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和和教学理论,它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审视教学问题的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强调学习过程的情景性、社会性。认为“情景、协作、对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并提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借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的运用,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学情,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到团队活动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中,并着力从“创新”“协作”“意义构建”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与主体性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对主体性哲学的一种反思。但是建构主义包含的关键性意义是通过强调“知识存在”的历史性因素得以完成的。对知识的空间生产的关注是建构主义为科学哲学带来的极其重要的东西。但是,建构主义者对空间的理解过于狭窄。在他们那里,知识得以生产的“空间”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某一科学实验室。他们忽略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的空间生产已经充分地显示出跨越国界、全球性流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NGO合作关系的逻辑与生成——建构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构主义出发,政府与NGO的合作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双向建构中生成的。逻辑上,政府与NGO的关系总是不断地从对抗走向统一,趋向由不良的结构螺旋上升为良性结构。由于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政府公共事务“不可治理性”的增强,以及资源的“外部限制”与“外部依赖”,政府与NGO只能改变原有认知,在合作中寻求发展。虽然目前双方的合作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只要双方在公共利益的指引下坚持双向沟通、反思抽象、内外协调、积极行动,就能够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发展中不断接近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影响建构主义实施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构主义教学谈起,阐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及“情景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并指出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意义建构”来展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教学中实施建构主义理论需克服的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政治建构主义意在为理性多元论提供具备公共性的规范性回应。来自政治现实主义的批评认为,其“康德式”属性蕴含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使该证成试图通过程序性建构为现实政治实践提供抽象而普遍的道德蓝图,并把规范性理解为现实政治实践对某种道德蓝图的“符合”。但这一批评误解了政治建构主义,政治建构主义并没有把被建构而成的规范性视为纯粹理智演绎的结果,而是始终把规范性安置在现代社会的历史基底上。这种安置暗中援引的“伽达默尔式”诠释学方案能不断挖掘和凸显建构背后的历史性,使正义原则成为一种负载着历史性的动态道德规范。由此,合法性并非囿于符合论,而取决于历史性视域下原则与现实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关系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加令 《北方论丛》2002,(5):127-12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目前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那么,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体育教学过程要素中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及其相互关系,必将对体育教学改革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碰撞与融合的。因此,对不同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也应进行不断反思和探究。而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知识的复杂性、情境性,认知主体的主动性,以及对认知过程中选择、同化、顺应的诠释,这些对分析和解决当前校园文化建构中所出现的问题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与学习科学的崛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一个转折,就是要从课程转向学习,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因此当下教育研究需要回答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学习是如何可能的".由此,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的有关学习的三个基本观念,即"结构性"、"情境性"、"社会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对学习的影响及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建构主义引发的一项理论变革是学习科学的崛起,学习科学倡导"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基础在于理解知识的结构,这些都启发我们反思当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后现代理论,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客观存在,但物质的意义是观念赋予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嵌入动摇了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引发人们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哲学思考.观念至上与物质至上两种主义之争有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网络教学系统的特殊功能 ,说明网络教学系统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目前“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应认真分析原因 ,提出网络环境下“两课”教学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一种社会的建构。这种看法引起了科学家与科学哲学家的强烈不满。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就指出,如果说科学是一种社会建构,那么,当社会建构主义者出席学术会议时,为什么乘坐的是现代科学的伟大技术成就——波音飞机,而不是《一千零一夜》中载人飞行的魔毯。对此,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卫·布鲁尔写了这篇文章进行反驳。在布鲁尔看来,科学理论(在文中指空气动力学)不是对自然真理的镜像式反映,而是一个在利益的引导下,主体不断去适应自然的建构过程。这种争论实际上表现出反映论与建构论、实在论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当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其影响较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我国传统课程和教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审视教学问题的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本文主要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从学习、学生、教师、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了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后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内涵,并由此探究其理念下教师行为的本质为“即兴创作”,最后通过案例展示给出“即兴创作”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偶发性的课堂教学事件及其附加值,从而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构主义从社会建构性的角度思考人的问题 ,把人的问题区分为个体系统与社会系统 ,凸现了建构者与建构物之间的辩证法。社会建构主义对建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具有重大启示 :技术以及生产范畴并不具有终极意义 ,因而不可能是社会本体 ,技术或生产的社会本体是人及其社会建构 ,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的人”才是技术和生产活动的社会本体。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不是社会存在 (因为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建构 ) ,而是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现实的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体的人—社会的互动模式 ,它兼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了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 ,人不断地建构、超越并重建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为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的建构主义理论为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建构主义教学法可以满足薪酬管理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隐性教育”的客观需求以及薪酬管理“复杂性学习”“大案例学习”的课程要求。从海南大学薪酬管理教学团队使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开展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看,基于建构主义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应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加快思政教材的建设工作,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度,并优化教学评价的方式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建构主义教学法的课程思政作用,促进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企业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温特在重思国际政治进程性的过程中构建出自己的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中最富体系特征者,温特的建构主义国家体系结构理论是一个应用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社会理论,具有理论革命意义.通过对温特建构主义国家体系结构理论从产生背景到主要观点、论证逻辑的细致检查表明,其社会理论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与不足.对于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其正当性和效果需要仔细考察;就温特的理论革命这一案例而言,更深入、更审慎的"元理论"与"实质理论"思考亟待推进.  相似文献   

18.
介绍根据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设计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理论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知识学习的建构性,以及经验、情景在建构中的作用.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来反思地理课堂教学,为新形势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注入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20.
陈凌 《学术探索》2004,(11):14-16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日益深入。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国际中存在的社会结构 ,强调规则在身份和利益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这对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建构主义有助于加强非政府组织与各国政府间组织之间的认同与共识 ,进一步展开建立在国际政治文化基础上的对话与合作 ,使非政府组织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