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疑问代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疑问范畴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界的热点 ,这些研究都涉及到对疑问代词的描述和分析。本文对疑问代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 ,对疑问代词的界定、疑问焦点及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叠用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疑问代词叠用式的格式由A段、B段两个组合段构成,包含叠用、空档和连接三种结构成分。叠用的疑问代词前一个表示虚指,后一个所指的与前一个相同,整个格式表示任指。依据组合段、结构成分在结构和表义上的特点,格式可归纳出九种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现代汉语中表数量或程度的疑问代词“多”“多少”“几”“好”“偌”的使用情况,发现它们与程度副词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且探讨了程度副词转变为表数量或程度的疑问代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汉语构式网络的构建包括构式网络的内涵、构式联结类型、构式演变和构式运作模式等重要问题。构式网络是用来表征说话者语言知识的,由处于不同层级节点的构式所构成。承继视角下的构式联结方式包括多义联结、隐喻扩展联结、子部分联结和实例联结。认知视角下的构式联结方式主要包括分类关联、序列关联、符号关联、填充物-槽位关联和水平关联。历时层面,不同节点的构式具有长于边缘、存在于边缘、边缘化-构式消失和构式联结的重组等不同演变阶段。固化—规约化模型可以用来阐释构式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6.
以疑问义为核心范畴的疑问代词是句子的天然焦点,它在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中都占据显赫位置。由于其地位显赫,所以常常扩张用途。为了满足人类交际需要,疑问代词从基本疑问义扩张到了遍指、不定指、感叹、否定等非疑问范畴。这一现象跨语言存在并非偶然,是与人类共同的认知规律密不可分的。此外,英汉疑问代词还分别扩张出引导从句功能和回指用法,之所以出现此种类型差异,与疑问代词作为疑问焦点时所处的句法位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构式角度重新审视了"一M比一M"句式,认为该句式有三重意义:(1)表客观比较;(2)表示变化;(3)表示周遍义。分析表明,第一种和第二种意义具有客观性,而第三种意义明显植入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具有了主观性,并有其特殊的语用含义——表强调。"一M比一M"在具体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主观化的过程,构成一个连续统,而主观化的诱因则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构式语境下对反义词共现构式的交互主观性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反义词共现构式在本质上具有交互主观性特征;反义词共现构式的交互主观性高度依赖构式语境,其中,构式语境(较复杂构式)和构式反义词项(较小构式)之间的交互是前提,构式语境对反义词项语义特征的压制是"催化剂",使得反义词共现构式不再被最大限度地客观识解,主体的...  相似文献   

9.
灵石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它与普通话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灵石方言的疑问代词在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其它用法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比普通话更加分工细致。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了灵石方言八类疑问代词的表现形式及其句法功能,并对疑问代词的其他用法,如:反问、任指和虚指进行了简要论述,并简要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形式多样、语法稳定,表义丰富。  相似文献   

