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包括"诉讼职权意义上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和"监督职权意义上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继续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所共同遵守的规程或准则即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其兼具二者的属性即具有检察监督和羁押救济的属性。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具体包括羁押的合法性、羁押的合理性和证明羁押理由的事实的存在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羁押替代性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的双重作用,具有适用上的正当性和优先性。适用羁押替代性措施时,应当遵守无罪推定、程序法定、司法审查、比例性和程序参与的原则。从与羁押的关系而言,羁押替代性措施旨在通过非羁押措施来实现对羁押的有效控制,因而羁押替代性措施的原则,也就构成对羁押进行控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但法律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具体实施措施,还存在审查主体不确定、审查内容不具体、审查方式单一等问题,应当建立审查批捕过程中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设立统一的审查批捕部门,规定批捕必须听取辩方意见,引入听证模式,同时完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羁押率畸高不下、未决羁押还不能消除的司法背景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具有重要的人权保障意义。从现有立法层面考察,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可依职权、依职责以及依申请启动。审查时应以逮捕的条件为主要标准,兼顾适用缓刑的条件、羁押事实的变化,重点审查是否存在不当羁押。  相似文献   

5.
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全程监督逮捕、防范逮捕筹码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存在因法律规范不统一而导致审查主体混乱、审查程序不规范、审查依据缺乏量化标准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当前亟待厘清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回归逮捕的强制措施功能、健全羁押必要性审查配套制度,并以取保候审条件、逮捕条件为参照设置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量化指标。此外,应当关注依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提出次数以及在羁押状态下进行精神病鉴定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基本理念,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建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对该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程序设计。但是,从《刑事诉讼法》修改前捕后羁押监督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与相关制度的联系、区别来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功能定位和程序完善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论比例原则在基本权利保障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比例原则与基本权利的保障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体现在,比例原则是对基本权利进行限制的实质性要件。这意味着,任何对基本权利构成妨碍的干预措施,必须要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在实务中,判断一项基本权利的干预措施是否逾越了比例原则的限制,需要依"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狭义的比例原则"这一流程,并对照比例原则的适用标准进行检视。  相似文献   

8.
论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的适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产生于西方国家并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因其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运用。文章在论证比例原则的涵义、功能和科学性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行政法实践 ,论证了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适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逮捕在我国是一种审前羁押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刑事诉讼的进行,但逮捕措施如被滥用,必将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为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引入了逮捕必要性条件.但逮捕必要性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对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效果还不明显和均衡.我们有必要建立完备的逮捕必要性审查制度,对逮捕必要性条件的证明、审查、评估等方面进行规范,从而更好地体现出逮捕必要性对保障人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主要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方面。在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行政法治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例原则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但我国大陆地区对比例原则的运用还局限于自由裁量权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力推行的捕诉合一办案机制,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观点对立。捕诉的具体程序设置、权力运行由于受到我国目前检察权性质不明所限,因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宪法基本权利保障并非捕诉合一或者捕诉分离就能够力行解决。比例原则的引入就为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在逮捕权、公诉权的适用,完成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权利利益侵害达到最小限度的制度预期。  相似文献   

12.
比例原则是约束行政裁量权,保障公民权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秘密的认定要求定密主体依照保密范围进行判断与裁量,因而存在大量的自由裁量空间,引入比例原则能有效规范定密权的行使,协调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为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权提供必要的保障。本文通过阐述在国家秘密认定过程中适用比例原则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比例原则在国家秘密认定中的具体适用以及适用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未决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在刑事诉讼中对未决羁押采取审慎态度和严格法律控制的一项制度,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未决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分为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不同的情形下未决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主体和审查启动主体有所区别。未决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标准是该项制度的关键问题,辩护律师充分参与未决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是该项制度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羁押理由与羁押事实的区分是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逻辑前提,无罪推定原则是其理论基础,无罪推定原则项下之法定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两项子原则为必要性审查提供了结构性的判断标准,羁押事实之特殊性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羁押必要性审查涉及合法性审查,但两者仍有所不同.在法律判断上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涉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人权保障价值追求应当成为其价值判断之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首次确立了检察机关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这是我国现行逮捕羁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强化检察监督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刑诉法对这一制度规定得过于笼统、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检察机关在具体的侦查监督工作中如何把握、实施该项工作制度是一个难点。因此,笔者试图结合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精神和检察实际工作,探究这一制度入法的背景及理论、实践基础,进一步探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构建,旨在使这项制度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比例原则是德国首创的行政法原则,有不少国家予以运用。它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相称性原则。该原则的价值在于从权利的基本性质和法治国的实质精神出发,对行政权进行有效控制,体现出法的正义。在我国行政诉讼中将其作为司法审查的标准,可以缩小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提高审判的可操作性和司法权威性,有助于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条款对行政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存在难以把握、不易操作的缺陷。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精髓所在,是行政法规范的核心、灵魂,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之一的比例原则,在行政审判中可以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运用比例原则中的适当性、必要性、比例性三个子原则来对行政裁量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较为直观、可行。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的刑诉法,从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权利的角度,设置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并通过条文将该机制设置成为一种动态性的常态机制,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侦查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侦监部门负责,监所可以提供建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侦监部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本篇试从几个角度探索完善该机制在侦查阶段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侦查阶段超期羁押问题相当严重。其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羁押期限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反思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立法规则的合理性,并运用比较法就相关的立法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超期羁押是审前羁押制度不完善的集中体现,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侦查权行使缺乏司法控权。借鉴西方国家司法审查制度中的优秀经验,建立我国对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包括对强制措施的审查和对羁押期限的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