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为亚太地区主义史的重要转折点,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的行动在构想诞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探讨构想理念的包容性、日澳外交的妥协以及与东盟各国反复交涉的三个要素,揭示日本与澳大利亚两国通过共同行动在亚太地区构建互信的过程。对深入理解当今亚太地区主义的发展困境及区域合作的趋势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亚太地区正成为世界三大经济发展中心之一。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各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和地区政策,加强对话与协调。然而,亚太地区并不太平,潜伏着诱发各种危机的可能。必须深化地区经济合作与多边安全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在亚太合作进程中,二轨外交可以提供讨论敏感性、复杂性问题的平台,为主权国家的政府以及各种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的决策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增加相关国家的信任感,强化其合作意识,并确立起有效的互动模式,有助于各国知识精英、政治精英建立跨国社交网络,使外交参与者日益多样化,总体外交的内容更加丰富。此外,二轨与一轨的频繁互动还催生出了新的外交形式和国际机制。但亚太地区的二轨外交也存在行动滞后、各国发展不平衡以及部分国家的一轨与一轨的关系不够恰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提升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政治上,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各国外交的投入;在经济上,美国通过TPP力求掌握亚太经济主导权;在军事上加大了军事人员和装备的部署。通过其整个“再平衡”过程不难看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是霸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延续而已,它追求在亚太地区以大国制衡为着力点,在手段上软硬兼施,希望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5.
东亚合作安全中的合作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合作安全在亚太地区兴起。从1990年开始,经几年酝酿,1993年7月,在东盟外长扩大会议基础上,成立了由东盟六国及其对话国美、欧、加、澳、新、日、韩及俄、中、越、老、巴布亚新几内亚18方参加的东盟地区论坛(ARF),94年7月在曼谷召开首次部长级会议,95年7月在文莱召开了第二次年会,96年7月在印尼召开了第三次年会。在短短的几年中,ARF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迄今为止亚太地区最大的政府间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合作安全就是在一定区域内若干国家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政策协调,以确保地区的和平和发展,最终建…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战略态势的变化和亚太经济的崛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开始东移,提出了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宣称美国要“重返亚洲”到2012年6月帕内塔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在于确立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间外交是我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外交以其灵活多样的方式和独特的风格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开拓了广阔的外交阵地,对于增进中外之间的友好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都要求我们更好地通过民间外交渠道沟通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广泛联系,增进中外相互了解,推动中外经贸科技与文化交流,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为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的军事外交的核心内涵是"强制",表现为"强制外交"。而中国军事外交概念则突出"交往",中国把加强互信、促进真正的和平作为军事外交的根本目的。西方国家军事外交建立在人性恶和权力政治基础之上,因此其内在表现则具有很强的胁迫性,而中国的军事外交则是建立在"善"的传统儒家交往思想,以及当代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基础上,实践中具有多样性、平等性、互利性、合作性和预防性等特点。西方国家把正常平等的军事交往或预防性的军事外交作为策略考虑,通过军事外交达到了解对手并最终控制对手的目的。而中国的军事外交通过交流和合作的方式,谋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共同发展,把安全和发展结合,把自身和外界利益紧密联系,彰显"不自生,故能长生"的战略智慧。  相似文献   

9.
于卫青在《江汉论坛》2014年第8期撰文指出,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外交活动。随着资本主义兴起和西方殖民国家的扩张,文化外交成为西方国家的外交工具,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先后开展了文化外交活动。美国政府比较晚从事文化外交活动。从美国  相似文献   

