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十年来我国商品住宅市场表现为投资需求主导的特征.当期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预期以及投资收益对商品住宅需求具有正反馈作用;收入、价格和投资(价格预期与投资收益之和)对需求的影响则不相上下,且在2010年后弹性均较小,即针对单一因素的调控政策对整体需求影响不大.建议政府对商品住宅市场实行综合调控,多管齐下,严抓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实,改变住房市场投资主导的状况,弱化住房投资属性,加强舆论预期引导,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加大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呈现的产能过剩、库存高企、有效供给不足等现状,需求管理理论和供给学派都没有直面"促进增长反而会加剧产能过剩"这一悖论,难以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根据"资本经济体系的庞局运行机理",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理论成因是资产价格滞胀与预期收益率过高。针对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都存在的供给侧壅塞问题,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应是"促进经济正常运行",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宏观政策思维也需相应转变为"促进高效产能替代低效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理论逻辑是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使各类资产的价格、预期收益率回归到真实可信水平,使资产由各种无效和低效占用状态转变为有效运转状态,恢复经济主体信心。  相似文献   

3.
要认识并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问题,首先必须搞清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需求不同于需要、供给不同于供应,需求和供给都是受价格约束、与价格相联系的概念.虽然需求、供给都有绝对性,但需求与供给更有相对性.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关系,通过价格来体现.价格是需求与供给相对关系的"支点"、"闸门".如果这个"支点"多偏向供给,就会需求不足;反之,如果这个"支点"多偏向需求,就会需求旺盛,甚至走向需要旺盛.  相似文献   

4.
根据康芒斯交易一般化的定义,分配也是一种交易、也有交易费用,分配的交易费用制约着分配制度的运行.公平的分配制度受到交易费用、非专利特征、资产专用性的制约,具有稀缺性.从公平分配制度的需求和供给来看,外部效益的存在是导致公平的分配制度需求的决定性因素,而既有分配制度的路径锁定是阻碍公平分配制度供给的重要因素.应从突破当前公平缺失的分配制度的路径依赖入手,改变既有利益分配格局,同宪法秩序、制度设计成本、非正式约束等三方面一起实现公平分配制度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区分投机品与自用品、投机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着重分析二级市场的需求曲线。二级市场不存在单纯的供给者。在市场主体预期均衡价格不变的静态条件下,二级市场存在唯一的均衡的价格和交易量;但在预期均衡价格变化的动态条件下,均衡不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预期均衡价格受四方面因素影响:投机品应有价格、其它主体的预期、一级市场价格、重大外生及政策因素。从两个角度考虑均衡的最优性:1,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平衡;2,长期经济增长。从第一个角度来看,静态均衡具有最优性,但是动态条件下未必。从第二个角度看,不同的均衡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一般均衡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股票市场供给、需求和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沪深股市历史上价量变化揭示了股票投资需求是影响股票价格趋势性波动的直接原因,提出防止股市大起大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培育投资性需求、稳定股市资金供给、引导市场对"大小非"资金流出的正确预期和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借助应用供给/需求的基本经济学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供给/需求的均衡状态和失衡状态,探讨供给/需求失衡下的大学毕业生过剩与短缺,从城市规模、工资溢价与"北漂族"以及低预期、自愿失业与"啃老族"等关系角度,对大学生就业中北漂现象、"啃老族"等进行经济学解释,明晰产生大学生特殊就业现象的综合因素。破解该现象必须采取大力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突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状态、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等对策,逐步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8.
股市的波动是由市场上多种风险因素综合造成的,如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判断风险、预期风险投资分析方法、投资策略风险、心理因素等;环境风险:经济循环风险、币值及利率变动风险等;上市公司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市场交易风……  相似文献   

