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白起与荆柯活动的因果关系入手,指出秦的统一主要是对内严刑峻法实现国家机器和人民生活军事化,对外不择手段征服,诈取,屠戮的结果;单独的法家学说只适合打天下,而不适合治天下;多方面比较儒,法二家的是非功过,显示过去史家对法家的评价颇为版面而肤浅,而导致儒家“迂阔”的许多要素恰恰是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肖洛霍夫与大冈升平两个作家对战争题材进行了开拓创新,分别经历着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洗礼、磨难的两个主人公在战争进程中具有不同的自我抉择和历史作用,不同性质的战争对于主人公的行为方式、精神性格有不同影响和制约作用。两个作家以各自内涵不同的人道主义思想观照了人在战争中的悲剧性命运及其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托尔斯泰早期的战争小说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尔斯泰早期的战争作品以其在战争中的深刻体验为基轴,描绘出一幅永恒而真实的战争图景,鞭挞了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命的毁灭以及对人的精神的摧残。指出了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贪婪追求是导致战争的首要原因;参战的士兵彼此之间相互厮杀却并不怀有敌对的情绪;应以理智驾驭激情,拒绝同类相残、毁灭生命的行为。反映了作家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独特思考与深入探索,体现出作家珍视生命、关注人性的人道主义情怀。在倡导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托尔斯泰的思想更显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比较伦理学的角度,对战争和爱情的同异进行了比较。两者在“内在机制和构成要素、过程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非道德主义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群体性与个体性、情感基础、持续性与发展趋势、遵循的具体伦理规则或原则等”方面有很大差异。通过对这两个看上去相距遥远、同时又有极端性的领域进行比较,对伦理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在伦理学研究中应注重道德原则具有的相对确定性、道德原则的适用范围、道德原则的历史文化性等,并对战争伦理学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强调人道主义战争伦理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恶化。大规模抢劫和骚乱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损失,战后重建困难重重,并成为未来伊拉克乱局的源头之一。战前,美国占领当局未能对伊拉克稳定问题作出正确预测。占领伊拉克初期,其又未给予伊拉克安全问题足够的重视,加之受到兵力短缺的困扰,美国占领当局无法有效维护伊拉克社会安全。美国占领当局也因此受到来自美国国内公众舆论、伊拉克人和其他国家的广泛批评。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必然引起传统作战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催生数字化战争。现代数字化战争中,平民与战士界线模糊、面对面的格斗变成游戏和战斗无人化趋势的特点,以及数字技术的双刃剑性质,必然引起国防伦理精神的嬗变。制导数字化战争的新的国防伦理精神要在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爱国主义、国防英雄主义和国防人道主义等方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内疚     
正我10岁那年,父亲随东北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父亲离家不久,爷爷死了。爷爷死后不久,妹妹出生了。妹妹出生不久,母亲病了。医生说,因为母亲生病,妹妹不能吃母亲的奶。哥哥已上中学,每天给母亲熬药,指挥我们将家庭乐章继续奏下去。我每天给妹妹打牛奶,在母亲的言传  相似文献   

8.
茗睿 《人生与伴侣》2008,(12):36-37
第一眼看到她时,说不上来的不喜欢。  相似文献   

9.
人道主义干涉和人道主义援助是国际政治中存在的两种现象,除了它们各自存在的争议,还有将两者混淆在一起的看法,这对实行有益的人道主义行动是有害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人道主义干涉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有些方面进行比较,以区分开两者,从而使有益的人道主义行为得以规范实行。  相似文献   

10.
弗洛姆利用社会批判和心理分析,针对权威主义的伦理学构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即规范人道主义伦理学.主要包括人道主义批判、人道主义伦理学和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高启作为"明代第一诗人",以博学工诗的聪明才智与兼学众家的创作追求,卓立于元明易代之际。其诗一改元末诗坛绮靡缛丽之诗风,展现出超凡脱俗之意趣。高启的个性与李白颇为相似,其诗风亦相类。高启不仅接受了李白的人格,更是通过创作实践来接受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白研究专家安旗教授,从事学术研究已逾50周年。1966年之前的10年间,安旗教授主要从事以诗歌评论为主的文艺评论,并不时涉足古典文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25年间,几乎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李白研究,以《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的编撰、出版为标志,其李白研究的历程可分为“短羽离褷”阶段、“偕诸君登堂入室”阶段、“我以双目奉太白”阶段。其最新成果为《李太白别传》。  相似文献   

13.
李白对齐文化始终怀有极大的热情。齐文化在李白诗歌中集中表现为三大主题:纵横捭阖的帝师王臣,倜傥任侠的布衣游士,以及燕齐海滨的神仙道术。李白的文化取向是盛唐士风和时代精神的映射。  相似文献   

14.
敦煌遗书中有几篇题为"白侍郎"作的俗体诗文,一般认为是民间诗人托名白居易的创作。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白居易的诗学思想反观这种托名创作,可以看出白居易所倡导的通俗文风,及其早年写作新乐府时贯彻的训俗理念在世俗民间得到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前 ,石钟健先生对白族历史上的白文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近 2 0年来 ,又有不少学者对白文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搜集到的新材料和对云南地方史志、云南佛教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明确定义白族白文的基础上 ,对白文的著作分类、特点、历史源流、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与石钟健等先生不尽相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为世人所称颂。他的诗平易通俗,有不少作品尖锐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他不仅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而且是一位音乐爱好者,音乐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诗人对音乐的强烈喜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关注重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建国 5 0年来的李白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 ,可以看到 5 0年来李白研究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又走了不少弯路。李白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是唐诗研究的一个缩影。它经过了建国初期—文革—改革开放一个“之”字形的曲折道路 ,最后发展至健康繁荣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以弗洛伊德及荣格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通过对《梦李白二首》的解析,回顾李白和杜甫同游齐梁的诗歌对话,探索杜甫之所以入梦的现实基础。以此发掘李杜"惺惺相惜"和杜甫潜意识里蕴藏的对命运不平,对现实不满的深层原因,及其忠君爱民的政治理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刘浩 《延边大学学报》2004,37(3):104-107
白嘉轩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旧时代交替下的一个新的农民形象,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地暴露出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腐朽和愚昧。由于进步、消极的两种意识在他头脑中的融合、冲突,因此导致其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完全悖反",体现了其鲜明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独特的人生经历、情感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使其小说创作充满了浓重的感伤主义色彩.从早期的"情感小说"到后来的"留学生小说",分别从"人类情感的困境"和"生存的两难和尴尬"的不同角度展示了人生的无常感、历史的苍凉感和文化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