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探究,并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明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教育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以此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网民群体,对这一群体的上网状况微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出现了“信息污染”严重、不能“健康上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和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有关,也和学校的德育教育有关.因此,应该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高校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有关部门应该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成长,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道德认识偏差、社会责任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等现象。网络道德问题不能被无视,本文就网络道德评价标准的构建原则、标准构建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道德应该是植根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法律",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很容易产生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还不够完善,很多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缺乏认知,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寻找对策,对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5.
郑丽萍 《现代交际》2012,(5):225-226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负面影响,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心智发展的尚不成熟等,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较为突出。为此,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以有效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群体。然而,网络交往具有双面性,它在方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越来越关注,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荣双  唐贤秋 《职业时空》2008,4(6):159-160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校园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环境,将大学生诚信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合理开展各种教育。因为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道德基石。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宋倩 《公关世界》2023,(5):90-91
道德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必然要拥有正确的道德理想,树立崇高的道德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自身价值。但是,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冷漠、道德麻木、道德滑坡的现象,这与社会环境、高校德育建设、网络舆情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助力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塑必须从社会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等角度深究其原因,探索实现路径,化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危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内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由于大学生人格、道德修养和行为自律能力尚未定型,过度上网容易引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题。对浙江某高校375名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调查显示:首先,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况总体中等偏下,一部分大学生可能涉及网络违法;其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缺失,网络法律意识较为淡漠;最后,大学生的道德观还不成熟,道德自律意识较差。为此,从政府立法、社会监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人道德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道德暴力在"道德、正义"的名义下,通过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大规模舆论攻击,甚至由网络平台发展到现实社会的围攻,以使对方受到道德惩罚或迫使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网络道德暴力具有"暴力"的性质,扰乱了网络生活甚至是现实生活秩序,客观上妨害了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大学生实施网络道德暴力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言论自由的异化和群体动力,外因是社会情绪郁积和"匿名制服"效应。基于"共享共治"的基本精神,通过大学生网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携手行动是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暴力问题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里特有的虚拟性,时空分离性,行为活动的隐匿性等对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格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形成,独立自主人格的养成,开阔视野的形成,养成开放的思想及对多元文化因素的宽容度外,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中多种角色的扮演给大学生带来了双重人格。现实适应问题和人格的退化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外,还要求进行网络道德建设,用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道德推脱问卷、大学生移情问卷和网络欺负量表对江西省3所高校的5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呈正相关关系(r=0.54,P<0.01),移情与道德推脱和网络欺负分别呈负相关关系(r=-0.34,r=-0.29,P<0.01);移情在大学生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尤其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信息多元、多样、多变、丰富、便捷是网络社会的突出特征。网络促进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选择困境。然而,现在高校偏重对大学生道德知识的教育,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面临道德选择时不能独立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薄弱阻碍了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高以及德行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剖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吕昕 《公关世界》2023,(3):84-86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应该辩证地看待,要肯定其在培养大学生政治责任感、树立正确审美观、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积极影响,对于其负面影响,高校应该成为克服网红现象消极影响的“排头兵”;媒体要树立网络安全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政府与社会要形成合力,共担网络清洁责任,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构建一个建立清洁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全面迅速发展,在不同环境中的诚信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和系统。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道德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征.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和丰富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危机和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负面影响。本文在阐述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的同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途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明显的亚文化特征,具体表现为简约、形象、多样和随意的网络语言,从表面看是应对网络交流的技术性、娱乐化反应,实际上蕴含着一种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和逃避,对群体认同的追求和构建。大学生喜欢“宅”在网络、热衷“恶搞”经典、沉溺网络游戏,这既是回避主流社会规训、压力和责任的“仪式化解决”方式,也隐含着对新意义的探索和诠释。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日渐依赖,已然形成网络亚文化信息圈、交际圈、娱乐圈、舆论圈相互叠加的亚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19.
诚信道德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基本要求.失信是经济体制转型期最易发生的败德现象,严重地失信会延缓甚至瓦解市场化进程;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秩序的构建;当代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尤为必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胡雨桐 《职业》2016,(21):119-121
古往今来,“孝道”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是我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成大事业者必备的道德素养。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孝道”文化,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有深远意义。本文围绕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和对大学生“孝道”素质的培养而展开,将“孝道”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而论述对大学生开展“孝道”文化培养的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