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生态思想的特点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生态思想的重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整体自然观,仁民爱物、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生态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在历史上,它对我国先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领域和对环境、资源等的保护上.今天,儒家生态思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它有助于消除当前的生态危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类--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2.
罗洁 《理论界》2010,(6):178-179
传统儒家哲学的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塑造和中国人精神气质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提出了用儒家道德规范提升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儒家"以道德代宗教",其前提条件必须是道德自身成为一种信仰.儒家对"人文"精神及其道德教化的极端重视导致其"道德信仰"的最终确立.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钱穆、唐君毅在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时,都认同儒家"以道德代宗教"的思维取向与思想特质,并形成了一个认识上的"三阶梯".然而历史与现实都告知我们,当道德信仰放大为政治教条并强化至一个极端时,悖论就开始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在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与优良的文化资源.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该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和"三德"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值得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5.
中西思想如何看待"个体",是当前讨论"儒家与自由主义"话题的一个有内涵的切入点;儒家思想中的个体是关系式"道德个体",而西方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个体则可概之为原子式"契约个体".儒家道德关系所建构的个体,其功能的发挥,必须置于关系构架的互动中才有可能.源于古希腊的原子主义传统的个体,则如单个的原子那样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能够发挥其独立自主的功能.儒家关系式道德个体立基于性善理念的正面价值,其所对应的个体进路及方法为"修身",其目标取向则为整体和谐.西方原子式契约个体则立基干人性的负面价值,其所对应的路径为"契约"方式,其目标取向则为个体的独立自由、正义平等.马克思自由观既立基于个体发展这一出发点,又将价值取向置于集体主义的、整体境界的终极目标;这和中国儒家的理念及思路有相合之处.这当然是一种富有启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任务与课题。儒家自然观蕴含丰富的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思想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同源的,同时在主体意识方面,人又是高于自然的。人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既利用自然、又爱护自然。儒家的自然观既区别于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又有别于众生平等的观念,这一自然观对矫正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破坏自然的弊病有重要意义,对当代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生态文明、建构环境伦理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儒家德育思想作为历史文化产物,经历了我国千百年来德育思想史的洗礼,已成为我国思想文化之"根",深植于中华民族德育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因此,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努力发掘儒家德育思想的价值,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很好的教益。  相似文献   

8.
儒道是对立冲突的两种意识形态.在历史上,老庄思想对儒家的社会道德时常起着颠覆和破坏作用.老庄以"自然之天"消解了儒家有意志的"道德之天",把"自然的人"从"宗教的人"中解放出来.老庄还以相对论和"齐是非"的观点否定和嘲弄儒家的做人原则和道德观念.道家对儒家道德的颠覆以魏晋时期最为典型.魏晋士人的伤风败俗和行为放荡是道家人生理想的具体实践.道家思想流行之时,就是儒家道德崩溃、塌陷之日.  相似文献   

