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史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对中国古代史狭义史料即文字史料的种类、特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接着 ,论述了文字史料在形成过程中出现错舛的种种表现和致误原因 ,指出考证史料的正误和价值大小 ,是正确运用史料的前提。最后 ,介绍了考证史料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利用目录学、版本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其他知识鉴别史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史料学片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学是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史料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残留或保存下来的各种痕迹、实物和文字资料 ,两者关系互为依托。应当根据史料的社会属性 ,即史料的起源和价值来确定史料的分类。史料有八种类型。史料学的文献是指一切原始的文字资料。档案有三种 ,报刊资料有四个特点 ,回忆录有三种性质。口碑资料和乡例民俗是一种民间活资料 ,属于流质文献。八种史料有三点区别 ,又有三点相互交叉的性质。利用史料的水平 ,包括积累、发现、整理史料的必要素养。利用史料的八个要点 ,是史料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荣孟源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工作,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史料学成果,凝结而成《史料和历史科学》一书,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基础。荣氏史料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初步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理论体系,科学论定史料学在历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提出史料的阶级性论断,同时坚持史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从史料形式、性质、版本、内容等多重角度对史料进行分类,加深对史料性质的认识;此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料考证的内容与方法,将考据、辨伪、版本、目录、校勘、辑佚等传统学术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新样态史料之“新”凸显为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借助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生成的新样态史料,与传统史料相比,不仅是外在形态的变革,扩大了史料的边界,也使历史书写者变成了信息消费者。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样态史料将会成为史料家族中的“新宠”。虽然新样态史料对传统史料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但绝不可能遮蔽传统史料的价值,历史书写者应使新样态史料与传统史料相得益彰,并借助新样态史料的便捷,推进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5.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2):87-91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网络史料的优势及应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述 《河北学刊》2007,27(2):96-97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连生 《河北学刊》2007,27(2):91-93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游彪 《河北学刊》2007,27(2):93-96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史料是历史研究所必须,主体与史料的关系是反复不断的对话关系。主体对史料的发现可分为发现史料的存在、发现史料的价值、发现史料中的历史信息三个层次。史料三层发现的成因是:现实需要的引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激发,主体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制导。史料三层发现启发我们应具有泛史料意识、史料平等的观念和重视史家修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 ,史料的真实性是追求历史研究科学性的重要前提。影响史料真实性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撰史者对历史事实进行筛选时造成的选择性偏差 ;二是由于撰史者的主观目的及政治态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倾向性偏差 ;三是由于后世史家对史料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诠释性偏差。这三个因素往往相互包含、相互影响。在史学研究中 ,只有尽可能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才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中均有大秦国植桑养蚕的记载 ,同时期西方古典作家也有相关内容的记述 ,两相比照可以将史料中的史实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梁道远 《北方论丛》2021,(2):118-124,134
伊本·艾西尔是阿拉伯史学史上的"三大编年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历史大全》是学者们研究十字军东侵史和蒙古西征史的最佳阿拉伯文史料之一。它既是伊本·艾西尔一生所学的结晶,也是他所处时代的实录。他的家境殷实,使他在少年时代免遭乱世灾祸,得以接受优良的教育。他成年后,不恋权位,游学摩苏尔、巴格达、耶路撒冷、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等历史文化名城,广拜学术名师,目睹人间悲剧,闻听他人经历,网罗大量材料。公元1231年,他结束长达数十年的游学之旅,精心选材,奋笔直书,撰成《历史大全》,完成了一位伟大史学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契丹国志>是南宋末年叶隆礼所撰写的一部最早以契丹民族所建政权为记述主体的史书,在历史编纂方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作者通过成熟的编撰技巧,运用纪、传等形式,客观地反映出契丹民族历史的发展大势与各族人物活跃于民族交融历史舞台上的生动事迹.<契丹国志>还客观记录了契丹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和汉化进程,因而在中国史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叶隆礼有过人的史识,在史著中大量记载了契丹皇朝盛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具有强烈的历史"资鉴"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以往关于辛亥革命影响、性质、成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在了一个与今天比相对窄小的史料基础上,而且解读、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较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毫无价值,可以弃之如敝屣;相反,我们要尝试扩大史料的范围,重新进入历史的情境,进而更深入地通过这些问题去认识辛亥革命实际的与作为符号的历史演化进程。近十年辛亥革命研究史料的拓展与利用,以辛亥革命有没有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及为何种性质的革命这两个重大问题,展示了辛亥革命研究去熟悉化与通贯前后史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着重反思如何在中国现代转型进程中重识辛亥革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藏文典籍《贤者喜宴——吐蕃史》不仅叙述了吐蕃赞普的业绩,还大量地记载了吐蕃政治、军事、法律、文化、行政建制等方面的丰富史料,全面地反映了吐蕃的社会和历史。该书取材丰富广泛,而且吸收了大量原始资料,例如吐蕃赞普诏告、会盟誓词、吐蕃小邦、氏族分布、五茹六十一东岱名录等等均为罕见史料,有重要史学价值,为后世学者所推崇。本文主要论述了此书的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本《竹书纪年》有"启征西河"和"胤甲居西河"之记载。启征西河即文献所载启诛武观。"五观"即"五子"亦即"武观",并非启之五子或季子,而是参与反叛夏朝的异姓诸侯。启征西河应是夏代初年夷、夏激烈民族斗争历史背景下,夏族与传说中的虞舜的后裔的国族观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根据有关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判断,胤甲所居西河极有可能即在古观国,今河南濮阳清丰一带。夏代西河得名盖缘于该地位于古《汉志》河以西。  相似文献   

17.
~~施闰章佚诗佚文辑存及考释@陆勇强$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相似文献   

18.
孙俊 《北方论丛》2012,(4):90-93
唐代宗室可由爵位出官,亦可由血缘关系出官。以爵位出官,《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清晰准确,《唐六典》与《唐会要》的记述则比较模糊。以爵出官的品阶也与实际情况有所差距。若以血缘关系出官,宗室的五等血缘品阶与其出官品阶并不一一对应。唐代的宗室政策,在高祖时延续隋制,从太宗开始,保持近房宗室的政治地位,压制远房宗室。玄宗以后,近房宗室基本不出阁,远房宗室则与异姓之臣杂而仕宦。在对政局的影响上,唐代宗室整体素质较低,影响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新出土史料大量发现,特别是秦公牍文书的陆续出土,为秦地方官制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那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里耶秦简为中心,结合传统文献,对秦地方官吏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分别从其名称、内涵、功用等不同方面进行考证和论述.补充和纠正了传统文献中有关秦地方官制的一些记载,可以进一步探寻到里耶秦简对于研究秦地方官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考元大德本《南海志》成书及其成为残存五卷本的传世经过,并概述此书保存宋元时期广州地区大量史料,参考价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