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德教育在医科学生医德品质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应侧重加强医德教育.根据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社会化过程.医德教育应以提高医学生的医德认识为前提,以培养医德情感为中介,以养成医德行为和习惯为目的,从而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跨世纪临床医师的艰巨任务.德育是方向、是核心,绝不能把德育仅仅当做一门课程知识来传授.它是通过长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强对社会各种现状的正确识别,从而产生抵制消极因素的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临床教师的品德、治学精神,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医德教育的目标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应发挥政治上的引导,医德上的示范,智能上的培育作用,应认识到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医德教育的现实必然性、基本原则和内容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医德教育的本质含义,并系统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医科大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玉荣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84-85,96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伟大使命。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对医学生加强医德教育十分必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具体实施设想。 相似文献
5.
张劲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18
校史教育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对于医德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医学院校要深入挖掘利用校史教育资源,创新医德培养平台,充实校史教育队伍,探索医德培养模式,营造医德育人环境,切实提升医德培养实效。 相似文献
6.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德教育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小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20-21,53
本文从医学模式对德育的影响出发 ,着重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的道德要求 ,研究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杨乐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34-36
医德教育是当代医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科学发展观成为社会主流诉求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剖析以人为本理念缺失对当前医德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探索如何用以人为本理念引领医德教育的措施,使医德教育回归到它的真正对象——"人"的主体上来。 相似文献
8.
陈山源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阐述了医德的内涵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教育的现状,从社会、学校以及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要从完善教学内容、发挥导师作用、重视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作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占领网络宣传阵地等途径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敏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231-23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针对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面对的问题,指出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应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提出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203-206
医德心理支配医德行为表现,然而,从医德心理构成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普遍存在医德认知偏差、医德情感消极抵触、医德意志软弱无力与医德行为训练缺失的问题。因此,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重视学生的医德心理培育:晓之以理,提高医学生的医德认知水平;动之以情,激发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锤之以志,磨练医学生的医德意志;导之以行,培养医学生的良好医德行为。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伦理失范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网络伦理失范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桎梏,因此加强网络伦理的理论建设,改变青少年网络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把诚信教育与增强法制观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网络教育阵地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分析网络伦理失范的成因,以期为青少年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提供一个决策平台。 相似文献
12.
黄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0-74
社会公德教育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公德教育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追求教育方式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道德教育的实施方面,应该把理论与实践,显性与睁陛,内化与外化等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西方商业伦理教育的缘起和发展历程,从商业伦理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商业伦理教育的内容体系,探讨了商业伦理教育对学生伦理取向的影响,提出西方商业伦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本文发现西方商业伦理的迅速发展乃是源自于深刻的社会现实需要,西方学者结合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商业伦理研究、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现实与几十年前的西方有近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扎根中国的文化传统,推动商业伦理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德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理论与德行实践的严重脱节,这已经或正在导致德育危机的出现。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扎根于生活世界,才可能实现它的本质目标。因此,必须以生活德育理论和交往德育理论的新理念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指引德育全过程,重塑我国德育形象。 相似文献
15.
袁巍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4):75-76,8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关系的认识的提高,人们更加理解人与环境关系中的道德——环保公德,成为体现人的道德水准的尺度。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中,应强化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科技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环保公德教育,并通过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环保公德教育、利用特殊纪念日宣传和普及环保公德、积极开展美化校园和爱护环境活动等路径。有效地实施环保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德育一体化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鸣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5):63-67
德育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德育一体化研究的文化内涵,分析德育一体化研究所涉及的文化问题及其对中国文化改革进步的历史意义,揭示德育研究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在带来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做到顺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升华人们的生态情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生态保护,教育为本.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应该从构建课程理论、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实践活动和生态法律教育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晓虹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6):14-16
礼仪与道德有着内在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就是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的契合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礼仪教育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三是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和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