9.
叶金宝 《学术研究》2001,2(8):53-57
先秦儒家主体性的高扬表现在对人的价值、地位、能力与作用的肯定,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独立意志的强调及其对革命精神的弘扬等方面.但在现实生活的层面,由于其对于道德普遍性的追求、虚幻的道德主体的设置以及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制约,其主体性又走向失落.在建构当代中国主体性的过程中,儒家道德理想主义是一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传统儒家不仅对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是还为解决民生问题寻找理论根据.其一,"人为天生"是儒家民生思想的宗教基础.既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天所生,统治者就应念同胞之情而关注民生.其二,"德舍天地"是儒家民生思想的道德基础.儒家基于"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人们秉承和效法天地"生生"之德,作出有利于民生的事情.其三,"民为邦本"是儒家民生思想的政治基础.儒家总是把"民"作为被统治者来看待,同时又基于"民为邦本"的观念要求统治者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德"与"言"——儒家言语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言语观始终围绕言语与道德的关系展开.认为言语的价值不只是在传达言者的思想,而在展现言者的德性;"知言"即是"知德".这导致儒家言语观充满了道德实践精神,反感于纯粹的语言分析,而注重言语表达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对儒家道德情有独钟的事实,重视其正面的价值已是潜规则.其实,这是非常失理性的举措.紧贴世界发展的现实和儒家文献的事实来审视儒家道德思想,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是,中国悠久的道德文化积淀,不仅使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水准上与其他民族存在巨大差距,而且道德的现实水准也存在巨大的反差.这一现实要求我们认真反思和重新审察儒家道德,其实主因就在儒家道德本质上内置的德欲对立的价值尺度;在欲望只有符号的价值地位的氛围里,道德只能成为舞台的唱本,骗人的把戏,现实中没有道德的丰收季节也属正常.事实上,德与欲分属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主题,道德资源的开发,要求我们在认识儒家道德哲学本质的同时,还德欲的本来面目,以便有效地润滑中国现代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勇  曹进 《理论界》2005,(11):77-78
本文阐明了文化差异对心理咨询的重大影响,分析了“天人合一”、“知命乐天”、“和谐辩证”等儒家传统思想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儒家传统思想在心理咨询本土化中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社会取向对心理咨询理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儒家道德伦理的内涵、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辨道德、伦理之不同涵义入手,对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容、特色及其与东亚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作了具体探讨。作者认为,就人文意义而言,儒家的“道德”是对人的本性及其行为准则的内在自觉性的规定,儒家的“伦理”则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秩序性道德,即人际关系之理。儒家就本质而言是以道德为本位而非以伦理为本位的“仁本礼用”的道德形上学。儒家道德伦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德性原则、伦理原则、修养原则三大方面,其基本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本位,强调道德的日新和礼制的适时变化,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根本精神乃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一根本精神及其一系列道德伦理原则具有永久性价值,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水: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道德象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的思想渊源。他们推崇圣贤道德 ,追求君子理想、博施济众、安邦定国、修己安人、惠而不费 ,奠定了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的基准。圣贤君子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 ,也是其追求的最高理想。作为道德完美的典范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层次是圣人。圣人是道德的理想者 ,不仅具有崇高的德行 ,而且把自己的德行践行到社会生活中去。对一般人而言 ,圣人的标准是很难达到的。这种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可以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即仁爱精神、重义精神、厚德精神、自强精神以及献身精神。本文重点以水性喻征…  相似文献   

16.
儒家将修德视为君主治国乃至成就一切事功之本。孔子再三强调君主德行垂范,以道德修为而使天下归心。孟子认为人性其善端可引导扩充为现实道德,荀子对人性中可能致恶的本能欲望进行自觉防范与节制,二人在各自立场上导其善而抑其恶。儒家承认人的求生本能与感官欲求对于维持生命存在不可或缺,在道德层面却依然要求统治阶层寡欲或节欲。儒家道德高标难及,远非现实君主其庸常人性所能堪;其道德操守严毅,惟有志道据德的寥寥数人可属其类。儒家洞悉人性与世事,却再三说服君主从事对抗本能的道德行为。然而儒家以道德手段欲成政治功效的治国思路终究未被采纳。同时儒家思想理念中其道德应有的普遍性、自觉性与自足性皆囿于历史局限而未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7.
论"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仁"是孔子及其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其道德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它是人们处理各种道德关系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它贯穿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也鲜明地、集中地体现着孔子及其儒家伦理思想的本质和特点,其他的道德规范以及具体道德关系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都是这个基本原则的补充、展开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代表性符号。其中所包含的"立己立人"的仁道思想、"公正合宜"的道义思想、"有礼则安"的明礼思想、"尊德问学"的明智思想、"忠信为宝"的诚信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瑞雄 《理论界》2023,(11):29-34
《周易》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宇宙论或自然观中。在自然的生成上,《周易》主张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强调生生的顺成性、反生性、交互性、开放性和时机性。在自然的秩序上,《周易》提出了天地父母、万物同胞、宇宙一家的关联结构。在自然的意义上,《周易》强调天地生物之仁德,显示了一种无目的和无意志的道德宇宙观,并以此作为圣人治天下的模范。《周易》“生生之仁”和“万物一家”观念,有助于在生态危机背景下对机械论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贾庆军  吴昌 《船山学刊》2014,(1):115-118
"新儒家"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其主要思想是内圣与新外王之结合,即用孔孟道德心性之学涵摄现代科学和民主。而今则出现了对"新儒家"之批评,认为其思想仍停留在血缘社会,其心性(道德本心)之学是抽象形而上学,没有对现实存在价值之肯定。所以,"新儒家"已经不合时宜,现今应进入"后新儒家"阶段了。"后新儒家"要颠倒"新儒家"的逻辑,提倡一种新型的外王内圣之学:关注现实生活世界整体的"新外王"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内圣"之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