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诗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是全面的,这一点很明显地体现在他的诗歌内容、诗歌意境和诗歌的创作方法上。他于诗作中多次直接引用与中国有关的各种素材,同时也把意象并置的方法熟练运用在中国诗的句式中,营造出宁静含蓄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2.
庞德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庞德总能够抓住原诗中物态化的符号,体味出这些物态化符号所蕴涵的原作者的“不尽之意”。然后,庞德依据自己的理解,借助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诗歌的语言,富有创造性地重构其原诗的意境,以满足现代英语读者的文化和情感需要。他的《神州集》就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阐发。笔者试图结合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特点,论述庞德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性重构。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李泽厚同志在他的美学论文《‘意境’杂谈》中,提出了意境是诗歌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这一命题后,关于意境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其中,古典文论工作者对意境的探索成绩显著。至于美学方面的研究,似乎寂寞。 近年,随着现代派诗歌的流行,出现一种论调,说“意境不是所有诗的特性,只是某一部份诗歌的特性。”这就是说,诗歌的最高美学准则不一定是意境,没有意境美也是诗。这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意境不仅是中国的某些诗歌的特征,而且是一切诗歌  相似文献   

4.
翻译中国诗歌是一次挑战性的经历,特别是译者努力地去保留原文的意境和生动的联想意义时.翻译中国诗歌应该留意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比如音律差异、字词差异、专有名词、典故和风俗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感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分为突破型和层次型。空间感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他忘情山水,同情百姓,崇尚自然,又赋神于自然。他的诗歌用词简洁,意象鲜明。蒙太奇的手法在他的诗歌中被运用自如,流畅的意象转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充分表达了他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8.
高擎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50-52,89
从中国画欣赏的视角去赏析中国山水诗歌对于山水诗歌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宏观而言,中国画论中意境的思想已经成为衡量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微观而言,中国画的某些章法技法诸如留白与散点透视可以为中国山水诗歌的赏析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翻译中国山水诗歌首先需要解读其意境,然后尽量在英文遣词造句中保留原诗散点透视的句法及其模糊美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空间中,意象和意境是两个重要的范畴,他们不仅体现在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中,也同样观照着鉴赏者的鉴赏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互相交融的产物.而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必须好好把握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才能更好的体会诗人借助诗歌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意境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意境的表现问题.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的审美理论,中国古代的戏曲家和小说家们,由于往往本身就是诗人或词人,当他们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可能不受到诗词创作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传统诗歌对意境的追求,也融合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之中.又由于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侧重表现性,写意和抒情味较浓,与西方一些侧重于再现性的叙事文学不同,仅用典型理论来阐释显然远远不够.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意境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的表现主要有诗情画意、人景交融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