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主性是研究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角色的核心概念。作为最具影响力和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中的角色备受关注。然而当前学术界关于联合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研究仍主要强调其作为主权国家弥合分歧实现合作的平台的作用,对其官僚机构自主性的关注十分有限。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是观察联合国自主性的重要案例。本文通过梳理国际组织自主性概念发展的学术讨论,将国际组织自主性定义为基于自身政策偏好,调动其权威和资源寻求对特定议题政策结果施加影响的能力,并进一步构建了行动、意愿和结果三维度的分析框架。由此,本文首先针对行动维度从议程设置、规则制定、机制设计三方面分析此次峰会中联合国的自主性行动;其次从议题与国际组织互动的视角指出气候议题在联合国议程优先性的凸显、治理真空的扩张、秘书长古特雷斯对于气候议题的偏好推动了联合国参与气候治理的行动意愿的提升;最后,针对峰会结果对联合国参与气候治理行动的自主性进行评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街道社会工作站是我国构建基层社会新治理格局、加强社区社会服务供给的重要实践,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在全面建设街道社会工作站的背景下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是当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H市五个街道社会工作站的调研资料,从行动逻辑、现实困境与治理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生存性压力”和内外资源的约束,街道社会工作站的行动逻辑主要表现为专业与行政融合和“选择性应对”,且其仍面临着场域、发展、行政与专业等诸多现实困境。本文提出治理的四种创新路径:完善政策、能力建设、强化链接与创新赋能,以期推动街道社会工作站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组织对其他主体尤其是政府主体存在资源依赖,这对其自主性有所限制。已有研究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理解和操作化集中于社会组织的财务、人事、组织发展规划等方面,但对其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讨论较少且与其他方面自主性的区分不够。聚焦Y组织在参与社区微治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进行研究,发现在面向不同主体时,社会组织谋求自主性的主导逻辑有所不同:因对街道的资源依赖程度较深,Y组织采取“有底线地遵从”策略以管理对街道的资源依赖,并以专业逻辑为主导获得自主性;面对社区相关利益主体时,Y组织采取“操纵式地满足”策略,并以合法性逻辑为主导,拓展其在社区中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路径依赖理论消极理解经济主体在路径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而路径创造理论则强调经济主体有意识行动的创造性。二者不仅存在逻辑关联,而且都有"演化"的特征。因此,应将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视为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路径演化"形式。路径演化过程包括路径生成、路径发展与稳定和路径分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1949年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工会的发展存在多元路径。区别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与革命动员,国民党对工人群体的组织主要是基于社会控制与治理的政治需要。全民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情绪作为统合工人运动的因素登场。工会行动如何适应抗战以增强抗日力量成为时局命题。基于结构-功能分析,从国民党及政府、国民党治下工会、工会会员等三个工会行动主体的互动来重构各自的行动逻辑,进而从行动结构反思集体行动的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主性思想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重要内容,国家自主性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之一。国家自主性与国家公共性蕴涵分立,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国家的权属、国家的作用对象和国家的利益指向性方面。国家自主性与国家公共性又一体相系,官僚集团的自利性说明国家自主性背离国家公共性是国家权力运使的经常情形,而基于国家自身的行动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国家自主性也能偏护国家公共性。国家自主性并非必然促进国家公共性,其在合理限度内当以国家公共性为旨归。  相似文献   

7.
编辑出版工作有多重职能,本文将其概括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三个方面。政治职能主要是指编辑出版工作对政治斗争的巨大作用,包含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等几个侧面;经济职能主要是指编辑出版工作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包含以出版物获取经济利益,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这一次要侧面;文化职能是指编辑出版工作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包含文化积累职能、文化传播职能与文化导向职能等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行业协会的法律定位与职能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主性历来是行业组织存在的基石,行业协会的法律定位理应为自主性。自主性包括组织自治、经济独立、活动自由和地域开放四个方面;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中介应具备行业规范、行业协调、行业代表、行业惩戒和行业调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教师作为能动者在工作场所的学习是促进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教师能动性的发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与结构中的他者互动;二是个体自主学习。教师工作场所学习力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不仅能极大地激发教师学习的最大潜能,还能促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更新。目前,教师工作场所学习力的提升面临着个体自主性不足和制度规范不完善两方面的挑战。个体自主性不足的挑战表现在教师自主学习意愿不高、自我学习策略单一和教学反思能力不强三个方面;制度规范不完善则表现在教师与学校结构中规则要素之间的互动不顺畅、难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优势、与工作场域中其他主体之间缺乏协商三个方面。结构化理论视角下促进教师工作场所学习力提升的行动—反思路径为教师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行动—反思路径能激发教师自身内部能动性;其次,行动—反思路径有助于完善教师学习制度和教师参与机制,发挥结构使动性作用;最后,行动—反思路径能够创设促进教师工作场所学习力提升的内外部联动条件,使教师能动性与结构使动性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以环境保护部门权力升格和机构独立为核心的改革无法破解机构过多、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等体制难题。在“大环保”理念下,“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是超越传统改革路径,优化环境管理结构的基础。组织结构、生态系统管理和外部性是环境大部门体制设计的理论逻辑;国外成功的整合模式和国内多样性的地方实验成为环境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经验逻辑。理论设计和经验做法能否采纳取决于政治逻辑下平衡权力和利益的考量。一般而言,中央层面的改革,更多地遵循政治和经验逻辑;地方层面的整合更有可能采纳经验和理论逻辑。渐进式改革应给予地方多样性实验空间,以便实现环境大部门体制改革三重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无形的大学理念和有形的大学制度构成了大学组织发展的基础,共同维系大学组织的传承和创新。