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农村扶贫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1920年代以来,基于对中国社会变革性质的不同认识,国内各派别或团体纷纷探索不同的变革道路。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从事土地革命,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派则以"四大教育"为主要方式推行乡村改良。  相似文献   

3.
陈兆旺 《理论界》2010,(1):177-178
晏阳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领导之一,在其平民教育思想和实践中明确包含近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从一开始单纯的识字教育后来到走向农村基层开展乡村自治和乡村建设,以至以定县为基地,开展县政改革,晏阳初从实践中初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的道路。他在乡村建设和县政改革中所提出来的很多做法实质上已经深入到如何在中国的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提升公民能力的问题。然而在根本上,平民教育中公民教育对于政治本身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使得公民教育的核心内涵空缺,流于政治常识的习得,而在实践中也不免偏差,这是晏阳初公民教育的最大瑕疵。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述评张良才,刘义江晏阳初(1893─1990年)是现代中国及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为了复兴民族、拯救国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放弃了优裕的城市生活,到农村去,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推广平民教育,开展改造农村的实验研究。他...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文珊 《学术论坛》2004,2(3):129-132
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派是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梁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进行四大教育、四大建设,进行乡村系统改造;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构造。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9,(6):116-122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旨在借助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解决农民的愚穷弱私问题,改善农村社会落后的面貌,改变广大劳苦大众的命运。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振兴乡村,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切实的借鉴价值,为我国乡村文化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其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对当今新农村文化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峥嵘 《船山学刊》2001,(3):31-33,40
晏阳初一生为平民教育历尽艰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中,其民主政治现象就象一根红线贯穿始终,闪闪发光。然而,由于晏阳初实施平民教育处在当时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之中,其思想的局限性、实践的缺陷性和民主政治内涵的差别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当今时代进一步回顾、研究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的民主政治观,以及所满含的内容、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仍有积极意义。 一、“从奠基开始”,“建设民主政治的华厦”,体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自20世纪20年代起所倡导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最终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世界事业.其世界影响肇始于于1925年7月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国交讨论会第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提出"平民教育"案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太平洋国交讨论会第一次会议成为晏阳初作为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教育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平民教育从中国到世界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先生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社会改革家,是我国早期社会学中乡村建设学派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平教运动和乡村改造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至今闪耀着进步思想的光辉。本文从晏阳初人生观的形成,其成功之道,以及反映晏阳初晚年平教业绩的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等几个侧面,对晏阳初及其事业进行了客观评述和简要分析,并对国外的一些评述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11.
《告语人民》一书,是晏阳初与赛珍珠个人友谊和文化共识的结晶。该书较为详尽地向全世界介绍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践,并体现了赛珍珠对平民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推崇。他们共同用双重视角观察中国,在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天下一家的“无阶级”观和以“平民教育实现世界和平”三方面达成了共识与默契。两人的共识并非偶然,而是二者长期的民间生活经历、接受东西方文化的薰陶和植根于内心的平等观念等多种共同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晏阳初发起的“博士之乡”,是在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一场波澜壮阔、意义深远的教育运动。本文拟对这场运动作一简要介绍。走出象牙塔,奉献报国心在各种思潮汹涌澎湃的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平民教育成为时代的主潮。1926年底,陶行知在南京近郊筹办乡村实验师范学校。1927年3月15日该校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第一位“博士”走出了高楼深院,穿上了布衣草鞋,来到了偏僻的乡村。继之而后的1929年,以晏阳初为召集人物、以“博士”为代号的知识分子,来到个离北平300余里淳朴的定县乡村。…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自20世纪20年代起所倡导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最终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世界事业。其世界影响肇始于于1925年7月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国交讨论会第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提出“平民教育“案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太平洋国交讨论会第一次会议成为晏阳初作为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教育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及其领导的平教会,在探索改造乡村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为维护知识分子人格的完善和保持学术研究及实验活动的独立自由,不受政府的制约,主张不接近或介入政权.然而,随着乡村建设运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晏阳初开始感觉到,欲将研究所得的成果推广出去,则非借政府的力量、政治的机构不可,终于放弃了私人教育学术团体和纯学术研究的立场,走上了与政府合作的新阶段,甚至"钻入政治",在县政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试论晏阳初的现代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核心是他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民本思想。他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融合吸收了近代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并在实践中赋予了传统民本思想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化系统改造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研究会于3月20日在成都正式成立。来自省内各地和天津、湖南、贵州等省、市的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胡晓风、林凌、王均能等作了学术发言。晏阳初研究会的前身是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校史研究会,中国乡建院是晏阳初于1940年在重庆创办的。早在廿年代,“南陶(行知)北晏(阳初)”就以兴办平民教育、改革旧式教育的业绩而闻名中华。半个多世纪以来,晏先生在华北、华中、西南以及印度、泰国、加纳、巴西、哥伦比亚等第三世界地区兴  相似文献   

17.
平民教育的起点─—晏阳初在法国华工中的教育活动曾绍敏晏阳初是闻名于海内外的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又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平民教育事业。他从事的平民教育事业不仅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世界各地也有较广泛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20世纪20-30年代他在我国倡导平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年平民教育被温家宝强调,除了赋予新的含义外,还可以看出重点开展农村平民教育、实行农村教育改革是我国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国民教育形式,承担着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我国作为一个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国家,探讨宗教对成人教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斯兰教育和晏阳初平民教育为视角,尝试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寻伊斯兰教育对当代成人教育提供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晏阳初博士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创造了辉煌成就,在1943年被评选为“全球现代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20世纪20年代,他就带领一批博士和知识分子深入民间,扎根农村,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与改造,并将中国的成效与经验推广于美、亚、非洲。他,是一位新农村建设学说的创立者。又是一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干家。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晏阳初博士的乡村建设学说,像他那样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