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现代历史中的美学——A.波威《美学与主体性》评述肖鹰“美学是什么?”或“为什么有美学?”的问题今天似乎不太时髦了,但“不时髦”并非“无意义”。当代英国学者安德罗·波威(AndrewBowie)在其著作《美学与主体性》(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1993)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些学者按照马克思本人的提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我们认为,这种理解不但切近马克思哲学的特质,而且也切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性质。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为什么实践唯物主义更切近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性质?这是首先必须探究的问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集中而鲜明地显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特质。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评论,同时也是对于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论述。在这些论著中,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认为其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这样几个观点:第一,不能…  相似文献   

3.
约翰·哥特弗里德·赫尔德尔(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德国古典哲学家、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狂飙突进运动”的引路人。他曾是康德的学生,后来成为康德的论敌,他从极其接近于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同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二元论进行了激烈争论。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曾在欧洲各国精神生活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赫尔德尔的美学思想,已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1983年3月27日发表于《人民日报》上的《美学书简》中,曾建议“研究赫尔德尔”。  相似文献   

4.
《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和《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是巴赫金分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探讨语言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巴赫金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概念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语言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阐述了语言的物质性、对话性和阶级斗争特点,揭示了语言意义的产生过程,形成了具有唯物主义性质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  相似文献   

6.
对长篇小说《狼坝》在创作视角、性爱与人性描写、民俗风情展示三方面的创作特点进行了评论,揭示了小说浓郁的“民间意识”和作者新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对小说美学的把握黄德烈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文体上分,有文言和白话两种。文言小说曾经历过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两个繁荣阶段。宋、元、明时期,白话小说渐兴,但不很成熟。清初蒲松龄再以文言形式创作了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当时可谓异军...  相似文献   

8.
星新一(1926~)作为风格独特的微型小说作家,在日本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短小精悍,多为“千字文”,风格明快新奇而又犀利深刻。至1983年10月止,他所发表的微型小说篇数,已经突破千篇大关,可谓“世界之最”。当然,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致力于微型小说创作的作家,并非毛凤鳞角。古代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近代俄国契诃夫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近代美国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相似文献   

9.
“小说”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见于《庄子》。其《外物》篇云:饰小说以于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和现在所说的小说,并不完全一样。这里的“小说”,指的是无关宏旨的琐屑言谈。和《庄子》一书大致同时的先秦典籍中,有一些说法,虽未迳言“小说”一词,而其所指实际上也是这里的“小说”。《论语·子张》所载往往被当作孔子所说而实为子张所说的一段话,即为一例: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历来的研究者认为,子张所谓“虽小道……”云云,指的就是医十农圃一类琐言屑语,和《庄子·外物》所谓“小说”同类。不过先秦典籍所说“小说”,虽不同于现在所说的小说,却包括有诸如神话传说、寓言故  相似文献   

10.
弗里契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的代表。他的。艺术社会学。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艺术现象作了一次最深入、最系统的开拓性研究,力求在艺术与社会之间寻找合乎规律性的关系,由于材料翔实,观点新颖、而广有影响。但弗里契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理解上的偏颇和艺术研究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完全抹煞了意识形态、艺术主体和审美形式的巨大能动作用,致使他和他的《艺术社会学》曾在本世纪30年代作为“庸俗社会学”的重要代表而遭到彻底的批判与否定。今天有必要对《艺术社会学》的功过得失作科学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之后,在西方出现了一股把马克思费尔巴哈化的思潮。他们采取的手法之一,就是无限夸大《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把《手稿》称之为“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成就的顶峰”。而把《共产党宣言》以后的成熟著作《资本论》等说成是马克思创作能力衰退的产物。汉·德·曼就这样讲:“不管对马克思后期著作评价多么高,这些著作却表现出他的创作能力的某种障碍和削弱,这些东西不一定是马克思凭顽强努力所能克服的。”①他们提出要重新评价马克思主义,并且认为解释马克思主义必须从《手稿》开  相似文献   

12.
重论“五行说”的来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行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其来源则迄今未明。问题之所以难于解决,主要是两个原因: (1) 古代典籍中未曾保存关于五行说可以征信的原始资料。褚少孙补《史记·历书》称:“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他以五行起源归之于黄帝。然黄帝其人与时代却是上古史中最大的谜之一。典籍中“五行”最早的资料有人推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但此篇所出时代不明,篇中“五行三正”究为何指,则自汉代以下一直聚讼纷纭。近人多以《尚书·洪范篇》为五行说之可信出典。然《洪范》书出于战国时已有定论(说见刘节《洪范疏证》)。而且篇中关于“五行”的说法实际是指“六府”  相似文献   