以辨析二者的逻辑特性为起点,从逻辑起点、逻辑过程、逻辑形态、逻辑终点四个维度论证了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基本特质:多样性和单一性、自律性和他律性、兼容性和强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进而在学理层面分析了大学理念是大学制度的根基与灵魂,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载体和升华。最后,借鉴韦伯的理性理论在实践层面提出:大学应高扬理性之旗,站在理性视野下以责任伦理支配下工具合理性为行动准则,以信念伦理支配下价值合理性为行动动力,从而达到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深度契合,为大学的理性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哲学的思考”包括哲学话语、哲学框架以及哲学思维等三种存在形态,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更富有现实意义。哲学思维至少包括“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刨根究底”的反思逻辑以及“正己守道”的规范逻辑等三个层面。教育哲学之于幼儿园教师的意义就在于从哲学、方法论层面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指引。其中,辩证逻辑指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活动;反思逻辑引领幼儿园教师的自主发展;规范逻辑调剂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生活。基于此,从教育哲学视角出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构路径如下:朝向事物本身,辩证地看待保教活动;反思自我成长,增强专业发展自主性;为教育而活着,寻觅教育生活中趣味。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群体数量众多、问题多元,使得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回应残疾人需求,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具有本土历史文化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家庭作为残疾人最重要的生活场域,逐渐成为残疾人福利政策关注的新焦点。研究通过对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演进历程的梳理,以残疾人家庭本位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研究维度将政策历程划分为兴起期、巩固期、平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在政策演进逻辑的梳理中,发现各国残疾人家庭政策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福利模式中不断对话并实现融合发展,总体呈现出动态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理论遵循。本文立足梳理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在残疾人权利实现、水平动态调整和生活质量保障三个维度,为中国残疾人家庭政策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行动者理论与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为基础,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行动者的多重逻辑出发,在央地互动视阈下对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政策演化与制度逻辑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在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制度变迁中,央地双方在多重逻辑的相互作用下,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类型,实质设立了差别化的行动准则:在中央权威有效性逻辑与地方代理自利性和局部自主性多重考量的相互回应下,对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央地采取了掌控与突破的相斥性准则;在中央强公共性和有效性逻辑重叠与地方局部自主性逻辑的相互交织下,对于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央地则采取了放权与执行的相容性准则。在这种差别化的行动准则下,央地双方展开了持续性互动,最终形成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愈发收紧的“计划管控”、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愈发灵活的“市场调剂”的“双轨化”变迁路径。由此可见,在央地政府这种差别化的行动准则下,中国未来的建设用地配置改革,不能只寄期望于诸如简单引入市场机制等治理结构层面的改变,还需要从深层次把握中央集权体制下央地政府的多重逻辑、管理诉求与互动策略,由此才能设计能够引导央地激励相容、优势互补的制度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划定国家安全法体系的边界是国家安全法实现高度体系化的前提。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构建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与其他位阶的狭义国家安全法律为分析样本,可看出立法者为国家安全法设定的体系构建逻辑与功能定位。以“国家安全重要领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统筹发展和安全”三项构建逻辑为依据,可从内部限定国家安全法体系边界的可能范围。从功能定位看,国家安全法的调整对象是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及容易转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般安全问题相关的社会关系。我们可据此从外部限定路径方面区分国家安全法与其他法律。结合这两种路径,可使国家安全法在动态扩展中明晰其边界,逐渐发展为更成熟的独立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7.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研究发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时代新人”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和深化拓展三个阶段。当前,在“时代新人”这一主题下共形成了四大热点论域,分别是以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为基本类别的出场逻辑研究,以主体构成和主体性研究为主要面向的主体研究,以基本素质、精神状态、使命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内涵研究,以理论、实践为主要维度的培育路径研究。在对“时代新人”研究形成初步总体认识的基础上,未来研究应立足现代化进程、着眼互联网发展、注重研究力量整合,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拓展。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体现在制度、理论和行动三个层面,高校国际学术会议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行动层面重要的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国际学术会议依然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是高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学习者的自主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主性发展。自主学习中教师自主的实现应通过进行教学反思,开展行动研究和建立学习型组织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特质,社会工作理论试图将专业理论建构与干预方法的实践性结合起来。研究从实践逻辑出发,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做出另一种阐释,认为其经历了病理学实践取向、社会与结构实践取向和生态增能实践取向三个逻辑转向阶段,这种发展逻辑展现出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张力,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国际视角。根植于西方社会价值与文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研究尝试以互构为切入点,从文化、制度和实践激活三个角度构筑一个能动的、生态的本土化交互策略,挖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的实践智慧,提出了一个以全球思维和本土行动为核心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