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士禛与遗民群体的交往主要集中在其五载扬州推官期间。他千方百计赢得遗民群体认可,为其在文坛以至政坛发展铺石筑路,是王士稹与遗民交往功利目的的初始。进而对遗民群体持以似有还无,若即若离甚至敬而远之的态度,是王士旗与他们交往的功利心态发展演变过程的体现。最终,“鸟尽弓藏”可谓是王士稹与遗民交往的功利目的实现之后的必然结果。王士禛对遗民群体的“用行舍藏”,顺利完成了自己文学地位的确认以及政治功绩的积淀,某种程度上也使其成为了满清统治者怀柔文化政策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2.
明清诗学在很大程度上受严羽诗学的影响,清初著名诗论家王士禛的诗论亦如此。王士禛论诗以提倡清闲淡远、含蓄蕴藉的“神韵”著称,诗歌的这种审美特征实际上源于严羽。王士禛在诗歌审美特征论、创作论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严羽诗学思想的影响,他们诗论的基本宗旨体现出了相当的  相似文献   

3.
王士禛一生两次入蜀,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凭吊古迹,状摹名胜,即景感怀,声情悲壮。蜀地之行的亲身经历,千古三峡的雄奇险峻,自然淳朴的民风民俗,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激发了诗人内心的灵感,而且也成就了王士禛在诗歌创作上一次质的飞跃。从此一扫前期迷蒙玄远、清幽澹泊的诗风,变得意境开阔,风格苍劲,气概非凡。  相似文献   

4.
汪懋麟是广陵词坛领袖王士禛的高足,由于受到其师的影响,表现出和王士禛极其相似的词学观,即以"神韵"论词。此外,在作词的具体实践中,两人在词作题材和风格、作词主"神韵"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沈德潜和王士禛是清代两大诗学派别的代表人物,两人的诗学主张都注重诗的意境.不同的是:沈德潜侧重诗的雅正、温柔敦厚教化之功,追求一种至性至情之美;王士稹侧重于诗的神韵之美,他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作为对诗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6.
李宪乔是高密诗派代表人物,选辑清初诗坛四大家诗辑成<偶论四名家诗>,以辨明诗道.宪乔认为,渔洋诗"清远为尚",神韵为宗,诗学王、韦,能得唐人诗意.肯定其"怨逸伤远"的才情韵致,"典远谐则"的自然本色.同时指出,渔洋诗追求清淡雅洁,有时情景志兴落不到实处.认为渔洋诗长于"明靓轻圆",与杜甫郁勃沉着的风格相反,所以其学韩学杜诸作,虽极为排宕以取古拙,终不能排奡.  相似文献   

7.
赵执信的诗论主要是对中国传统的儒家诗教理论的继承与发扬,诗歌的思想内容是其关注的首要问题.赵执信的作品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与现实性.王士禛的"神韵"说,侧重于从文艺的艺术规律探讨诗歌创作,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其关注的首要问题.王士禛的作品善于创造优美的意境去感染读者.二人的诗论存在分歧的同时又具有互补性、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词品》的词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学者杨慎的《词品》由于引据失实,受到后世学者的批评。然而从词学研究的角度看,《词品》论词,仍不乏精辟的见解,它对词学的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尊情抑理;二、兼容婉约与豪放;三、评论词人词作,时有创获;四、考证辨订,渊该综核  相似文献   

9.
“豪放”、“婉约”是今天用以研究宋词的两个最广泛概念,它们是明代学人建立起来的。它们只是一对包蕴丰富内涵的历史范畴,当代学人在使用时有二个误区:第一,将其看成是宋词本身固有的;第二,将其理解成宋词发展史上相反相对的。其实在清代的中后期,由于新的历史背景,清儒经常从探讨宋词所包含的性情入手,已经表现出对以豪放、婉约论词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词人,更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其词除了抒发悼念亡妻之相思悲愁、隐居荒山的孤独闲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怀国浓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1.
论汪元量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元量(1241—?)是宋末元初一个特殊的人物,但历来研究者却很少予以关注,特别是对他诗词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文章对汪词的整体风貌、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进行了概要的分析、评价,认为其词含蓄深婉,真挚感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词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善于写诗、词、散文等,其文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文章从语言物质材料(语音、词汇、语法)角度分析研究了王安石诗、词、散文的语言风格,以更好地把握王安石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3.
王士祯继钱谦益后主盟清代诗坛数十年,领袖"神韵说".仕途游历中两次旅蜀,踏足渝州、涂山、瞿唐三峡、巫山十二峰等巴渝形胜,写下了大量描写巴渝自然风物及怀古感时之作;得山川形胜之助,为诗为文,格调激越,气韵沉健,有别于"兴到神会"之"神韵",是王士祯诗文风格之变化.独立取裁王士祯"巴渝诗文"而深究,实属首举,是王士祯研究的丰富,也是巴渝文化研究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王九思是明代中叶著名的诗文名家和重要曲家。他的词作结集为《碧山诗余》,论词崇尚苏黄,词作风格多样,不乏佳作。由于身处明代词学不振的背景之下,故词作表现出浓重的“诗化”和“曲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孙承泽和王铎是清初两位身居高位的“贰臣”,也是清初书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重要人物,入清后二人来往密切,相携游玩、共赏书画。在清统治者强大的政治压力和自身身事两朝大节有亏的负罪心理双重作用下,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王铎消极逃避,借助酒和书画,佯狂适世,颓废自放,而孙承泽则能积极面对,著书“立言”,玩赏书画,潇洒送日月。  相似文献   

16.
汪瑗关于"屈原投水说"的辩驳和屈原去楚而隐的观点是《楚辞集解》的核心与灵魂,也是了解汪瑗处世思想的关键。汪瑗在论证屈原去就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汪瑗看来,死不可惧,但其条件是要对国家前途命运有益,对自己的身名有益;汪瑗强调仁智并重,并将屈原塑造成仁智并行的圣者形象和有道者形象。汪瑗的学术思想与处世观念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远来积淀以外,个人的身世经历与时代风习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学术大师梁启超不仅是中国20世纪初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融会中西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历史文化思想发展起到了奠基和开拓作用。他在其历史文化思想中最重视对情感和艺术情感的研究。所提出的情感乃是艺术将生命与宇宙众生并合为一的通关见解、屈原词赋作为其情感化身令他最终"为情而死"等论点,均富有独创性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18.
清代学者王鸣盛治学兼具经史,以经学起家,却以史学名世;其治史,既有众多精良的考证成果,又有不少生动的历史评论,在乾嘉学派中独树一帜;同时他又能够较好地将微观考辨与宏观考察结合起来,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认识.通过对王鸣盛治学特点的总结,可以为更加科学地分析乾嘉学术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朝乐府民歌女性情感的构成,是多种文化因子孕育的结果,表现为爱的释放、爱的渴望、爱的果敢。在哀伤与无奈的氛围中,体现了对女性情感时代个性和发展历程的多维建构。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早期作品大都写的是纯情少男少女之间渴慕和幻想般的爱恋 ,带有“泛爱”倾向。他笔下的人物都自由自在享受生活所赋予的权利。他善于对情欲进行提炼、升华 ,筛掉杂质 ,注进美好追求 ,歌颂健康优美的人性。在描写上继承了中国文学简约的传统 ,做到“文学有益于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