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日南国》2010,(16):44-45
“退休”理由一:回家,享受生活的美好 林娜说自己“退休”那天,觉得阳光特别灿烂,“走出气派的办公楼,一出大门,我就做了三次深呼吸:解放了!”林娜30岁就做到外企总会计师的位置,可正是由于这种“高”职,让林娜觉得“冷”——薪水固然可观,压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在连轴转。  相似文献   

2.
就从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讲起吧!一个小男孩看见一只将要出壳的小鸡,觉得它那小小的嘴啄着蛋壳会很痛,就“帮助”那小鸡把蛋壳剥了。他得意地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连连摇头严肃地说:“孩子,你做了一件傻事!这样小鸡会死的!啄开蛋壳自己钻出来,是小鸡生活下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宋涵 《今日南国》2014,(11):41-41
一个人说的话,其“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且不论是否真的是真理,我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相似文献   

4.
我下岗后就下海经商,摸爬滚打了一段日子,感到自己不是经商的料,实实在在苦恼了一阵子。后来我经过就业局招聘考核,有幸被分配到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做劳动保障工作。上岗第一天,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对做这项工作一点底都没有。接待我的就是社区书记兼主任谭竹青老人。因为我家是东站十委的老住户,一见面,谭奶就对大家说:“这是咱委长大的孩子,大家要支持他的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很重要,你一定要做好。”我都30多岁的人了,谭奶还叫我“孩子”,让我心里热乎乎的,七上八下的心情顿时踏实下来。第二天我一上班,看见谭奶已经比大家提前来到社区…  相似文献   

5.
“我的工作就像洗不清的煤球!”一位刚做财务不久的年轻人这样抱怨自己的工作。她觉得整天面对的数据实在太枯燥、庞杂了,似乎永远都算不清楚。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她把工作看作是一个沉重负担,觉得每天都难以打发。“我把我的工作看作是一种艺术!”一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4,(5):36-36
上海市一读者来信问:最近我发现儿子有点怪,他的床下藏有妈妈的乳罩、丝袜,有时孩子还把这些衣物穿在身上。医生让把孩子带来,做些详细检查,可我觉得孩子太小,看医生怕刺激孩子,就没当回事。前不久,我又找到医生说,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不知羞耻的“流氓”,经常逃学不算,还专偷人家  相似文献   

7.
“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的写意,是陶渊明的情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箴言,是李绅的顿悟。许地山在吃着母亲收获的落花生时,感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吴伯箫种菜时认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一畦菜就是一首清新的诗”。这些优美诗句、感人哲理的得来,无不是诗人、作家对劳动的亲身参与和细致的观察体验所得。难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一书中认为:“劳动与情感——美感教育的统一是这样达到的:人通过劳动来认识世界,创造了美,从而就为自身奠定了对劳动、创造、认识的美感。”(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9页)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孩子因祖辈、父辈的过多呵护,很少参与劳动,这不仅使孩子淡化了劳动观念,得不到适当的锻炼,还减少了他们参与实践的机会,抑制了孩子的生活情趣。因而,在孩子的作文里很难见到劳动的气息就不足为怪了。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很丰富,但精神生活却很枯燥,适量的劳动能从另一个侧面使孩子得到放松。  相似文献   

8.
我的个性,就如标点符号一样的生动有趣。省略号与泪珠“……”你难道不觉得这点点相缀的省略号是多么像“扑簌”不止的泪珠?反正我觉得。哭,并不代表人软弱,我们不该为‘哭’而感到羞愧!我的生活中似乎都有哭。一次,我家的狗狗被夏天那猛烈的骄阳晒死了。我听到这消息,就好像被人用铁锤在我头上狠狠地敲了一下,我躲在房间里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还说“:狗狗,你死得好惨啊……”我足足哭了两个多钟头!要知道,上幼儿园,狗狗陪伴着我;做作业时,狗狗守侯着我;周末玩耍,狗狗成了我的保镖;在家寂寞,狗狗陪我做游戏……破折号与犟劲说我身上有一股…  相似文献   

