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广臻 《理论界》2012,(7):216-220
对红山文化玉器进行检视,会发现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情况: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神龟、云、鸟等),红山文化均有玉器与之对应。在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深入揭示这种契合关系的内在原因,作者提出了"玉器图腾"、"四生"等概念。红山文化先人们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四生")情况给今人留下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存留在红山文化遗址及其遗留物中,在诸多遗留物中,玉器是首要的红山文化先人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信息的携带者。我们可以说,红山文化的每一玉器均是"四生"的反映,玉器就是当时社会("四生")的缩影。从翁牛特旗史前岩画到处是猫头鹰眼睛的情况,可以推断猫头鹰(鸮类)曾经伴演了红山人卫士的重要角色。蛇也起过类似作用。红山文化是由一个社会共同体创造的,其社会的多来源多层级关系决定了其玉器的多来源多层级关系。同时,红山文化由多元图腾融合为统一图腾(如龙、凤)的过程,就是这个社会共同体(联合体)从多元走向统一古国的过程。红山文化社会联合体的墓葬安排秩序,即是社会层级安排秩序,从而决定了红山文化社会的用玉秩序。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承载中华文明起源的信息,反映了当时融合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2.
雷广臻 《理论界》2013,(1):196-197,130
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区是怎样进行管理的,有哪些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的做法?本文通过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女神庙、山台和玉器的分析做了精彩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我国具有悠久的用玉历史,人们逐渐认识到玉石料与其他石料的区别.玉器在史前时期是很 多地方的代表性器物,如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目前,对红山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的来源最主要的观点是认为其出自辽宁省岫岩县,对北瓦沟玉石矿床的调查分析表明,这里具备良好的玉石生成的地矿结构,是古玉的主要产地,产于辽宁省宽甸县的“宽甸玉”也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来源之一.红山文化用玉的主要玉材是质地均匀具有一定半透明度而色调偏黄的软玉,此外,红山文化所用的玉器材料还有一些是水晶、绿松石和玛瑙.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5,(7)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蕴含丰富的礼制文化信息,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玉礼器"。本文通过分析牛河梁遗址出土玉器的造型,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功能和文化内涵,说明牛河梁上层积石冢对玉器的使用经过社会关系的变革后形成了制度化的礼制,这种规范化了的祭祀用玉及其展示的社会差异和社会组织功能,反映了中国早期的礼制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孙柏楠 《理论界》2013,(12):144-146
对有价值的人类历史遗存进行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是申遗,目前我国及辽宁省积累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经验。以牛河粱遗址为中心,联合内蒙古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实现红山文化遗址群联合申遗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本文特提出关于两省(区)合作申遗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红山文化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广臻 《理论界》2010,(7):173-174,45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广布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的先进文化,在同时期的诸考古文化中,红山文化水平最高,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直接证据。红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是朝阳市的牛河梁、东山嘴遗址和阜新市的胡头沟遗址。  相似文献   

7.
从已有的考古资料及其反映的诸多现象来看,中国东北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与“小河沿文化”存在诸多共性:第一,有并行的发展阶段,共同经历了约1 000年的发展时期;第二,有重合的分布空间,皆以老哈河、教来河和西拉木伦河上游为中心分布地域;第三,有大量相同的文化因素,涵盖房屋、墓葬、陶器、玉器和石器等典型要素;第四,有共同的文化源头,均表现出与当地较早的赵宝沟文化存在密切的亲缘联系。这些共性表明,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各自分立的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实际上应该是一体的考古学文化,即“小河沿文化”的早、中期和红山文化的中、晚期是年代相互对应、分布范围一致、材料性质有别、文化属性相同的“大红山文化”遗存。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应该是红山文化发展到红山古国时期的“贵族墓地”或“王陵”;原属于“小河沿文化”的“大南沟”墓地,应该是红山文化发展到红山古国时期的“平民坟茔”。这一全新认识,为进一步解读红山文化的谱系和红山文明的特质,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本文认为:女娲信仰源自古冀州,20世纪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炼石补天是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即是此次祭祀留下的遗迹;“红山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相似文献   

