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蕾  于飞 《理论界》2014,(11):102-105
监狱对于犯罪人的改造效果与监禁刑行刑成本不成正比的事实推动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社区矫正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制约矫正效果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梳理,对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改革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忠峰 《兰州学刊》2014,(2):187-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施行标志着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法定化,但是该项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从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控制、纪律控制、社会舆论监督、增强社区矫正人员的群体意识方面,提出对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建言。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国刑事领域在不断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其中包括试点成功之后已被法律确认的社区矫正。这一创新属于实现刑事政策的、战术层面的举措,因而需要对其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加以审视。审视结果表明,我国官方文件对于社区矫正的界定既脱离我国的立法实际,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通例,漠视罪犯的人权,而且还有选择性保护之嫌,不符合我国反制犯罪的刑事政策总体战略,影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本身的完善与发展,阻断了矫正一体化的进程,缺乏反制违法犯罪的艺术,故而亟待取消这一不当界定,重新对其进行定位,以避免对我国反制犯罪的战略继续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8):163-169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推进,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已成为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形塑两者的互动机制是推动我国刑罚执行改革的重要议题。强调系统性及功能承载的功能主义为我们研究刑罚执行体系内的协作互动提供了新思路。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的协调互动有利于各自效能的提升及刑罚功能的增进,有予以大加申彰之必要。然而,目前我国监狱与社区矫正机构各行其事,在互动方面存在着对接不到位,职责不深化,协作不充分等症结。在行刑一体化的指导下,通过推进立法,加强部门配合以及建立协作式矫正模式等路径,能够保障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功能的进化、分化与优化。  相似文献   

5.
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矫正执行体制,是目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方面要逐步壮大以民间社团为主体的专业化帮教队伍;在矫正工作的衔接方面要重点确立审前调查制度和社区矫正工作室制度;在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方面要着力研究分类管理和分级处遇的科学性;在矫正对象的帮扶方面着重建立以"中途之家"为代表的安置基地。  相似文献   

6.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矫正是刑事一体化思想的实体展开, 是优化刑法运作机制的内在要求。社区矫正的发展不仅是刑罚执行方式的改进, 还涉及刑法观念的更新、刑事政策的调整、刑事立法的完善、刑事司法权力的重构等深层内容。因此, 应以刑事一体化为导向设计社区矫正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运行10年,其中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工作体系.在实践中,社区矫正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矫正方案与成年人没有区别,该方案明显不符合未成年人的需要,亦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为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我国应从矫正方案科学化的角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制定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从而使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真诚悔罪、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介于刑事处罚与治安管理处罚之间的行政处罚措施,其正当性与合法性受到强烈质疑。作为取代劳动教养制度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已被列入立法计划。社区矫正成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重要执行方式具有应然选择性与现实可能性。我国应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构建违法行为矫治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晓斌 《云梦学刊》2009,30(1):87-90
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高效、经济的罪犯处遇制度,被各国学者普遍认为代表着犯罪矫正的未来走向。我国是一个有着浓厚重刑主义传统的国家.目前监禁刑仍是我国刑罚体系的主体。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我国的社区矫正进行研究,并考察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构想与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是源于西方国家的一项司法制度,引入我国后,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社区制度性功能定位,社区矫正将会失去其原有的品性,最终演变为社区的矫正.当前实践中的社区矫正制度种种困境根源在于对社区功能的误解,其根本的出路在于重塑一个具有共同的利益和情感基础的、能对其成员进行教化的社区.  相似文献   

11.
严实  高丽 《天府新论》2004,(Z2):219-221
行刑社会化是开放社会中的刑罚趋向,而社区矫正是行刑社会化的核心制度.在我国如何实现社区矫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介绍社区矫正制度;实现社区矫正的综合手段;实现社区矫正所需要的制度支持.这样才能勾画出我国实施社区矫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行刑社会化是开放社会中的刑罚趋向 ,而社区矫正是行刑社会化的核心制度。在我国如何实现社区矫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介绍社区矫正制度 ;实现社区矫正的综合手段 ;实现社区矫正所需要的制度支持。这样才能勾画出我国实施社区矫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刑罚制度重大改革的社区矫正,也是我国预防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根据未成年犯身心特征及国际未成年人司法准则之要求,适应提高矫正质量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素质。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引入人格调查制度,健全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帮助未成年犯顺利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藏族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淀而成并为本民族所信守的部分观念形态和约定俗成的群众生活模式规范。藏族习惯法长期以事实的状态存在着,并调整着藏族社会的各种关系。虽然其内容与现代法制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随着民族地区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推进,藏族习惯法观念蕴涵的积极因素愈发凸显,其强调社会矛盾的彻底解决、社会关系的复合与社区矫正的刑罚理念不谋而合。西藏社区矫正的实行应当充分挖掘藏族习惯法的积极因素,并将发达的刑罚理念融入本土资源,推动习惯法的现代转型,实现西藏社区矫正的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把社区矫正写入刑法,但是社区矫正在我国却处于一种分散模式的尴尬境遇。从控制技术的角度来考量,分散模式只是一种零散式的处遇方法,并未形成一种真正完善娴熟的处遇机制。社区矫正"入刑"将会对刑罚结构、刑罚观念和刑事司法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应以此为契机,构建社区接纳、专业化管理与社会力量配合、司法权和行刑权合作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一种完善的罪犯新处遇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刑罚方式和刑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防止服刑人员交叉感染、防止罪犯形成监狱化人格,能够对缓刑起强化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刑罚成本,也有减轻服刑人员及家属的经济困难,对青少年犯罪具有特殊意义.应完善立法,将社区矫正制度法律化,明确社区矫正的刑罚体系地位,大力培养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和志愿者.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实证学派在19世纪末提出的新社会防卫思想对传统刑法理论的"个人主义"进行了调和,更加注重"社会效果"和"社会利益",本文拟就新社会防卫思想在中国刑罚执行制度中的运用,以行刑社会化为视角,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行刑社会化制度进行构建,解决目前刑事执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如何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犯罪圈的划定一直贯彻犯罪化的刑事政策,刑事法网日趋严密。这种政策选择既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刑法的体系性要求和功能定位。为了合理地编织经济犯罪的刑事法网,必须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在划定经济犯罪圈的过程中适时地推进非犯罪化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概念在学界一直有争议。《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体系,自此越来越多学者将社区矫正定性为行刑方式。社区矫正对象重构的前提是相信矫正对象错误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可以纠正,这与人本主义思想相符。人本主义认为人具有内在的向上动力,社区矫正就是要帮助矫正对象发掘这种内在动力。社区矫正应作广义理解,突破行刑定性,在适用对象与期限上适当延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互补充的刑罚执行机制,顺应了现代刑罚理念,符合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它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提倡人性化刑罚的当今,美日等国家非常完善的社区矫正机制对我国刑罚执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范围入手,探讨当前执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构建我国社区矫正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