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区域科技水平高低的核心标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效益能力、创新扩散能力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选取了20个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建立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四大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中部六省与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在四大区域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略低于东北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六省中,湖北省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湖南次之,安徽、河南处于中游,山西、江西最弱。  相似文献   

2.
南昌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江西省的省会,尽管近年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但在整个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仍然处于滞后水平.本文采用了一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将南昌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其他中部省会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南昌市的产业现状,结合南昌潜在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南昌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对于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研究多采用定性方法进行,运用定量方法对其研究为数不多.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指标选择应遵循代表性、可操作性、系统优化、科学性原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评价对文化产业项目运营发展影响较大的相关指标,是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价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某班学生六个学期的成绩为例,对数据进行了统计描述、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将影响学生综合表现的潜在因素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它们对结果的影响。然后以第六学期成绩为例,将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并分析它们对结果的影响,建立标准因子得分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得分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得分值,由此值判断学生综合表现的优劣情况。对综合得分值和目前高校通用的综合测评成绩进行多种假设检验,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与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构想,为寻求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探索中部六省(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充分实现中部六省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与匹配,本文拟对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条件、地位、功能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准其经济发展的“共振点”,提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政策与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本文以我国29个省(区、市)文化产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银行信贷、股票融资以及金融支持效率等方面研究金融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水平整体上不高,主要依赖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股票市场并未充分发挥其支持作用。与此同时,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受银行信贷和金融支持效率作用明显,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受股市影响较大,而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仍依赖传统的信贷投资。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熵权法的地方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HP-熵权法构建三级指标体系,以中部六省为代表对区域财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建设提供量化标准。以AHP——熵权法评价中部六省的财源状况,结果显示,湖南处于次优地位。优化地方财源结构、构建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需要构建支柱财源动态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支柱财源体系建设战略规划,构建起地方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包括加强预算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重点抓好优势项目建设,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整合多项专项资金向产业园区倾斜,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支柱产业财源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萍 《江汉论坛》2004,(12):19-21
运用国际上评价工业化的主要指标对中部六省的工业化进程及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于东部地区,这是所谓"中部塌陷"的基本原因.因此,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但是,中部地区原有的工业化推进战略已经不符合新的形势的要求,必须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10.
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是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科技创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中东部地区各省域的生态效率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比较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差异.在科学评价基础上构建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是分析科技创新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的有效工具.该模型以中东部16省域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  相似文献   

11.
中部六省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利用中国的《统计年鉴》发布的收入分配分组数据估计基尼系数的方法,并对中国中部六省的基尼系数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农村与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但城乡加总的基尼系数都很大,这说明决定各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目前正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正面临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但目前该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已经有了较高的起点,因此该问题的动向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选用17个指标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的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北方十六个省份和直辖市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的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为第十,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从文化旅游视角分析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相关性,提出山西文化产业以煤炭产业为先导,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部六省能源消耗差异及能源强度演变基础上,运用2005~2013年面板数据建立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和技术进步对中部六省降低能源强度起积极的作用.而工业化水平、经济外向型程度则对能源强度降低产生阻碍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中部地区应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合理安排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走集约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促进中部的快速崛起,仅仅依靠加快中部城镇化进程、城市群建设和中、东、西部互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中部六省间的经济合作.中部六省合作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性,可以在充分发挥各省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多种形式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李德元 《理论界》2006,(12):71-72
中部六省是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中部六省又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不发达。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妨碍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及相关模型的建立,对2002年至2012年中部六省的对外开放水平进行测算分析,所得其对外开放度同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结论主要有: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稳步增长,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部六省内部差距大,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与其GDP间存在强烈相关关系;对外开放度较低的省份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更大。借助模型所得结论对中部六省现阶段所存在的,诸如中部六省内开放度不平衡、各省份应如何利用本地对外开放拉动经济增长等问题,给出了抓住政策机遇、学习其他地区经验、挖掘地区潜力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两型社会"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程度是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和比较的重要内容.以自然资源丰裕度、资源使用效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为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动态集对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发现了各省资源环境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部六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六省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单元,也是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心之一。本文用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和权益利润率考察了中部六省的工业结构现状,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成长差与利益差,解释了中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和效果。最后,本文建议中部各省的工业发展要走内生的、自我发展为主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者对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用的评价方法还不多见.通过构建一个全面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区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河南和安徽三省在中部地区高于平均值,发展潜力较大,而江西、湖北和山西等省则显示出较差的潜力,这与目前中部旅游发展业绩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证明所确定的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2003~2012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农业投入和农业产出两个方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方法进行数据降维,构建综合评价矩阵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变异系数测量区域内部的差异变动.实证结果表明,十年间,我国农业发展分布不均衡,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部到北部到西部再到中部逐渐递减的趋势,31个省(市、区)分为三类区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差距逐渐扩大.安徽省发展起点低,发展速度快,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和其他省(市、区)在农业投入和农业产出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