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总的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为了将新世纪的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格完善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齐抓共管、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办学模式。中专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办学模式也初步向集团化发展,其发展趋势是逐步与社会发展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要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要抓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前者是我们德育教育的主体,后者是我们完成好德育教育的先导。学校在师资建设中,要结合时代特点,加强教育师队伍的师德教育,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周涛 《青海统计》2006,(2):26-27
"十五"是青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省的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城镇化比重稳步提升,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实现"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人口文化素质是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社会文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详细分析鄂尔多斯市人口文化素质发展状况.一、鄂尔多斯市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及特点(一)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素质提高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坚持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相结合,高度重视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6月份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当代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正是针对这种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于6月份召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这是在世纪之交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向广…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是密切联系的.学生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近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势头日甚一日,这不仅得到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它表明了我国教育界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教育事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再一次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未来教育得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供求分析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为本.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我国的立国之本--农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却相对滞缓.这种状况不仅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不相适应,而且也成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形成健全人格的重大责任.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他们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多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培养学生具有规范的日常行为、良好的文明礼仪.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每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学习,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和师德教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高尚的情操、文雅的举止、渊博的学识率先垂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成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方针、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育制度,需要通过教师来执行;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需要通过教师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7):108-114
以贝克尔生育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人口实际发展情况,认为家庭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在较低和较高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多生子女,以达到人口的效用最大化。将其扩展到宏观层面,受教育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不应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基于2003—2017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人均受教育年限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还发现高等教育普及率对本区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出生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教育进步不仅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更能起到人口数量调整的作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人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所培养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高层次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吕琳 《四川省情》2006,(5):16-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是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然而,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离开农村,脱离农业形成了惯性巨大的趋势。农村新增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5年末常住人口为9248万,居全国第二位;山东也是一个农业大省,2005年农业增加值为1927亿元,居全国首位;山东又是一个农民大省,2005年农村居民为5086万.占总人口的55%。由于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农民大省,所以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特别繁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为了科学评价我省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山东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全国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山东全省和17个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估。从监测的结果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年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50.1%,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走了一半;恩格尔系数降到39.8%,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开始向更加宽裕的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18.
张琼 《统计与决策》2006,(16):140-141
中产阶级是工业化后期的产物,具有高科技的资源禀赋和人口比例优势等社会特征,因此,不能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或民营企业家就是中产阶级.在我国中产阶级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和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大力发展教育和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目的的新农村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转移的问题。随着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造成人浮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农村潜藏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虽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关键。我区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文化水平也不断地在提高.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教育事业分不开的.国家为了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从1951年到1956年共支出教育事业经费96.9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7.28%.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事业的经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