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创造了在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普及通用语言文字的典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成历经拉丁化新文字改革和扫盲实验推行,确立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构建符合国家全局利益的语言发展战略等演进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在演进逻辑上具有民族性和国家性、共有性和共享性、共存性和共生性、决策性和政策性、规律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赓续了数千年,与中华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历史演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互塑的共生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推动了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威化、普及化。国家通用语的基因传承性与通用文字的历史一致性成为凝聚中华各民族的重要纽带,滋养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建语言认同,巩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民族团结、民心相通是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互塑共生性是二者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程燕  肖奚强 《江淮论坛》2022,(3):173-179+193
对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科学保护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于培育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三个瑶族聚居村寨母语使用状况的调查数据,构建多分类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世居少数民族语言保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孩童时期最先习得是母语保持的前提,家庭域是少数民族语言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交际域规定和影响着少数民族语言保持效果;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可以并举共进,积极推广普通话不是侵蚀少数民族语言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语言所具备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是其能够参与贫困治理的根本原因。在乡村振兴中,语言扶贫通过“通语”和“开发”,可以提升贫困群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发展语言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现阶段,一方面需要从强化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发挥信息技术推普优势,针对不同层次需求提供精准帮扶,制定长远规划,整合力量资源等方面入手,继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另一方面需要从加强乡村语言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乡村语言文化产业等,保护开发语言文化资源。以语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语言的交际工具性和人文社会性这两个基本特性的权重正在发展变化。语言的人文社会性逐渐衰弱,而语言的交际工具性需求则在显著上升、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巳经成为各民族人民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疆的双语教育,一方面保障各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一方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又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王向豫 《河北学刊》2014,(3):187-190
新中国成立以后,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成为中国当代语言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以政治学的国家主权作为研究视角,分析当代中国通用语的确立和选择对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确立国家通用语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根本保障,合理选择通用语,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既要遵循其制度变迁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路径,又要防止陷入一种低效锁定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具有独立性和依附性、至上性与广泛性、人治性与法治性等内在紧张,并形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锁定性路径。因此,在遵循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要着力破解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变迁中形成的低效锁定的依赖性路径,才能推进当前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因情而生,由情而发,它把人类真实的、抽象的情感化作独特的、超常规的语言文字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传递着科学语言无法传递的情感体验.科学语言遵循理性逻辑规律,艺术语言遵循情感逻辑规律,即相似同一律、相关替代律、自发偶然律、自由创造律.情感逻辑规律很好地诠释了艺术语言辞表与辞里的变异,使人们对艺术语言的理解与欣赏有理、有据.关注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的双向研究,人类驾驭自然语言的能力才会增强.  相似文献   

9.
不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因为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的区别具有不同特点.早发资本主义国家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呈现出滞后性、被动性和剥削性的历史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中,要遵循历史逻辑和时代要求,依托后发优势,确立系统性与同步性、主动性与发展性、互利性与内生性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徐真华 《学术研究》2022,(1):172-176+178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自回归祖国以来,占据主体地位的应用语言仍以英语、葡语和粤方言为主,普通话在教育教学实践及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语言实践中一直处于边缘境地,特区政府虽有普通话推广政策出台,但执行力度、应用结果皆不甚理想。如何在保护区域性方言的前提下,从国家主权、国家意识的高度逐步确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港澳两地的主导地位,这已成为再造两地中华民族价值体系、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亟待考量的基础性、导向性问题。据港澳两地的语言使用现状,可见语言对国家认同、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主体多样"语言政策的认知、语言与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人文港澳"文化力量等三个方面,语言对策建议从服务国家安全与港澳两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通过立法形式确立“首违不罚”制度,这是推动人性化执法和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性举措。但由于相关立法实施时间较短,所以理论上对“首违不罚”制度缺乏统一认识,实务中各执法部门适用“首违不罚”制度缺乏统一标准。特别是对“首违”的界定和适用均有所不同,从而导致裁量结果差异较大。“首违”的界定和适用,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和比例原则,以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为基础,从时间要素、首次认定、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再犯情形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认定和适用,从而促进“首违不罚”制度发挥功能作用,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推行柔性执法,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和谐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同步实现语言的和谐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国家的战略大事.本文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认同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生态与城市语言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语言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廖奕 《兰州学刊》2012,(12):192-195
法治指数是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Rule of Law)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和评估体系。地方法治是国家法治原则和基本法治制度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法治理念与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微观创新。在已有研究与实践成果基础上,建构地方法治评估体系,并对每一项指标予以操作性细化,对于中国法治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西藏山南农牧民使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频率低,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有相当的热情又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教材适用性较低,教育培训力量薄弱。提升山南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应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宣传力度,编写适合农牧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汉藏双语教材,建立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创新培训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营造农牧民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发布以来,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语言价值观念,使中国的语言文字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意义。为了提高对语言文字法的科学认识,我们从和谐理念、宽容理念、平等理念、自觉理念和国家安全理念等几个方面讨论语言文字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准确把握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促进二者的良好衔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顺畅运行的重要一环。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定性为软法与硬法、社会法与国家法、愿望道德与义务道德的理论观点,对我国治理和法治实践缺乏解释力。现代法治精神内核是规范公权力,“制度之治”是法治的核心要素及“中国之治”的根本特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共同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双轨并行”型制度架构,应遵循统分结合、平等互促、合理转化的原则,从制度的理念、内容、形式全要素、全过程地促进二者衔接协调,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制度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7.
法治秩序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法治的提出,反映了法治建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因而必然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特征,这也为法治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所证实。法治民族性的载体就是法冶多元与多元结构,法治多元结构及其变量构成法治民族性的主要内容,而其基础则为人的灵性、德性与理性,人性是构建法治秩序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阮海波 《兰州学刊》2023,(12):61-74
收集返贫监测信息是国家贫困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算账是获取返贫监测信息的过程。国家需要的精准化返贫监测信息在实践中走向了模糊化。基于多重制度逻辑分析发现:国家遵循政治逻辑,旨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基层政府遵循行政逻辑,通过提高人均年收入水平实现晋升锦标赛;脱贫户遵循经济理性逻辑,在算账中降低人均年收入水平以获取扶贫资源;村干部遵循实践逻辑,在算账中采取权宜性策略。基层政府的行政逻辑与脱贫户的经济理性逻辑之间存在张力,村干部为调适两者的张力在基层政府与脱贫户之间寻找平衡点。返贫监测信息的模糊化是多重制度逻辑相互作用的结果,赡养费所具有的可伸缩性、可操作性与灵活性使得算账结果更具有模糊性。基于此,应推动基层政府价值理性复归,超越其工具理性;健全监督机制,推动返贫监测信息的公开化,约束村干部的自由裁量权;塑造道义小农,弱化农民的经济理性,进而推动返贫监测信息走向精准化以实现国家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推普"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伯慧 《学术研究》2003,(12):148-150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的形势下,为使“推普”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宜在 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思考: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总结经验,研究“推普”的相关问题;进一步 做好普通话测试工作;关注语言发展与语言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语言规范是任何语言都必须具有的。但语言规范又都不能脱离语言应用和语言发展的实际。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规范是针对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全民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而言。某些在一定范围内通行的行业专门用语 ,影响通用语言的规范 ,不必加以考虑。当前网络上的某些稀奇古怪的语言现象 ,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业用语的性质 ,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行业用语。这些稀奇古怪的语言文字随时都可能进入千家万户 ,我们必须加以分析 ,分别不同情况 ,认真对待。当前广告用语中出现的无视语言规范、乱改成语和习惯用语的现象 ,属明知故犯 ,是有意践踏通用语言规范的行为 ,理应受到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