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素的幸福观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罗素在深入分析世间造成各种不幸的因素后,提出幸福的源泉所在.他从个人伦理的角度出发,指出人们的不幸大多是由于错误的伦理、心理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其中自我沉溺、忧郁、竞争等是主要因素.而幸福源泉主要来自爱和知识,其中包括亲情、爱情、工作、情趣等等.通过对罗素幸福观的心理和伦理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获得幸福的方法有节制、外向、注重统一性等.  相似文献   

2.
杨宁宁 《学术论坛》2007,30(8):164-168
交友是古代人际交往的常见形式,司马迁由于个人遭遇不幸,对交友问题有了深刻思考,并在《史记》中着力表现这一主题.通过《史记》我们了解了古人交友的类型、交友的目的和原则,对于我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刘文典先生,既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学术大家和狷介名士,同时也是一个与亿万民众一起,同赴国难、共渡时艰的普通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刘文典的个人生活同样充满着许多不幸和痛苦。在1943年写给西南联大常委梅贻琦的一封信中,刘文典对抗战以来个人和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两个人修为 有关婚姻部门只是给了我们可以证明夫妻关系的证件,却从来不会告诉我们怎么去做夫妻. 离婚友人H,很长时间都在叹息:"离婚了,真不幸!"我们安慰她:真正不幸的是婚姻不幸还不得不硬着头皮维持,更不幸的是,维持着不幸的婚姻,还必须表现出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涉江诗》是沈祖棻以血泪写成的一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心灵的历史,她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动乱的历史现实.诗集中的作品有的反映了"文革"中沈氏个人的遭遇,有的表现了在那个特定年代里诗人的内心世界,有的表达了诗人对遭到迫害的师友的怀念,还有的作品表现了夫妻患难与共、忠贞不渝的情感.沈氏个人的不幸是中国知识分子时代悲剧的缩影,作品所表现的是当时千百万读书人共有的遭际,具有典型意义和形象的史料价值,因此《涉江诗》是20世纪旧体诗现实主义创作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兄弟失和的刺激和不幸婚姻的压抑以及随之而来的爱情意念的觉醒所构成的个人生活中的隐秘情操,影响了《野草》的创作动机,并构成整部《野草》的基调、色泽、艺术风格及其价值系统。弗洛伊德“梦的理论”为我们分析《野草》提供了某种参照。在《野草》中,鲁迅个人的隐秘情操经过了压缩、移置、润饰、象征等“梦的工作”的几个方面的“改装”。  相似文献   

7.
马致远前期作品中存在着一种深层结构,即绝境中个人与世道的对立。后者是一只无形的手,造成前者的不幸和困境;前者在后者编织的罗网中苦苦挣扎。个人的弱小单薄与世道的强悍庞大形成鲜明的力量对比,使个人感受到自己正受到世道(剧中人所谓的命运)的奴役和挤压却不能自拔,因此渲泄痛苦和怨恨成为剧作最动人的力量。又因为每个人都只希望在世道内获救,所以他们的反抗注定是一种无用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说起不幸,大家都想回避它,远离它.但人生之路不是舒舒服服和平平坦坦的,总会遇到许多坎坷和磨难.不幸的魔影总会降临到某些人的头上.  相似文献   

9.
性问题虽然是夫妻俩个人之间的问题,但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很大。这个问题处理不妥,不仅影响夫妻感情,甚至造成家庭不幸。即将结婚的男女,学一点性知识和生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不幸婚姻对子女婚姻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幸婚姻是指错误性生成、破坏性运转乃至灾难性解体的极端问题婚姻。不幸婚姻是人生的悲剧 ,既是当事人的不幸 ,又是子女的不幸 ,是子女婚姻制约要素的不幸。不幸婚姻容易导致其子女婚姻生活的理念偏差、自我发展的人格异常及人际关系和谐的经验缺失 ,形成婚姻悲剧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自由”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在《论自由》的开头就开宗明义地说:“这篇论文的主题不是所谓意志自由,不是这个与那被误称为哲学必然性的教义不幸相反的东西。这里所要讨论的乃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相似文献   

12.
屈赋表现出的悲剧色彩,不仅是屈原个人遭遇不幸,理想破灭的悲剧的再现,它还是整个楚国、楚民族悲剧意识的集中体现。楚部族从其建立起,就长期受北方所谓正统王朝的歧视和讨伐,这种歧视和偏见刺伤了楚民族的心灵,促成了民族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个人的、民族的、人的思考──萧红小说审美内容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总述萧红从创作第一篇小说《弃儿》开始,就以她的血和泪,抒写了个人的不平与不幸。弃儿既成为他指又成为影射。她无可奈何地把自己这个“弃儿”——身;心两方面的——放置在当时的阴暗悲惨的社会背景当中,因而很快地,她就放弃了一己之痛,把个人命运的焦虑纳入全民族的危机感之中。从第二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便在一系列创作中显示了反压迫、反剥削的偏于物态方面的关注。阶级的敌对、仇视,个人命运中随处可见的贫穷、孤寂,失去自由,失去爱情,甚或是失去生存权等悲痛之状都被萧红愤傲与悲悯的眼光摄取过来。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苦难的童年     
高尔基的童年很不幸,五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只好带着他投奔到外祖父家。但外祖父家人口很多,再加上他们母子两个,日子过得很艰难?不幸的是,在高尔基十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外祖父再也无力抚养他,他只好出去当学徒.  相似文献   

15.
那种认为马克思不讲个人、不注重个人自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马克思的哲学和自由主义的差别不在于要不要谈“个人”而在于如何去理解“个人”;不在于要不要讲个人自由,而在于如何才能真正抓住个人自由的本质问题.自由主义所讲的个人是天生的、自然的、独立的,马克思所讲的“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社会的、关系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身在复杂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从事生产的社会个人.仅靠在价值观念中宣称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或者只靠在政治国家层面保障个人自由权利是不能实现个人自由的.只有进入物质生产领域,关注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和生产关系,才能抓住现代个人无法自由问题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自由.个人自由还是要在社会中,在理顺个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在真正的共同体中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 萧红是寂寞的,这寂寞不仅来自于她个人不幸的婚姻或与大时代火热斗争的距离,更主要的是她矜持于五四新文化给予她的哺养,选择了与世代相因的呼兰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在十年征尘的天涯孤旅中,她遇见过生活给予她的种种挫折和困境,遭受了一个女性无  相似文献   

17.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史华兹曾经说:“所有的‘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他的话,是对下面这个故事准确而精彩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正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雅典民主政沽濒临崩溃、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衰败形势,柏拉图把正义当作治疗社会不幸的药方。通过批评传统的正义观,柏拉图提出了贯彻内在性原则和政治性原则的正义理论:就个体而言,正义是使个人自我一致并达致完善的美德;就社会而言,正义是使社会内在和谐、完善的社会自觉。并且依柏拉图而言,正义有着专门的分类,即“四德”。  相似文献   

19.
个人、社群与社会同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存在.对个人而言,社群与社会是其生活的必要和必需;对社群与社会而言,个人是维持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可见,个人、社群和社会三者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状态中.在词源学考察和辨析基础上,以关系思维的方法论为视角,在两维层面上,三者的关系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在三维层面上,三者的关系表现为个人、社群与社会之间互动.  相似文献   

20.
朱承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30-133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不幸的是。群体的这种夸张倾向,常常作用于一些恶劣的感情。它们是原始人的本能隔代遗传的残留,孤立而负责的个人因为担心受罚,不得不对他们有所约束。因此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