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适应现象,不仅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定社会中,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以适应不同环境下人们的不同需要.现代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告诉我们: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和个人都在随时跳入或正在跳入不同的文化圈(文化圈:指社会现实中某种文化的独特体现。它反映了特定文化主体的行为、思维、情感方式的趋向和特点)中。这种从一个文化圈跳入新的文化圈就必然出现社会适应现  相似文献   

2.
珠江流域文化圈包括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南中国海沿岸(包括港、澳、海南、闽南)等地域,是多元生态、文化和民族分布地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珠江流域已经形成了具有密切的社会、经济关联,且富有内在文化传统的文化圈。本文简要回顾了珠江流域文化圈的形成和整合过程,分析了多元一体格局下珠江流域丰富的族群和文化形态以及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谓西晋太康诗歌,专指这一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而言,不涉及民间创作。关于这个题目,我想谈三点肤浅意见。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一座高原。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西晋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80—290年)时期,是继汉末建安后又一个人才辈出,创作繁荣的时期。从汉魏六朝时代的总体上看,如果说建安文学是一座高峰的话,那么,西晋太康诗歌就是一座高原了。从这个“高峰”到“高原”之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文心雕龙·明诗》)赖有阮籍嵇康,幽深清峻,得以标举。降及太康,正如钟嵘所说,“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式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诗品序》)刘彦和也说:“……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分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文心雕龙·时序》)足见这两位文论家对太康作家的推崇赞美。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心理现象分析●迟沂军社会适应是一个人从原来的文化圈步入新的文化圈必然出现的现象。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怀着很高的期望值走向社会,踌躇满志,然而,自己的愿望往往与社会现实不怎么合拍。缺乏社会经历的大学生随着对社会的深...  相似文献   

5.
太康道情戏是流布河南太康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剧种,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市场逐渐萎缩,太康道情戏也面临发展与传承的困境,新的时代如何传承和保护我们古老的艺术遗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圈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圈是具有共同文化因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方面的复合体。文化圈有小、中、大之分,语言文化圈为小文化圈,文字文化圈为中文化圈,人类文化圈为大文化圈。本文从地缘政经、肤色人种、宗教信仰和生活环境四个方面对人类文化圈作了简要的概括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记录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史事。《三国志》全  相似文献   

8.
太康文学风貌独特,个性鲜明。其时模拟风气很盛,方式多样,成效不一,或拟而似之,或拟而劣之,或拟而变之,或拟而胜之。如此奇异的文坛景象,说明了文学创新必不能割断对传统旧典的联系,以复古为创新,不失为推动文学发展的一条可取途径。只是对于通变之术、复变之道,太康以前作家所积累的经验毕竟有限,所以太康群才似乎失败多于成功。而后人又常常因为"形式主义问题"的过敏性缘故,所以对太康模拟现象总是批评多于欣赏。其实,袭故弥新,非常充分地展现了太康作家积极高扬的时代性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词语选用与文化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文化圈会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文化休克是人们进入到陌生的文化圈中所表现的各种不适应状况,而导致文化休克的最根本原因是词语的选用.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论述在特定语言交际环境下词语选用与文化休克的相关性,旨在进一步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从建安初(196年)到太康元年(280年)三国归晋,在这八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经济、军事和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军屯的形式并不一样,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可分为军将领属和度支领属两大类型,而军将领属的军屯又有非稳定型和相对稳定型之区别,度支领属的军屯则有部队屯田和兵户屯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1949年政权鼎革,迅速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圈,迄今整整半个世纪。往事回眸,人文社会科学千回百转。  相似文献   

12.
个人主观社会地位受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包括收入、教育与职业等传统客观指标,社会因素则分为社会交往与主观认知两方面。通过"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首先,相较于客观社会地位,当前我国的个人主观社会地位偏低。其次,社会因素对于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要大于个人因素,其中社会公平感与幸福感对于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兼并,文化艺术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也体现出地域性特点,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即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黄河文化圈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以楚文化为中心的长江文化圈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风格。这正是当时社会审美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阶层意识和阶层认同危机在劳伦斯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直接的体现。文章试图以较少论及的劳伦斯短篇小说为主要文本解读对象,分析这一认同危机在文本中显示的过程,结合劳伦斯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个人交往进一步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陆机为太康之英的评价本出自钟嵘的《诗品.总论》,但是后来有不少的论者不同意此说,或认为潘岳胜于陆机,或认为左思胜于陆机,总之,太康之英的桂冠不该属于陆机。笔者认为,不管是从人格魅力、文学创作、文学理论还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来看,太康之英的桂冠非陆机莫属,钟嵘对陆机的评价实为千古定评。  相似文献   

16.
夏侯湛是西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咸宁二年(276),夏侯湛在齐王司马攸的提携下补选为太子舍人,咸宁四年(278),在齐王司马攸的推举下再次擢升为尚书郎,太康三年(282),因卷入帝位继承人所引发的党派之争被贬为野王令,太康八年到九年,又出任中书侍郎与南阳相.本文就夏侯湛仕宦经历这四个阶段的系年问题及原因试做四考.  相似文献   

17.
比较哲学的研究固然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比较不同文化圈各个时代哲学思想的源流及其发展,从共时性的角度比较不同文化圈同一时代哲学思想的异同,同时,也可以对不同文化圈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进行交叉比较,找出其异同,从中探讨哲学发展的规律。中国的王夫之与德国的康德就是属于两个不同时代的哲学家。 王夫之(1619—1692)是17世纪中国早期启蒙思潮中的哲学代表,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杰出的辩证法家。他的认识论则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的最高峰。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一个著名代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创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不同的区域来看,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各个区域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异,于是人们将其分为不同的文化圈,比如“宣南文化圈”、“运河文化圈”、“永定河文化圈”、“长城文化圈”等。从明清以来,处于中轴线上的前门大街成为连结皇宫与天坛、先农坛的天街,并逐步形成了以祭天文化为核心,以商业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戏曲文化、工艺美术文化为特色的繁华的街区文化。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天坛文化圈”。  相似文献   

19.
<正> 岭南文化,是华夏文化系统下的一个分支,或称子系统。但从文化类型的形成条件去探讨时,它又具有区域性的特征:一、濒临南海之滨的广州区域为中心的岭南文化既不同于半封闭的、凝固式的大陆文化,也异于展拓性、流动性的海洋文化;二、岭南文化既不是那种为中原农耕定居的、以“重本抑末”(“重农抑商”)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化,也不完全是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工商文化;三、从文化圈的二重构造原理而言,岭南文化位子中国文化模型的边缘位置。因此,从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方式以及文化圈二重构造原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上网对个人社会融合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西部调查中陕西、广西两省(自治区)数据,从初级群体、次级群体两个维度考察上网时间与个人社会融合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上网时间的延长会增加个人的社会融合行为。同时,上网程度的加深会强化个人对初级群体的融合。这些结论初步揭示出上网对个人社会融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