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论陈嘉庚的诚毅精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诚毅"是陈嘉庚为集美学校制定的校训,它融汇着中西古今优良的文化因素,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内质。陈嘉庚以诚毅精神为指导,根据具体国情兴学办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诚毅"精神既是陈嘉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特色内涵,是我们坚定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目标的动力。在新时期,存在对"诚毅"精神认识不足,对内涵挖掘不深的问题,合并高校的历史和现状也给发扬"诚毅"精神造成了一定障碍。为此,应以体现"诚毅"精神的嘉庚特色建筑,构建校园文化的物化层面;以"诚毅"精神为内核,构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以"诚毅"精神为载体,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构筑以"诚毅"精神为灵魂的、有集美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专注、敬业与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而创新精神更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从工匠精神本质内涵出发,针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实施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新时代工匠精神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体现,是个体人生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将其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还有助于当前中国迈向制造大国、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本文以工匠精神为抓手,深入探索两者融合之路,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德”与“技”并重的工匠人才,进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实践地和传承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和传承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缺少认同感,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尚未形成体系,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缺少机制保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需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校企融合共建工匠精神育人体系,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无论是中国古代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所体现出的中国气质,还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打造精品的 需要与要求,“工匠精神”都是贯穿于时代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文化的主线。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工匠精 神”与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进而以天府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用“工匠精神”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职业学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摇篮,是工匠精神体现的重要基地。中职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和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是我们当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之一。在职业教育阶段,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让职校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价值体系的塑造,更是打造我国职业技能强国,依托“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中职教育必须要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德育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工匠精神”印在学生心中,优化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是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灵魂.应用型高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要重视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更多内涵,其中传承创新是灵魂,爱岗敬业是根本,精益求精是核心,专心专注是要义。文章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学科发展实践为例,阐述弘扬“工匠精神”在培养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推动科研创新、践行公共卫生使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才与就业》2023,(5):F0002-F0002
以“星光点亮人生技能成就未来”为宗旨、以“练一技之长筑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火热进行中。两年一届的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素养,培育工匠精神,致力于展示职业教育成果,服务上海产业转型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2020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的贺信中,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期盼。五天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新闻发布会,会上传出了一系列有关技能人才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承载着专注与严谨的“工匠精神”则是推动技术与工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然要立足于时代前沿,在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程体系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工匠精神”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并给出科学的教育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近些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技能",无不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技能成才正当时!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是理工科高校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长久以来高校实验教学已经存在不少问题,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其内容老套单一,重理论轻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等,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使许多学生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本科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校实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为了培养出农村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等农业教育要更新观念,改变以往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的传统观念,确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核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出既有较高科技水平,又有较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农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燕 《国际公关》2024,(4):185-18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入推进,对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未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导致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高校在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时普遍存在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课程体系陈旧、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和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我国高校在进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时,可以引入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明确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训是对一所大学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它蕴含了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特色,凸显了一所大学的教育理想和德育愿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勤以为学,信以立身”为校训,集中体现了高校德育“会做人与善做事”的价值指向,彰显出“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德育愿景。实现这一愿景,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既要积极实施养成教育和生活教育,又要倡导和实施主体性德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践行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创造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如何培养和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急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在统计、对比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结构单一,体系不完备;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培养;重技能学习,轻情感与伦理道德教育。针对这些问题,从课程的P-S-D(计划—实施—评价)三方面,提出培养“种子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成才与就业》2023,(6):65-65
2002年4月,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上海市农业学校办学基础上建院,办学历史追溯至1947年,是上海唯一一所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新型高水平高职学校,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高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弘扬“尚农乐耕生生不息”的校训精神,坚持“为农服务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以建成全国一流农林高职院校为总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至今,上海农业战线70%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我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