9.
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本文认为女娲信仰源自古冀州,20世纪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炼石补天是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即是此次祭祀留下的遗迹;"红山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相似文献   

10.
红山文化中玉器的创造受到了自然环境、主体观念和细石器制作技术的激发和影响.其镂空器形等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原则,其动物造型体现了"寓多元为一体"的原则,许多器形还体现了尚圆意识.而在纹饰上,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则是其重要特点.玉器的风格以自然奔放为主,又有一些体现和玉料相协调的优美柔和特点的玉器.红山玉器中的玉琮、玉龙等及其"整体布局、局部布白"的设计,对后世的玉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良渚玉琮和商代的饕餮纹中,都有红山玉器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王洪志 《理论界》2014,(5):114-117
辽宁朝阳地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期祭坛,是该时期迎来鼎盛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祭坛。本文从祭坛的起源与演变角度切入,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的形制结构、主要特征及其蕴含的礼仪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论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三环圆形祭坛的设计思路——"规"和"矩"并用、形制内涵——天文历法、祭祀对象——太阳,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雷广臻 《理论界》2013,(11):195-198
牛河粱红山文化遗址的主要遗迹有坛庙冢台等,标志了当时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以筑屋文化、用火能力、服饰文明、经济基础、天文历法知识、婚姻革命、祭祀礼仪等为基础,形成了一个集大成的文化高峰;红山文化女神与神庙独一无二,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所代表的群体人类为中华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牛河梁遗址奠定了中华阴阳文化的根基,尤其是玉龟文化成为《易经》文化的源头;将黄帝文化时期分为前黄帝文化时期、黄帝文化时期、后黄帝文化时期,将红山文化分为前红山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时期、后红山文化时期,指出黄帝文化的三个时期与红山文化的三个时期存在对应关系,这对于理解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形成以玉为纽带的会盟文化、形成完备的社会管理系统,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历史价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孙柏楠 《理论界》2014,(6):111-113
活化又称激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概念,也泛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本文借用活化概念,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活化研究,意在更好地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探索、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弘扬与传承,使其从原来孤立的遗址(无活性或少活性状态)转变为可观、可感、可体验遗址(有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5,(10)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作为红山文化晚期最高的礼仪祭祀场所,其建筑与文物体现了红山文化最高的文明成果,此些成果对当时周边地区的其他文明,乃至于后世的文明发展均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就牛河梁红山文化的文明因素对后世在思想观念、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国外以及我国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那么,如何鉴定古玉新旧呢?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等。  相似文献   

16.
已知中国出土玉器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聚落遗址的五块,距今约7470±80—6985±205年(未经树轮校正),即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之间。①。类似的还有内蒙古巴林右旗锡本包楞出土的玉玦与玉匕形器②、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玦、管状珠与匕状器③,时间为距今7360±150年前(未经树轮校正)。而这些地点出土的匕形玉器和管状珠,又与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9100±200年一8200±200年前的棒形坠饰、石管大同小异④,所出土的铲状石器又与华南各地出土的新…  相似文献   

17.
殷商时期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继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的又一高峰。玉器和有器制作是殷代重要的手工业;贡纳也是殷代贡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殷墟甲骨文中含有丰富的玉资料,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相关考察,势必会对殷代古玉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7,(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2012年第三次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条件,其普遍价值的揭示是下一轮申遗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世界文化遗产对突出普遍价值的要求,从天文学视角揭示牛河梁遗址的科学普适性价值;从遗址的设计布局和选址理念诠释遗址的人文普遍性价值;从世界文化遗产的六项普遍价值标准对接牛河梁遗址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孙柏楠 《理论界》2013,(2):204-20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重,是中国人传统信仰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天地君亲师思想产生在红山文化牛河梁时期,作为大型、高级的史前祭祀中心,牛河梁遗址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天地君亲师。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7,(11)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6000年到5000年间的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牛河梁红山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解读其内涵,为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展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