13.
程国赋 《学术交流》2005,2(3):159-163
五戏曲和小说一样,在古代被视作“君子弗为”的“小道”,甚至被正统文人斥为“俚俗淫靡游荡无益”。到了近代,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才对它们的美学意义和学术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梁启超等人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小说自身的地位。天谬生、蒋观云等人也十分重视戏曲的社会教育功用,视之为救国救民的良方妙药[55]。王国维对戏曲的重视,更多的是以学者身份从事研究,而不是向社会呼吁。从1908年到1912年的四年之间,他先后完成了 8 部专著,即:《曲录》、《戏曲考原》、《录鬼簿校注》、《优语录》…  相似文献   

14.
一、《霓裳》应有“开元”“清”音、“天宝”“邪”声两式关于《霓裳》,宋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三中考证最为详细。他的结论说:“《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所谓“西凉创作”,是指西凉进《婆罗门曲》之史事;“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是指《婆罗门曲》经润色而改名为《霓裳羽衣曲》的故实。这一论断,符合《唐会要·诸乐》的记述。《唐会要·诸乐》说:天宝十三载七月十日,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据此,我们认为,《霓裳》在天宝十三年之前和之后,不仅称谓不同,在内容上也是  相似文献   

15.
据法国《世界报》1982年4月29日报道:美国小说家W·R·伯内特于4月25日在美国逝世,终年82岁。W·R·伯内特1899年生。他写的两部小说《小独裁者》和《当城市沉睡的时候》使他一举成名。这两部小说都是由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的,发表在《祸不单行》丛书中。他是一名写侦探小说的“古典作家”,同雷蒙德·钱德勒和达希尔·哈米特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写的其他小说还有:《铁人》、《伶俐棕色的狐狸》、《广阔世界》和《有来才有往》等等。伯内特在去世前完成的第35部小说《再见,芝加哥》,最近在美国出版,并迅即为《祸不单行》丛书所采用。  相似文献   

16.
<正> 在那些曾经激动过我心灵的文学作晶中,有三部难以忘怀的外国小说,它们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牛虻》、《马丁·伊登》。这三部小说,分别由三位生长在不同时代、国家和环境的作家写成。作家们的气质以及作品的风格部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作家们塑造的主人公各有独树一帜的鲜明性格,各有一番曲折离奇、不平凡的经历——但尽管如此,一个醒目的共同点却使我将这些主人公们自然地联想和并列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尽管庄子美学与柏拉图美学在表现形态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本文拟从审美本质论、审美认识论、审美理想论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从而说明他们的美学思想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重要的区别。1 黑格尔指出,在柏拉图那里,“美的内容和哲学的内容是同一的”①。柏拉图 的审美本质论,就是他的理念论。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逐一考察并推翻了当时在古希腊较为流行以及他自己尝试提出的各种关于美的定义。在他看来,美的本质并不是如同年轻漂亮的小姐那样的外形条件,不是黄金那样的贵重之物,不是得其…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4):109-113
《名利场》是萨克雷的代表作,萨克雷在这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名利场中的种种丑恶,表明追求名利未必得逞,到头来还是落空。即使如愿以偿,也未必真正幸福快乐。从生态女性主义最核心的观点来看,小说主要把男权社会对自然的压迫和对女性的歧视联系起来,在反对男权压迫与支配的斗争中寻求解放女性的出路。这部小说不仅女性主义色彩愈加明显,同时萨克雷也越来越关注社会与人的关系,萨克雷的社会生态意识亦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部小说中,他把女性命运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从而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1 -1916)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一位杰 出的小说家,文体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生 于美国,长年定居英国,最后加入英籍。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 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文艺评论论 著。 国际题材小说是詹姆斯创作生涯的主 要成果。小说大多以欧洲为背景,描写美 国人在欧洲的经历。其中较著名的有《美 国人》、《苔茜·米勒》、《一位女士的 画像》、《使节》等。国际题材小说的主 题之一,便是我们所要讨论的超越精神, 小说中所反映的这种超越精神可以具体概 括为:开拓、进取、追求、赶超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问题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实践中普遍引起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现实主义的定义入手,认为它作为“再现型”文艺的基本创造形式,既不会过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创作模式,而是一种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开放体系。本文通过对各种文学创作现象的具体分析,论征了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的种种审美形态及其得失,认为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应采取多元互补的文艺方针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