10.
"要不要"强调构式是近来汉语使用中所产生的新兴结构,具有强调、表达说话者主观态度的功能,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运用全新的构式化与构式演变理论对其形成过程及机制进行讨论,认为该构式的生成是大脑通过汉语已有构式类推的结果,并通过一系列构式演变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11.
常德沧山话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方言比较,沧山话疑问代词的分布、用法都有其特点。沧山话疑问代词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何”系疑问代词分布最多,“么的”是常德方言也是沧山话特色词。沧山话疑问代词和常德市区话疑问代词有明显不同。沧山话疑问代词和湘语、赣语、吴语有不少共性,这与方言的互相影响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疑问代词在某些特定构式中同时具有客观的指代义和主观的语用义,其双重语义是词项义与构式义互动的结果.一方面构式义压制词项义,使词项义逐渐向构式义靠拢;另一方面词项义吸收构式义,与构式义融合并实现为双重语义.疑问代词词项义与构式义的互动反映了词义分析应采取的基本思路,即词项和构式应该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具体词项义是客观指代义和主观语用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了"构式是现代汉语完成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对其构式的研究缺乏全面系统的认知学分析。而本论题试图从语法化、主观化和隐喻的认知视角去进行全新的阐释,以期为语言学界时体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疑问与否定转化的方向性和起止点时,“逆转(Q→N)”是相对于传统研究的默认转化方向(N→Q)而言的。疑问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向主观范畴的子类“否定”的回溯转化。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词从基本的疑问标记到失去疑问标记到最后获得无标记否定的过程。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这两类句法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与疑问标记实现为无标记否定的过程同步。就疑问代词而言,在否定命题主观化的过程中,疑问代词从主观活性成分到与否定词共存到最后挤走否定词并代替之,疑问代词从疑问标记向无标记否定的转化可从逻辑推断上得到支持。对疑问副词来说,通过语境吸收而获得的疑问语义、主观的否定的[+不确定性][+推测性][-结论]等词库语义特征以及语言的主观化规律,分别是疑问副词实现为无标记否定的前提条件、内在条件和必要条件。主观化是疑问发生否定性逆转的主要动因,由主观化推动的疑问词的无标记否定相对于“不/没”等有标记否定词,有可能是一种常态否定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从代词组构的概念、理论依据、特征、标准、分类等方面阐述代词组构的理论基础,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代词组构是范畴化的产物,是从千差万别的熟语性结构中找到相似性并据此对其分类的过程和结果。2.代词组构具有如下特征:语法上采用代词形式、单用形式;语义上具有整合性和多义性;语用上具有熟语性、话语性、主观性。  相似文献   

16.
历时构式语法框架下结合宏事件理论管窥"XP到C"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化过程,发现:(1)基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XP到C"构式网络承继两个子图式构式"VP到C"及"AP到C";(2)"XP到C"构式在历时演化中不是单向线性发展,而是宏观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变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两次构式化及四个时期的构式演变关系;(3)宏观构式层现网络中由词汇构式"到"向"AP到C"构式的两次构式化过程分别受事件融合和构式压制的认知驱动。从历时构式语法视角对宏事件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汉语宏事件的认知识解,并为其语用效用提供历时理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现代汉语"也就这么/那么+数量结构"构式,认为此构式主要用来表达主观判定的"量少",且具有轻贬感情色彩.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其可变构件"数量结构"可替换为"具量含义结构"和"不具量含义结构"两种形式,形成构式演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熟语倾向,同时始终保留"主观轻贬"这一核心语义含义.最后归纳了构式化的形成动因,认...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疑问式判断句",这些句子语气类别上是疑问句,意义上并非有疑而问,而是或无疑而问,或半信半疑,以疑问语气表达加强或减弱肯定或否定判断。这些疑问式判断句分四类:特指疑问式判断句,是非疑问式判断句,反复疑问式判断句和选择疑问式判断句。每一类表达加强或减弱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功能不尽相同,其中特指疑问式判断句只表达加强判断,不表达减弱判断,是一种强势判断句。  相似文献   

19.
动结式是汉语复杂补语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往关于汉语动结式的研究大都着重考察特定的动词在不同组合中的功能演变,对动结式的内部类别缺乏充分的关注。在构式化的理论背景下讨论动结式的内部类别,汉语中典型的动结式"V完"、"V却"、"V破"、"V醉"可以分为由语法化而来的动结式和由词汇化而来的动结式两种类型。由语法化而来的汉语动结式中表达结果的补语的词汇意义基本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表达完成意义的体标记的某些语法功能。由词汇化而来的汉语动结式中补语除了表达结果之外,其词汇意义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是”字存在构式在不同语境中语义语用有所差异,我们视不同语境下表义有所差异的“是”字存在微观子构式为“是”字存在构式的微构式。微构式在凸显事物存在状态或属性判断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语义上具有连续性。我们把“是”字存在构式放在构式网络中考察,发掘微观子构式的形成演变机制及表义特点。在构式网络中,“是”字存在构式节点承继于存在构式与“是”字判断构式,体现了构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