了独特的三级分类法,并能够重视表现手法。他的文体分类方法既对前人有所继承,也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马晓风 《兰州学刊》2013,(5):172-175
根据两宋金文研究活动、产生的代表作品和取得的成就等,可将宋代金文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发生阶段、发展阶段、兴盛阶段和深入细化阶段。仁宗嘉祐以后开始了对金石器物的广泛搜求和初步的整理研究,代表著作是欧阳修的《集古录》。神宗元丰以后,私人搜求和著录器物仍是金文研究的主要形式,代表著作是李公麟和吕大临的两种《考古图》。进入徽宗朝,官府开始编修金文著作,代表作是官修的《宣和博古图》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初,就现有的材料继续进行编集、著录和考释,使得金文研究走向深入,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发帖》和王俅的《啸堂集古录》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个体对生存和生命等根本困难的承担;在写作内部,则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之间的搏斗及最终的平衡。闻一多在《死水》集里呈现出一些生命中最根本的困难,如死亡、人的罪等,但在写作上他没有流于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以艰难的艺术形式来克服这些困难,寻求一种独特的诗美。《死水》集不仅对新诗在诗形与诗质上的寻求有意义,对于普遍的文学写作,亦是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与福建学人李彦章关系甚密,颇值得探讨。李彦章(1794—1836),字则文、蘭卿,自号榕园。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他是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一个重要成员,又是以闽学“真传”自许而热心经世致用之学的福建学人。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榕园全集》。其“生平著述不独以诗鸣,而诗尤为世所重”。他的诗作有《榕园诗钞》、《载酒堂集》、《出山小草》、《双石斋诗草》、《双石垒唱和集》、《小红桥唱和集》等  相似文献   

12.
一、唐太宗诗文创作的基本内容唐太宗"博览群书,总其宏纲,殆及万卷,道文丽藻,一时冠绝".甚至"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风雅之盛,帝(太宗)实有以启之焉".他的诗文、书法造诣颇高,是初唐的杰出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太宗文集四十卷";《全唐文》有文卷七卷;《全唐诗》有诗一卷六十九首;《文苑英华》有文六篇,赋四篇,诗五十六首;《全唐诗外编·续补遗》卷一,诗二首;《初学记》有诗文七十五篇;其余散见其他古籍文献中.其主要作品有"威凤之赋,积翠之咏,庆善有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全集》卷二有《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和缪钺《无遗山年谱汇纂》均未系年。而通过考证不仅能明确它的写作时间,还能解决一些比较重要的相关问题。题中的党承旨指党怀英(1134-1211),是金代中期著名诗人,生平见《金史》卷一二五和《中州集》卷三,他的四首《雪》诗亦见《中州集》卷三。元好问这四首诗与党诗同韵,当是其和作。愚轩是元好问的朋友赵元的号,《中州集》卷五有其小传和诗歌,他的《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题目与元好问的诗题有矛盾,而且其中仅有后两首与党诗、元诗同韵,前…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一些同志对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的讨论文章多起来了,这是好现象。最近我们根据调查,对此诗亦有一些想法,现把一些意见写出来,供讨论此诗时参考。一、此诗应何人请求而书及它的创作时间: 本诗原来没有诗题。起先我们以为是杨霁云先生在一九三四年秋编《集外集》时加上的。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九日杨先生自己写了一封信告诉别人,说:“两首诗的题目(按:指《湘灵歌》和《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不是鲁迅原有的。”最近,我们发现在杨霁云编《集外集》之前,在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日出版的《人间世》第八期里,高疆写的《今人诗话》一文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新时代的著名诗人,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贡献卓著,但他在《沸羹集·序我的诗》中却说:“我不大高兴别人称我是‘诗人’,但我却是喜欢诗。”郭沫若确是“喜欢诗”的,除创作之外,他还写过不少关于诗的评述,尤其对鲁迅的诗,推崇备至。在《鲁迅诗稿》序中,他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说来奇怪,鲁迅也不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诗。他说:  相似文献   

16.
对康有为诗歌创作的特点与成就,今人论述甚多甚详。但对他的诗学思想,由于他生前未曾撰写专论或专著,尚未被重视。如果结合康有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审视康有为的诗学观,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歌美学观同样带著鲜明的时代精神,包含了深刻的实践性和审美性的品格。一、诗歌创作的主客体关系论康有为的诗歌美学观,主要见于他写的《诗集自序》、《日本杂事诗序》、《人境庐诗草序》、《味梨集序》、《与菽园沦诗兼寄任公孺陣曼宣》等“序”文中,而且大多为后期流亡海外期间所撰。究其原因,一是康有为前期忙于从事政治维新活动,除了为近代词人王鹏运作《味梨集序》外,未及发表更多的诗歌创作见解;二是到了后期,他在评论友人诗  相似文献   

17.
《东林院》当为何麟诗《全宋诗》卷一九四六《何麟集》收《东林院》一首,诗云:  北地非庐岳,东林邂逅过。我羞陶靖节,借异远头陀。按此诗录自《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其中有云:“何子应题诗曰……”今按,何麒,字子应,故此诗当为何麒诗,收入《何麒集》,误。又《全宋诗》卷一八六九《何麟集》未收此诗,应补。《周紫芝集》补校近读《宋百家诗存·太仓米集》,并与《全宋诗·周紫芝集》复核,有数处差异甚大,特补校如次:1.《雨馀便有秋意夜间络纬声甚急》,“秋意”《太仓米集》作“愁意”。末六句“谁能太早计,不死会当给。吾…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代初,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文学研究会中,有两位影响极大的散文作家,一个是以《寄小读者》闻名于世的冰心,一个就是以《踪迹》、《背影》脍炙人口的朱自清.朱自清本是诗人,早年从事诗创作,“五四”时期即写新诗,他的第一首诗《光明》就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代写的.一九二二年创作,二三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九二四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一代散文大家.正是由于他是诗人,因而他的散文就充满着浓郁的诗意,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一种诗意”.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南社诗人中,古直是勤于笔耕的位使者。他出版的诗集有《转篷草》、《层冰诗存》、《新妙集》、《隅楼集》、《东林游草》、《层冰堂诗集)}等,文集有《取刍集》、《层冰碎金》、《征夫杂录})、(含部分诗歌)等,学术著作有十多种,如:《诸葛忠武侯年谱》、《曹子建诗筹》、《阮嗣宗诗筹》、《钟记室诗品笺》、《陶靖节年谱》、《陶靖节诗笺》、《黄公度先生诗笺}),还编纂《客人丛书》,撰写著名的《客人对》,精选来湘、李翻平、黄遵宪的优秀诗篇,汇成《客人三先生诗选》。古直,宇公愚,号层冰,别署遇庵、征夫、孤生,…  相似文献   

20.
乐史《李翰林别集序》云:“李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史又别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曰《李翰林集》。”乐史所谓校勘云云,意者以为只是把李阳冰《草堂集》与乐史别收诗歌十卷作了校刊,去掉重复的诗篇,编成《李翰林集》二十卷。乐史别收歌诗十卷,是何人所编,不得而知。以合并后编为二十卷来看,他收的十卷诗与李阳冰编《草堂集》重复极少。否则,就不可能再编为二十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