9.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市场参与者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依据"恐慌指数"(VIX)设计风险预期和风险预期溢价两个指标,使用Hilbert-Huang变换对风险预期进行归类重组,将风险预期分为短期市场预期和长期市场预期;使用美国金融市场数据,实证检验风险预期与市场交易行为间的同期关系,并深入研究风险预期对海外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参与者容易高估稳定状态下的波动率走向,并对风险存在过度忧虑情况;参与者的风险预期以短期预期为主,相对比长期风险预期,短期风险预期更易受到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本土风险预期对海外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产业集群剩余整体分解模型出发,分析了垂直型产业集群通过重复博弈规避交易主体"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内生交易费用,从而获取成本剩余溢出效应的途径,并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交易中的监控行为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博弈模型设计,分析了垂直型产业集群监控成本节约溢出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具有其组成部分不具有的新功能,垂直关联型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间通过重复博弈和集群内部的信誉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规避交易风险,从而实现产业集群成本节约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交易费用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的存在与基本职能,对此只能归结到剩余创造,而对剩余的理解与剩余源泉的追索,则必须回归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剩余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组成创造价值实体的劳动系统,唯有其劳动是企业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回答了在企业中谁创造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如何通过企业治理结构来分配价值具有理论上的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县宅基地流转市场不活跃,交易方式单一,交易价格偏低,与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宅基地交易市场的火热场面迥异。“同心圆梯度差”现象客观存在.城郊农村与偏远农村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偏远农村宅基地城乡间流转的条件尚不成熟。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向城市居民流转的渠道不畅通,相关政策和规定的限制、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落后、熟人社会的排外意识、农村居民对房宅的惜售心理构成了宅基地流转的主要障碍。宅基地的使用价值优先于财产价值,保障作用重要于融资作用,宅基地城乡间流转的必要性不充分、效率性不显著。宅基地制度改革需稳妥推进.宅基地城乡间流转应以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为试点,从城郊农村向偏远农村逐步推进。同时,要借鉴土地发展权制度,对尚未实施宅基地城乡间流转政策的农村地区的居民予以补贴。对于宅基地所具有的财产价值,主要通过放开抵押、担保、出租等与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功能较为兼容的财产收益方式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学者度量生产者剩余的方式有多种,这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多困惑。文章介绍了生产者剩余的几种度量方式,尝试性提出了生产者剩余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证明了在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情况下,边际成本之和等于总可变成本,并分析比较了生产者剩余与租金、准租金、经济利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分析垄断、价格政策以及税收问题时,使用市场价格线以下、供给曲线以上这一生产者剩余度量方式更加简洁准确。在比较经济利润和生产者剩余两者关系时,用总收益减去总可变成本来度量生产者剩余则更加简单。供给曲线左边几何图形的面积更符合高版教材中生产者剩余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李仁君 《北方论丛》2002,1(2):73-76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转形问题上只强调,生产价格理论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生产价格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以及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各部门的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的关系,对于转形问题极为重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前提,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部门间统一的剩余价值率、部门间各异的资本有机构成以及部门间统一的利润率,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三大理论前提,三者缺一不可.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只有在这三大前提下才能存在.  相似文献   

15.
论价格同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由现代社会分工体系引发并决定的。消费者权益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剩余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愈渐显得重要,深入研究价格同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和政策意义。我们应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剩余理论来分析价格同盟的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价格同盟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双顺差的现状、原因,从国内外经济平衡的角度看,双顺差必然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这种双顺差格局不可长期持续。同时,双顺差现象对国内宏观政策调控带来难题,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构成进一步挑战。调整双顺差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中国必须尽快调整外资、外贸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整个经济是一套价值系统 ,由资产价格体系和物价体系两部分组成。虚拟经济揭示的是资产价格体系的运行规律 ,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行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值关系 ,其运行特征相对于实体经济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是以观念支撑的定价方式 ,而非成本和技术支撑的定价方式。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虚拟经济的相关宏观调控构成了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由虚拟经济引发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有关新命题 ,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文锋 《云梦学刊》2010,31(3):149-151
报刊发行经营中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信息不对称导致报刊发行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失效,产生逆向选择问题;激励报刊社虚报发行量,破坏报刊广告市场资源的效率配置;导致读者和广告客户的消费者剩余损失;加速地区性报刊市场垄断趋势,造成社会剩余的无谓损失等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19.
房价上涨的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和结构式VA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1998-2006 年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房屋销售价格和房屋租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短期内房屋销售价格变动是土地交易价格变动的Granger原因,而土地交易价格波动在长期内构成了房屋销售价格的Granger原因.结构式VAR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地交易价格与房屋销售价格存在长期互动机制,土地交易价格波动的15%以上是由房屋销售价格波动造成的,而房屋销售及格的波动中22%以上可以有土地交易价格波动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地票的价格是地票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由于地票定价理论的不成熟,实践中的地票定价除了力求农民不受损失外,缺乏真正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且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说服公众。从地票的形成及交易过程可以看出,地票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最终通过征收转用过程实现。比较征收转用前后的土地价格,可以看出地票的实质是对征收转用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补偿,地票价格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产生土地增值收益的权益价格,该权益价格不是土地增值收益,而是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格与生态价格之和。地票价格与土地增值收益此消彼长;不依成本定价,但必须制定最低保护价;呈上涨趋势,但上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