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段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以加强素质教育为核心 ,对“四段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新的课堂理论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建设对传统文科专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应用型学科,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着理念滞后、培养体系与新文科适配度低、育人机制与新文科目标要求脱节等问题。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构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路径的必由之路。以探讨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文科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为指导,探究包括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培养机制等在内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构建艺术设计学科新生态,为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导致教师和学生文化意识不强,教师没有将中国文化融入课堂的意识,学生缺乏文化思辨意识。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学校、教师两个层面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机制、提高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能力、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等举措有效改变文化意识缺失的传统课堂模式,从而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已成为中国打造高等教育大国和建设创新型强国的关键战略决策。如何以双向全球思维来优化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加快“文科国际化”发展,推动“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性环境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建设“新文科”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解决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和文化输出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伴随文化强国战略和新文科建设背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核心工作,艺术设计作为新文科建设中 文化艺术领域重要学科之一,社会发展对该学科提出了新的需求。 从学科属性、教学方式、学科发展和学科就业四个维度,运 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际教学经验,阐释艺术设计学科融合教学理念,以期为艺术设计学科的新文科建设提供参考,提升艺术设 计学科融合教学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文科实验室的重要分支,承载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也是新文科建设的主要抓手之一。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实现新技术对社会科学的“赋能”,其实质是通过新技术与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融合,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然而,技术逻辑和社会科学逻辑的固有悖论往往导致实验室的建设可能面临“高校各自为战,集群效应不彰显”“研究混淆主次,知识贡献度不高”和“教学流于形式,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困境。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协调新技术要素和社会科学要素的关系。因此,整合重构成为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路径,具体包括战略全域资源整合和生态关系重构、战略目标整合和评价体系重构、思维理念整合和培养模式重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人文社会科学发轫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之中,对于现代性的阐释与批判始终构成其经典传统,但同时,现代性无孔不入的渗透也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异化的危险.作为对现代社会科学之现代性的克服与超越,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以交叉前沿、战略需求、现代技术、区域优势为建设动力,以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的构建、教研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运行模式的形成为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国内外跨学科联合学位培养、建立以多学科集群为基础的现代书院制度、推动"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以及践行"传统文科+"可成为高校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对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科和专业建设进行学科专业一体化是有效路径。基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协同互动关系,坚持以学科优势带动专业建设和专业建设支撑学科发展的建设思路,探索本硕博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研究生招生选拔的一体化路径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对外语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新文科建设是以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新文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为目标。当前,中国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组与变革是该专业突破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一个关键。在明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培养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师资队伍和培养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创新、优化和完善等现实困境。因此,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重新审视培养模式与方案,确立科学的育人定位和课程建设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理实一体化”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对接行业发展,建设“产、学、研”区域化培养平台;完善保障体系,构建“双师型”专业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建设是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新文科建设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厘清新文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归纳总结了中外高校实施新文科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应利用高校社科联成本低,具有灵活性、协调性等多种优势,有效推进高校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教育部将非遗保护列入普通高校专业目录,自此非遗高校教育从结合专业方向进行的非遗融合课程到非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被提上日程。在新文科理念下,作为非遗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用型高校非遗教育需要再思考。文章通过苏州某高校的实践,认为高校非遗教育应以观念教育、技能教育及创新教育为理念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落地、非遗师资短缺、非遗专业人才缺口等问题,在新文科背景下,为非遗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与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对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第三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围绕“外汉互鉴、理论互融与本土创新”的主题,从外语学界与汉语学界、语言学内部各理论与流派以及语言学与其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之间的互融互鉴展开研讨,为新时代和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研究的融合、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呈现新的探索和发展。首先,梳理了“新文科”的内涵和建设要求;其次,对安徽省内及省外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归纳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问题,并提出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文科的提出有着学科从分化走向综合、信息技术发展驱动、文科复合型人才稀缺等多重背景,目前学界对新文科的认知与阐释因科学视角、学术视野、学科气质的差异而并不聚焦,所给出的新文科建设路径或有宏观指导价值而无实践操作价值,或只聚焦单一学科的新文科建设而不具有复制性。基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循证社会科学是一门新兴的文医交叉学科,以证据为核心的循证社会科学对新文科认识和建设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理论视角。从循证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循证理念是新文科建设的最大公约数,科学证据是新文科建设的最便通桥梁,循证社会科学可为新文科建设提供循证决策支撑和循证实践支持。在具体建设路径上,新文科建设需要以循证实践理念为参照,回应国家重大需求;以循证社会科学为选择,重视学科交叉建设;以循证学术研究为补充,加强科学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M社区行动过程的分析,探讨社区行动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社区成员个人利益与社区整体利益之间的联系是促使社区行动生成的根本动力,并且通过社区问题、社区行动的组织者以及社区传统表现出来。根据M社区防疫行动的发生机制,提出社区建设的三点建议,即培育社区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育社会志愿者人群以及培育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两个热点主题。新文科之“新”在文科教育的变革上主要体现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课程建设思维、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新的组织管理结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应主动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聚焦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担当课程思政育人使命;适应新文科融合创新趋势,推动“思政”与“课程”大融合;运用新文科教育技术新手段,激发课程思政教学活力;立足新文科管理体制新变革,构建全链条式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20.
“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教学实践理念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新时期,新文科建设对高校设计学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在梳理新文科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学科融合、跨域交叉,推进新文科理念下的设计学专业建设与教育改革。借鉴交叉学科的新技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为未来国家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依据设计学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从宏观角度提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设计学专业特色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设计学专业内涵式特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