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模具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本文就模具专业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技能大赛及模具高新技术探究模具专业新课程体系,提出设想并实践,旨在继续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何筱敏  周海泉 《职业》2014,(23):95-95
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职业岗位群定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应分专业基本技能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岗位能力课程模块三个层次,实现宽口径、多方向的培养,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池俐英  胥婉  王钢生 《职业》2013,(8):99-100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要办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体系,培养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化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许颖  兰杰 《职业时空》2014,(8):43-45
以职业工作能力为培养目标,立足于企业岗位设置,构建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科划分界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项目教学的载体,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达到系统化、逻辑化和全面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罗伟 《职业》2015,(9):84-85
2013年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新一轮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本文指出,在设计和开发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时,采用基于岗位导向、注重过程(工作过程和开发设计过程)、多能(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并重、细化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总体思路是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方向的着力点和指导思想。如何体现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特色,构建"技能+素质"的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张丽华 《职业》2013,(27):78-78
笔者学校针对市场设专业,根据企业需求确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从工作分析出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具有地方特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依托校企密切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做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职业技能,通过项目实践。锻炼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职业时空》2012,(7):71-72,75
目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中职毕业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却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以能力为本位进行中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学生机电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必然选择。根据机电专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岗位能力要求,从而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基于职业能力和项目化的学习情景,以求改革原有的课程设计理念,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工作任务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相统一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蒙俊健  黄琛 《职业》2014,(12):89-90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本文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以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工作分析为依据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行业对职业能力要求与学校实际教学效果之间差异所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将学生三年学习作为整体工作过程,剖析岗位能力内涵,明晰核心职业能力,细化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培养标准,优化岗位能力培养内容,整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职业岗位体验流程,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完成学生专业知识到职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校内培养与职业能力要求的融通。  相似文献   

10.
梁智慧 《职业》2016,(23):76-77
本文对基于职业标准的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即从物流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构成的视角分别进行岗位能力、通用能力及核心能力课程设置,再根据职业标准中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开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及核心能力课程,之后结合职业学习和成长规律完善并构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进军 《职业》2013,(15):118-119
本文阐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为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等,以工作过程导向。  相似文献   

12.
钱清华 《职业时空》2009,5(8):48-49
对高职高专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要打破学科界限,把相关课程进行柔性整合,实施“工学结合”,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为核心、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教学目标一体的项目化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职业技术,满足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建玲 《职业》2017,(31):18-20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依据,即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生产装备、制造流程和操作工艺中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需求,尤其是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要求,由此界定专业课程内容和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为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工学结合、产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原则,创建以"六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过程为核心、以生产装备为载体、以职业情境为支撑,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职业行动、生产装备和职业情境,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落实学生主体、过程核心和任务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过程方法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肖敬伟 《现代交际》2014,(11):151-152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内涵,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状况的了解。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适合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以及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建议,为本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学生就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政坤 《职业》2012,(17):130-131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最有效的模式。本文针对高职模具专业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结合模具企业的特点和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从建立顶岗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按照模具企业岗位要求进行针对性实训与培训,建立有效监控顶岗实习的机制,方便企业选拔学生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符合模具行业生产现状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张志萍 《职业》2011,(35):97-98
《压铸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以下简称《压铸模具设计》)课程是笔者学院模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成功与否,决定了模具专业不同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否成功。本课程是将压铸件图样转换为产品的重要学习载体,是从事模具设计及制造业领域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根据调研了解的专业职业岗位情况,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理实并重"为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飞 《职业》2015,(6):68-69
本文对绍兴纺织印染产业背景和中职染整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调研,通过对中职染整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及岗位(群)能力进行调研,提出了“以工作领域(岗位)引领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的染整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思路,确定本专业所覆盖的工作领域(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染整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倡导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1月,<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中,明确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笔者基于中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的教学现状,密切联系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彭真 《职业》2010,(24)
在职业教育中,专业英语课程作为学校各系各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应深扎在为专业服务的思想体系基础上,依托各专业建设的市场调研获取市场与岗位对专业英语能力需求的一手信息,以专业活动为核心建立专业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