10.
张笑一 《国际论坛》2011,(3):34-40,80
公共外交大大增强了加拿大这样一个中等强国的国际影响力。回顾加拿大公共外交历史发展过程,发现它有三个特点: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密切联系本国民众、行动分散。而这些特点的产生有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文章又分析了这几大特点对加拿大公共外交的推动作用及其局限性,并由此来概括加拿大公共外交对各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启示。最后,本文联系当前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指出,公共外交是当今各国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印度开始实施“东向政策”,大力推动对东盟的经济外交,积极推进大国战略,印度与东盟的关系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双方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对话机制,并决定成立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额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印度有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的趋势,与东盟的合作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东盟为了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接纳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建成了具有十个成员国的"大东盟".随着"大东盟"的形成,东盟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继美、日、俄、中之后的重要一极,这必将促进亚太地区多极化的形成.东盟在冷战后积极推行大国平衡外交,搞"大国平衡战略",提高了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东盟在发展亚太经济合作和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从整体上存在两条路径,即美国所主导的以TPP为代表的“美国自贸区版图”和东盟等16国所开展的以RCEP为代表的“亚洲自贸区版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TPP协定的签署和RCEP的谈判使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加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竞争关系,使中国-东盟自贸区面临着受冲击、被稀释的可能。在此情境下,中国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对待TPP中的“新一代”高标准规则,明确RCEP谈判中的攻守利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尽快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这样才能更加从容淡定地在TPP、RCEP框架下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  相似文献   

14.
梅德韦杰夫在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十分重视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并多次强调面向亚太地区的外交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朝鲜半岛在梅德韦杰夫政府的整个亚太战略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是其整个亚太战略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德韦杰夫自2008年5月成为俄罗斯总统以来,其半岛政策在很大程度继承了普京政府时期俄半岛政策的实用主义方针,即在维护半岛局势总体稳定的同时争取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提高俄罗斯的话语权。但面对朝鲜半岛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梅德韦杰夫政府的半岛政策也在体现出与普京时期不同的地方。从总体上看,加强经济合作成为了梅德韦杰夫政府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调整点,而扩大能源合作则成为梅德韦杰夫政府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亮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亚太空间技术应用教育培训中心,根据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教育区域中心课程纲要的要求,借鉴国际空间大学研究生项目的办学思路,结合中国的教育体制,对"空间技术应用"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其培养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个月模块化管理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为弹性学制的论文研究.该培养模式符合留学生教学特点,注重实践,重视中国卫星应用技术的推广,得到了留学生及其派出机构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6.
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大力推进对非软权力外交。目前,中国对非软权力外交已成体系:在制度层面上,中非合作论坛是对非软权力外交的制度表现与保障;在此基础上,对非经济、社会软权力外交与对非文化软权力外交在具体领域中推进中非关系,组成对非软权力外交的操作层面。中国对非软权力外交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还要在克服现有问题的情况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大国关系是左右国际政治基本结构的战略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呈现出如下的特征:亚太四大国在互相制约中发展双边关系;和平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推动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既不建立联盟亦不对抗;美国是亚太四大国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危机在改变世界的金融业、工业和制造业的同时,也会导致新闻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媒体消费等"软"实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若干政治和经济大国未来的关系。来自中、美、英、俄、泰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2名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在"第四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会议上,以"后危机时代中美新闻传播和公共外交的未来"为主题,展开了关于公共外交的本质与模式、传播策略与国家形象、公众认知与中美关系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新环境下公关、广告与传播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东盟关系:睦邻外交的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决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 ,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睦邻外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盟在中国周边外交议程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随之而来的一连串的大手笔是中国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思想的重大举措 ,也是中国要做一个积极负责任大国的具体表现。中国东盟睦邻外交的实施背景是什么、具体内容有哪些方面及其隐含的意义如何 ,无疑是认识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拟就此做一粗浅分析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急速跃升。美国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就极为重视调整亚太战略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经过近三年的缜密部署和细致经营,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已基本构建成型,对国际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亚太地区的局势新发展、大国关系的平衡等均产生深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调整引发一系列亚太地区新矛盾的产生,并对我发展亚太地区的周边外交关系形成掣肘。但是,中美之间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总体局面并未打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中、美两个大国作为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共同责任,现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要用"大智慧"为中美关系定位战略性的合作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