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翻译“忠实”原则里,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对于源语国文化和翻译文本的忠实。然而,翻译作品的受众是译入国的读者,读者具有最终的裁判权。因此,所谓“忠实”应当把对于译入国文化的忠实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予以考虑。对译入国文化的忠实,主要体现在文化认可、句式习惯、审美感受、情感体认等方面。只有达到既对源语国文化的忠实,又对译入国文化的忠实,才是成功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模因论,特别是对等模因(equivalence), 源语-目的语模音(source-target)为理论指导,研究在感召类文本英译过程中,在确保源语信息传递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目的语读者共鸣,完成感召类文本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文化作品外译需求增强。目前成果显著,但译品质量仍需提高,传播效果仍待优化。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的综观整合性研究,其中生态位原理可应用于对中国文化作品外译和传播的分析。对文化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从译前决策、翻译操作、传播阶段和优化提升四个层面进行生态位考察,得出生态位客观全面认知、拓宽生态位、遵循客观规律、寻求生态位优化等中国文化作品外译和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与外国文学的译入相比,中国文学的译出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从外国文学作品的译入和传播,反观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名人推荐、影视剧作、大众传媒和非翻译方式推动中国文学在域外的传播。影响传播的因素包括译入语国家对外来信息需求的迫切程度,译入语国家对于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和敏感程度,译入语国家对源语国家信息的熟悉程度以及读者的阅读期待。中国文学的译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产出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译本,加快中国文学在域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再叙事,经典文学外译构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叙事。以“再叙事”视角考察《西厢记》英译本,探讨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完成对《西厢记》的叙事重构。研究发现,译者通过对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和人物事件的再定位,引导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经典戏剧《西厢记》的文学与艺术价值。研究旨在拓宽叙事视角的研究范围,为中国戏剧文学外译提供借鉴,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助力推广我国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交际具有不对称性,成人作者处处代表着儿童读者。译者作为叙述者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声音比其他文学领域的译者声音更为显现。通过对《夏洛的网》三译本的比较分析发现,儿童文学译者会依据自己对目的语儿童读者形象的假设、自身的偏好、源语与译入语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制约规范和翻译传统的设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展示自己的声音。由于译者自身的差异,不同译本都会留下特有的译者声音特点。  相似文献   

7.
小说《狼图腾》英译本在海外的发行曾创下英译汉语作品之最。在译本中,译者采取了忠实与操控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忠实传达原作的深层语意,并尽可能保留原作中丰富的蒙汉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又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对小说叙事方式进行修正,并对文本顺序进行一定程度的重组以帮助读者理解。此翻译策略值得译介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时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语言、文化、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专有项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影响其英译的文化因素包括历史因素、宗教因素、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因素、社会发展因素,这些因素常常造成其翻译和理解的困难.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原文读者的反应和目的语读者的反应联系在一起,以目的语文本为重点,以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文化为导向.在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实践中协调运用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音译、直译、增译、减译、改译、加注、意译等翻译策略,将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同时又准确完整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验论的缺陷在于认定翻译的对象只是信息而无力回答"怎样译"的理论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先验的,涉及两个先决条件:语言与文化的悖论、文学文本的信息与言语形式的不可分离性。文学翻译中译入语文本只能近似地还原源语文本的信息与言语形式的和谐统一;由于文学语言具有表达符号意义和完成诗学功能的双重作用,译者的诗学意识方为译艺之魂。  相似文献   

10.
在实用文体汉英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语篇结构进行归化:调整和简化,因为实用文体翻译:在形式上要遵照译入语,入乡随俗;在内容上要忠实于源语,追求功能对等;要以读者为中心,利于信息传递。文章探讨了段落和段落以上语篇结构调整、简化的几种变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对《中国妇女》(英文月刊)的对外传播效果进行探讨,强调宏观语篇信息的完好保留与有效传输是译者关注的焦点,语言的外在形式应服从于总体信息畅通无阻的准确有效的传输需求,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是实现语际翻译中信息等值的必不可少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具有相似的文本功能,但二者在语篇模式和文体特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要使旅游外宣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在语言特点、信息功能方面的差异,从翻译的功能理论角度探讨了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旅游翻译作为一种实用文本翻译,应注重信息传递效果,即原文和译文间信息功能的对等,而非语言形式上的对应。从文化差异的角度不难理解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因而翻译策略应着眼于英汉旅游文本风格上的差异,在译文表达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尽量减少文化信息交流中出现的障碍,实现旅游翻译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文化之间的交融。译者首先要从原语和原作者的角度深入了解原语信息中的文化意象的预设,然后从文化态势对比等跨文化的因素出发,对译入语和其读者的文化预设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考虑文化交际的最终效果,译者可以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适当的修润和创设,在译入语中对原语文化意象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5.
微型小说是小说大家族的一枝奇葩,对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读者,对这种独特文学形式从字面理解其联想意义是不尽相同的。读者的认知语境源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无限性,决定了认知语境的多样性和无限性。于是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信息的解读激活认知框架,经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找到迎合目的语读者心理的文本。本文结合微型小说《威风》一文从认知视角探讨微型小说英译文的标题、人物形象和叙事节奏,以期为翻译提供更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汉英公示语翻译的最佳关联不仅仅是译者的最佳关联,而且应该是读者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性要通过语境效果和推理努力来实现。要想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译者应在准确传达源语言信息的基础上适当增强语境效果,使读者通过最小的认知努力来实现最佳关联。为了达到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目的,译者应恰当地选取借译、仿译、注释性增译等翻译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宣传中国的文化和形象。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切入点,从文本的互文关系挖掘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内涵。因此,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具备丰富的互文知识,特别是文化互文知识,采取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才能确保译文质量。由于归化和异化立足于文化语境之下,二者的结合既可以使译文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又能将源语文化成功地移植到译入语之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韩礼德总结的3个元功能(meta- function)之一语篇功能入手,结合具体实例对汉英旅游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旅游文本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际手段,应根据英特殊的语篇类型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在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文化信息传递的基础上重构译文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的理论框架是一种以译入语文化为主体的翻译研究,安德烈.勒菲弗尔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者以勒菲弗尔的“诗学”观点作为切入点,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顺序三方面阐述晚清译者如何改变原文叙事模式,以适应译入语的文学惯例,满足当时读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以译语为媒介的异质文化沟通活动。优秀译本应能在译语读者中产生与源语读者对等的交际效果。文化的民族独有性导致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历史文化、风俗文化等文化语境因素出现差异,影响翻译顺利进行。通过分析《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探寻译者文化语境重构策略,指出翻译时可通过语篇重构、替代、释义、增益、删减、创译等方法,在译语文化接纳范围内重构文化语境,进而实现译本的读者认同与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