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大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需要高校开展更为系统、全面、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知识教育是在大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基础;方法教育是在大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学术教育是在大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关键环节;信仰教育是在大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保证;历史教育是在大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方法;实践教育是在大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最终检验。这六个方面构成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有效保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信仰调查,着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态度、信仰结构、信仰选择力和信仰控制力进行分析,在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基础上,要以正确价值为导向,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实践体验,提升信仰教育的合力等.  相似文献   

3.
当代许多大学生崇尚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排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究其原因,主要有后现代思潮和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不足之处等因素。镜鉴苏联后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之失误,我国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当切实改进"两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有效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的吸引力,增强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表率作用;要注重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能力;倡导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应当负起对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最新理论成果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当代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实践行动.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利用课堂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积极探索教育载体的创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人学基本原理及其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为我们科学地认识大学生、了解大学生、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并以之为指导,坚持"以人为 本"的方法论原则,在工作中实践其观点和思想,有利于对我们掌握思想教育主动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从党组织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团组织促进三个方面整体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体系。通过加强思想引领、队伍引领和组织引领,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路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培育主体力量、搭建实践平台、提供支撑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分析,大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但少数大学生仍存在信仰危机感,亟待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三全育人”模式,拓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阵地,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突破创新等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做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实践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具体要做到:第一,丰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第二,夯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平台。第三,充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第四,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机构与理念。第五.完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程建设。与此同时,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文化的引领性与时代的先进性,才能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历史向度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并身体力行;现实维度上,大学生对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部分缺失。其原因有家庭、学生个体、学校及社会的影响等。高校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渗透性功能,关注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学校领导、管理者与学生的交往;团委、学工处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之间校园文化活动交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交往。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渗透,可让大学生在交往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认同,并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单纯地向大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综合运用法学理论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发挥《法律基础》课程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将国家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方面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精神力量,并将这种法律意识和精神力量外化为法律行为,从而实现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实践的统一,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师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以便提高这门课程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同样也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教育的成效与否,除了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隐形因素有关外,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人影响力的大小。教师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和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它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人格完美境界,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和特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可能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差异教学,使他们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4.
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工程伦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交叉、融合的学科。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迫切需要进行工程伦理教育,以掌握对现代工程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基本规则。这一方面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理工科院校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相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还必须要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关系的阐述,针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应以全民健身为主业;课程设置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身体习惯为目标;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优化体育育人环境,使学生真正掌握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体育健身能力和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是教会学生面对各种道德情境甚至道德冲突时,学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道德选择,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牢固的、充满活力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并在道德实践中勇于承担与此选择相适应的道德责任."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体现了学校德育主体性价值的确立,是学校德育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走向.学校和教师必须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实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建立民主、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全面构建"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高校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创新教育机制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点,试图为当代大学生搭建新的教育平台,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教育界对扩大招生和提高教育质量问题的讨论,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树立新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以新的观念构建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定位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标准来重新审视大众化成人高等教育。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和数量并重的辨证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应该恰当地把握好两者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高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素质做出了社会学的分析,指出高校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就应该培养和造就道德和能力兼备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使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担当社会所期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