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斌 《职业》2014,(7):68-70
变化一:非“三性”岗位不得使用劳务派遣 【案情回放】2013年1月4日,一名来自1号店(上海益实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配送员徐辉(化名)由于劳务派遣、被无故解雇等问题,将1号店告到深圳市罗湖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这是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通过后,国内首例劳务派遣无效纠纷。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人才中介服务业务,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部分章节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定了相关规定,对企业在实际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时,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在劳务派遣涉及的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企业(用工单位)、劳务工(劳动者)三方当事人中,企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将起着极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工劳务派遣规范化发展研究为方向,分析劳动合同法修改之后劳务派遣的衔接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3,(22):82-83
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不仅要求派遣岗位必须满足“三性要求”(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条件,还规定劳务派遣必须同工同酬,这无疑抬高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准入门槛,更对企业的传统用工方式及理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周斌 《职业》2013,(16):48-49
2012年12月28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此前争议较多“三性之争~同工同酬”等问题,全盘获得通过。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劳务派遣规定》等实施细则明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合同法》确立的劳务派遣制度在保留劳务派遣特色的同时将其纳入标准化用工轨道,总体来说是立法的一个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要完善这些不足需要结合劳务派遣自身特点、借鉴外国经验,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和推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赵丹 《现代交际》2009,(1):14-15
2008年,对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劳动合同法》实施之际,不少人惊呼中国的人事外包服务业将陷入困境,大量劳务派遣公司将面临经营困难的“窘境”。即将一年后的今天,在全球经济危机、企业招聘和培训业务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国的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业务却逆势而上,成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王洪玉 《职业》2012,(25):116-117
近年来,劳务派遣成为企业较为普遍的用工形式。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劳务派遣报告》显示,至2011年,全国劳务派遣人员已达6000多万,其中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属于劳务派遣性质,石油、化工、电信、金融、银行、航空、铁路等系统更为普遍。劳务派遣已经变成用人单位规避用工风险的一个工具。劳务派遣用工的"泛滥"导致实践中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受到严重损害,同时,也对常规的用工方式和劳动合同制度造成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8.
梁智 《现代交际》2009,(5):50-52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赋予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特别是为了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采用了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使用由派遣公司派来的员工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9.
张新民 《职业》2012,(28):117-119
劳务派遣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不管孰对孰错,并没影响劳务派遣的快速发展。但快速的发展却无法掩盖其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由于劳务派遣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去年,国际  相似文献   

10.
刘杜 《职业》2009,(6):67-67
以和谐派遣促就业为主题的“全国首届劳务派遣高峰论坛暨2008年度劳务派遣诚信单位评选颁奖盛典”日前在北京举行。 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郭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关系室主任、著名劳动法专家李夭国等嘉宾和专家  相似文献   

11.
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不仅要求派遣岗位必须满足“三性要求”(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条件,还规定劳务派遣必须同工同酬,这无疑抬高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准入门槛,更对企业的传统用工方式及理念提出了挑战。那么,各地企业的劳务派遣现状如何?新法实施后,企业用工管理将面临哪些挑战?企业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在人社部法规司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联合启动的“律·动中国”全国大型公益普法活动中,FESCO 针对北京、苏州、天津、西安、郑州和广州等六个城市的企业开展了关于“新法实施下企业用工变化及其影响趋势”的主题调研,通过最权威的法律解读,直接了解到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问题,帮助更多企业解决管理难题,为企业用工提出专业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先生去年被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招用,签订了2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一段时间以来,劳务派遣公司的派遣业务冷淡,外派工作时断时续.他有时被派遣到用人单位干一个月的活,有时甚至一个月都闲着.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2008,(7):5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该法在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体系、延长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确立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制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周斌 《职业》2013,(7):45-47
2013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以下简称《解释(四)》),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解释(四)》共15条,其中关于竟业限制的规定占了三分之一。本文通过五则案例分析,对于这五条新规定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9,(2):31-33
2008年12月12日,一份长达28页的《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调查报告》在网上公布,引发热议,此次事件将劳务派遣这个一直以来广受争议的用工形式再次推到公众的面前。本期《职业》特邀资深劳动法专家李迎春律师为您详解劳务派遣中纷繁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期为劳务派遣三方提供实务操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09,(4)
2008年12月12日,一份长达28页的《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调查报告》在网上公布,引发热议.此次事件将劳务派遣这个一直以来广受争议的用工形式再次推到公众的面前.本期《职业》特邀资深劳动法专家李迎春律师为您详解劳务派遣中纷繁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期为劳务派遣三方提供实务操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韩涛  魏明明 《职业》2003,(1):17-18
目前,“劳务派遣”这个词在社会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种用工模式的优越性在哪里?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全国第一家劳务派遣企业———北京团兴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团兴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忠同志。希望我们的访谈能给其他从事劳务派遣的企业或准备采用劳务派遣这种新的用工模式的企事业单位一些启迪。记者:团兴公司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从事劳务派遣业务多久了?王忠:团兴公司成立于1995年7月24日,从1997年至今从…  相似文献   

18.
徐昊飞 《职业》2012,(25):114-115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颁布实施后,江苏省洪泽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把贯彻实施该法作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近期,洪泽县人社部门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本县范围内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监测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黄乐平  朱茂林 《职业》2008,(2):40-4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干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斌 《职业》2008,(9):32-34
本期为您盘点《劳动合同法》实施半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例。这些案例中有的经调解或谈判就化解了纠纷,有的通过裁审才使问题得以解决,还有的至今尚未尘埃落定。尽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是这些案例反映出的一些亮点已经开始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