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赋、比、兴 ,诗言志与诗教是中国古典诗学史鼎足而三的诗学概念。氏族会盟活动不仅是赋比兴的母体 ,也直接孕育了诗言志与诗教两大诗学观念 ,并由此导致了这三种诗学观念的发生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诗言志"说的提出,是在先秦"实用理性"精神的笼罩下,对古代诗歌总集"三百篇"断章取义的运用和解说,与先秦"用诗"风气有密切的联系.从春秋赋诗的"诗以言志"说到儒家诗教的"诗言道"说,再到汉儒,尤其<毛诗序>对"诗言志"的重新诠释,"诗言志"说经历了由诗歌功能论到诗学本体论,再到诗歌创作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日益迫切的家国救亡、文化危机感受,使诗歌载道、弘道的价值指向重新得以强调.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通过对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说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试图复活已被中西文化、新旧文化话语冲淡了的诗道精神.诗歌"写忧言志"功能的重新开掘,既是对传统诗歌诗道精神的发扬,又饱含着与世运相连的苦心与文化危机意识,指引着近代诗学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诗哲学精神的理想愈来愈倾向于探究这个世界背后的神秘,追求宇宙真理。这与传统诗学的"诗言志"、"诗言情"的人间表达区别开来,表现了新诗现代性的最核心要素。在理论上,王国维最先提出这一诗歌理想,以为诗歌与哲学一样,目的是求真理——天下万世之真理。这是现代诗学发生的最核心标志。王国维的首倡之功功不可没。"诗界革命"不曾涉及哲学。李震先生认为《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开端与标志,是中国现代诗学的真正起点。但《摩罗诗力说》作为诗学著作,哲学性并不是它突出的特色,也不是最根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诗言志说是中华民族关于诗学理论的最早经典论述。它应是我国初期诗实践的理论总结,在初始艺术理论中具有相对独立性。诗言志第一次揭示了诗的独特的艺术性格,对研究诗的本质特征,诗文化环境,中国诗歌的音乐性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先导性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认识上的偏差,代代相因的有关论述却将这一理论思想的深刻性和准确性给淹没了。本文正是针对以往理论研究的缺陷,而展开对诗言志的重新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诗学批评界一向将诗与歌、谣、谚、语笼而统之为诗 ,实为不妥。诗与歌、谣、谚、语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同源异流 ,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产生的原因不同 ,现实的目的不同 ,发展的道路也不同。理清诗与歌、谣、谚、的性质和它们的关联 ,会有助于对中国诗歌发展及诗学批评纲领“诗言志”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效果历史意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与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意识,强调的是历史与诠释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效果,“诗言志”作为一个诗学命题,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遭遇多种阐释。在诗论的历史的长河中,“诗言志”即闪烁着理性思维的光彩,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融注着中国美学的体验传统。由此,“诗言志”的诗论命题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意象,解读这一文化意象,对理解当下的美学现象与思潮会有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8.
情志产生于人与自然分离的时刻 ,最初天真的歌、乐、舞表达素朴的情志。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情志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表达情志的诗乐的本质也自然随之发生变化。“诗言志”说是中国诗学“开山的纲领” ,是上古社会诗乐礼三位一体的必然结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个体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觉醒 ,产生了“诗缘情”说。在“言志”说的基础上 ,“缘情”说强调个体审美情志、以情含志。两说相互辉映 ,对中国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咸炘是清末民初重要巴蜀学者之一,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经学、文学、史学、子学等方面。其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系》一文中。《诗系》梳理了诗歌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论述了清代诗歌批评家的利弊以及唐以后诗歌衰败的缘由。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刘咸炘提出了自己的诗歌批评理论,即通过推源溯流法来探讨诗人风格的渊源和流派。从中可以看出刘咸炘的诗学思想是在"诗言志"的传统诗学基础上,倡导学习《风》系诗歌的创作手法,重视诗歌词、义、情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日益迫切的家国救亡、文化危机感受,使诗歌载道、弘道的价值指向重新得以强调。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通过对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说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试图复活已被中西文化、新旧文化话语冲淡了的诗道精神。