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倩萍  盛建伟 《职业》2011,(29):82-83
一、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机制 1.保障机制 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保障机制方面:一是建立保障组织机构,由其负责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制度建设、内容设计和评价,协调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重点、基点、亮点、难点等。二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重点抓好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两支队伍建设,利用院校资源,发挥院校理论研究能力和资源优势,整合社校内外的研究力量,为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提供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玲玲 《职业》2023,(8):18-20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积极性不高、运动会教育功能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基础上,挖掘运动会蕴含的教育功能,结合班级成员构成及背景情况,阐述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运动会的筹备和实施工作,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尧 《现代交际》2010,(11):160-160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从前的书本教育,就是以书本为教育,学生只是读书,教师只是教书。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书是有地位的,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用。从前有许多像这样的东西,非推翻不可的,否则不能实现生活即教育。”那么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师课程改革中应做以下转变:以生活为基础,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以实践为导向,生活中再现英语。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新课程倡导生物教育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并适当地渗透"STS"教育思想,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并能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和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究竟应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活学高中生物,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是一项内容繁杂的工作,特别是技工教育,他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在生源素质、课程设置、专业性质、培养目标等方面均有所区别,所以其管理工作更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积极进行教学管理改革,逐步探索科学化管理的路子,这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仅以...  相似文献   

6.
教授 吴海峰     
吴海峰,男,满族,辽宁开原人,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1984年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现任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兼任江西省教师教育化学学科中心组组长。吴海峰教授从事教育教学近30年,始终热爱教育事业,注重从提高自己政治和业务素质入手,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他结合自身所担负的工作,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做到勤学习。勤钻研,善思考,多研究。通过向书本学习与向领导和老师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多年来,立足本职工作,团结同志,爱岗敬业、默默奉献,顾全大局,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甘心情愿为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曾被南昌市授予南昌市优秀教师、南昌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并多次评为学校优秀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认知能力恰当地开展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大部分学前教育学校并不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幼儿教材中也没有明确的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在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幼儿教育也必须重视道德教育,本文针对道德教育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还要清楚认知家长和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发挥好学校和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以促使学生家长能够更科学地关心孩子的成长、更积极地参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助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同时,也能够构建高质量的家庭教育环境。本文立足于高中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班主任指导下的高中生家庭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要改变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真正走进生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0.
奚必政 《职业》2016,(21):144-145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关系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必然要求。本文从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岗位能力培养、工学结合型、就业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社会工作以学生为本,工作路径是自下而上,工作重点是学生的成长,工作方法突出由内而外,工作内容为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改善行为及提高学习能力、协助个人成长、改善人际关系及其家庭生活,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适当地进行社会化教育,工作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由此可见,高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有着本质区别,而且高校社会工作目前在高校中还不具备独立位置,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主阵地是课堂.面对以往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发展的传统教学,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下面,笔者从物理课的引入、教学过程、结尾三方面作了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吴悦双 《职业》2013,(11):82-8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强对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4.
讲辩证之法授学生以渔泰州市技工学校李廉敦随着素质教育主旋律的奏响,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要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本着这一宗旨,在教学中有必要讲点辩证法,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自我发展的才干。...  相似文献   

15.
蒋立杰  刘玲  师伟力 《职业时空》2008,4(5):109-109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的两大要素,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二者在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一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渗透于教书和育人的各个环节,其发展以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为核心,辐射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是校园人际氛围的主旋律。谋求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工程教育的重点。实践是创新的重要源泉,由于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更突出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出较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以满足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田涛 《职业》2011,(5):160-160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不敢有标新立异之举。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受到压抑。创造能力是指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7,(4)
职业指导教育是指学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或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辅导学生准备职业和获得职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张阳 《现代妇女》2014,(10):182-182
自媒体时代快速交互消费信息对广大学生影响不容小觑,生态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顾及学校教育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因而引导学生培养相信真理、独立思考以及行为自律和承担责任的的品质,成为其要考虑的内容,所以提倡一种理性教育,其中包括通识教育、理性能力教育和责任教育,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建构理性意识,锻炼能力、塑造理性精神和独立人格,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日本职业技能教育概况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周世朝周春晖日本职业技术能力开发教育已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并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举办各种独具特色的讲座,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职业技能教育主管机构日本的职业技术能力教育由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