诗歌"写忧言志"功能的重新开掘,既是对传统诗歌诗道精神的发扬,又饱含着与世运相连的苦心与文化危机意识,指引着近代诗学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咸是清末民初重要巴蜀学者之一,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经学、文学、史学、子学等方面.其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系》一文中.《诗系》梳理了诗歌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论述了清代诗歌批评家的利弊以及唐以后诗歌衰败的缘由.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刘咸提出了自己的诗歌批评理论,即通过推源溯流法来探讨诗人风格的渊源和流派.从中可以看出刘咸的诗学思想是在"诗言志"的传统诗学基础上,倡导学习《风》系诗歌的创作手法,重视诗歌词、义、情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历史的国度,同时也是有着几千年诗学史的国度,诗学的历史与诗的历史几乎一样的久远,被朱自清先生认为是中国诗论开山纲领的"诗言志"的观念就记载在<尚书·尧典>之中.中国古代尽管有各种诗学观念、具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范畴术语、丰富的诗学文献,但缺少自觉的学科意识,因而记载诗人轶事、讲述诗坛典故、探讨写诗技法的诗话便成为古代诗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学有两大流派——儒家和道家。儒家诗学重艺术(诗)的依存性,即重诗与政治、历史、道德等的关系;道家诗学重艺术的独立性,即重艺术自身特点和规律的探讨。道家诗学尽管常受压抑,但仍然生生不息,对中国古代诗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儒家诗学与道家诗学既有对峙的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正是这种对峙与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诗学中诗与非诗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诗学理论的研究,是朱自清先生功底和见识的集中表现。他深入探讨研究古典诗学的基本途径.并且提出:“诗言志”是中国诗学“开山的纲领”;文人眼中的山水实乃一种境界;温柔敦厚的诗教是诗评的传统标准;乐府精神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主流。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研究课题和颇有启发性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严羽"以禅喻诗"涉及到诗学理论中的学习方法、艺术鉴赏力、思维方式、诗歌本体论等问题,其以"正法眼"论述诗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以"妙悟"对应诗歌的思维方式,以"情性"阐释诗歌的本体论.引禅入诗不仅是对前人诗学成果的继承,还在于诗学话语本身的圆通与飞动是中国诗学史上的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孔子删诗正乐与否的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从广义上而言,它涉及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传统<诗>三百的关系问题,因此,要澄清这一历史公案,就不单单是一个历史考据的问题,还是一个哲学阐释的问题.本文从冯浩菲先生的探讨出发,转换研究的立场,力图由诗教阐释的角度,通过对孔门"思无邪"、"诗可以兴"、"诗言志"三个典型诗学命题的分析,厘清儒家与<诗>三百所发生的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17.
在"经学变古时代"的大气候中,受疑古思潮的激发和禅学思想的渗透,宋代诗学解释多元论开始在诗话中活跃起来。可以说,宋代是"《诗》无达诂"经学解释话语成功转化为"诗无达诂"文学解释理念的演变期,是"诗无达诂"多元解释思想的全面践行期,与前代相比,当然也是形成诸多与"诗无达诂"相类的多元理解话语的丰产期。对这些多元解释思想和话语进行举要,有利于呈现宋代诗学解释学与宋代经学解释学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时代特征,当然也有利于进一步揭橥中国诗学解释学多元理解与阐释向度的构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严羽《沧浪诗话》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尤其是禅宗理论为基础,对一系列诗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继承并发展了"以禅喻诗"的理论模式,并在此之上建构了一个涵盖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的诗学体系,对后世王士祯等人的诗学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梁宗岱的诗学思想是以中西古今的诗学理论为渊源,对其艺术养分汲收融汇并以自己的艺术审美期待对其改造,误读和重新阐释的结果.以作者--作品--读者为重心,从创作美学的角度,站在中西文化观念的高度,以西方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诗学内涵,并在中西对比中反观、建构传统诗论的"现代化"和西方诗学理论的"中国化",显示出向诗歌艺术本质探讨的现实努力.  相似文献   

20.
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中认为,当一个或几个有洞察力的批评家根据当时最受崇尚的文类来定义文学的本质和地位时,一种原创诗学就发展起来了。西方诗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戏剧定义文学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摹仿—情感的"(mimetic-affective)诗学;日本和中国的诗学是以抒情诗为基础的,是一种"情感—表现的"(affective-expressive)诗学;世界上没有一种诗学是建立于叙事文学之上的。中国原创诗学是《诗大序》。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为何中国原创诗学建立在抒情诗的基础上,并认为《诗大序》之前的古代诗论,特别是孔子和司马迁的诗论,也是中国原创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