9.
<正>“我这一生有3件事情很满意,一是上世纪8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看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三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高兴啊,可是我自己觉得做得不够,还想为党做些什么,心有余力不足啊!”面对采访,李识海感慨地说:“党对我太好了,儿女想不到的,党为我们想到了。”  相似文献   

10.
齐林卫 《社区》2004,(11):26-26
“五一”长假期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曙光街道办事处29名机关干部沉到社区“换位体察”:通过做一天社区工作者,体验社区服务工作;做一天社区保洁员,体验社区保洁工作;与特困户生活一天,体验特困户生活艰难;在社区个体私营企业当一天服务员,体验业主创业艰辛。 在东北师范大学社区,“社区保洁员”小组的3名成员早上6点钟就冒着小雨上岗了。身着保洁员工作服的街道城建科内勤孙玫说:“我们有时加几个班就觉得很无私,是在奉献,可社区保洁工作要求昼夜保持,在保洁员头脑中压根就没有什么加班概念,而且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真是太辛苦了!我…  相似文献   

11.
人,真的应该珍惜校园时光。回想自己在“象牙塔”里这四年,我觉得那时每天都是那么单纯、那么快乐,似乎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对于许许多多的事,我都认为可以以后再说,以后再做,但是,又恰恰是似水的时间打破了这些美好的借口……  相似文献   

12.
“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 “我觉得有许多民国国民而是民国的敌人。 “…… “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然而又不是故意的。 “我觉得什么都要重新做过。”  相似文献   

13.
被逼入行,却将广告做得风生水起:讨厌束缚,却成为了公司的一家之主:不喜应酬,却广为业界认可;几经坎坷,却仍笃定如初……在高峻看来,活着,是一种人生态度。“其实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能挣几个小钱,还能有个公司使得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学生聚在一处,我觉得这就是生活,我想要的生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竞争激烈的广告圈,高峻是一位诗意的栖居者。  相似文献   

14.
第一道就是“语言关”。出国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英语不错,不仅能笔译,还当过兼职的英语教师,“语言关”对我来说早就属于“过去时”了。但是出国之后,我很快发现真要与外国人沟通还有很大的语言障碍。在中国时,我觉得老外说的英语都挺好懂的。怎么一到了国外,这些老外说的话都变快了,变得含义不清了?这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常常觉得文章只有三种,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讲话,再其次是向许多人讲话。第一种包含诗和大部分纯文学,它自然也有听众,但是作者用意第一是要发泄自己心中所不能发泄的,就是劳伦司所说的“为我自己而艺术”。这一类文章永远是真诚朴素的。——朱光潜我以为,丰子恺的散文恰是属于朱先生所谓“自言自语”式的、“最上乘”的那一类,是永远“真诚朴素”的文章。丰子恺写随笔,始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七五年他逝世,共经历了五十年之久,而坦白率真、一无矫饰的文风也就贯穿于他半个世纪的创作中。无论是在纷纷扰扰的二、三十年代,还是在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是在欣欣向荣的建国之初,还是在文革蒙难阶段,丰子恺的一支笔从来都真言  相似文献   

16.
杨荣  孟谦 《社区》2001,(3):54-56
魏伟是个理想主义者,爱做梦。这句话是不错的。毕业于河南省南阳市成人中医专科学院的魏伟,原来的梦想就是要悬壶液济世。可魏伟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才能没有被发现。从1993年开始,他开始从事中药材营销,但是商海叵测,平生做的第一笔生意就赔进去一大笔钱,“我那时间可真像一个流浪汉”,魏伟自嘲地笑笑,1997年6月26日魏伟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17.
我是班里的“第一名”,我的外号就叫“第一名”。妈妈每次开家长会回来,总是笑嘻嘻的,因为老师表扬我,令她觉得很有面子吧。 但我很想当个坏孩子,就像电视、报纸、小说里的那样。我们会逃课;会在深夜父母都睡了的时候,悄悄的上网,玩个通宵;会拿着大把大把的钞票,上街去买那些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会不顾别人的眼光,做最真的自己。  相似文献   

18.
杨荣  孟谦 《社区》2001,(Z1)
季节不会随风飘走,梦想从来就是通向未来的隧道 魏伟是个理想主义者,爱做梦。这句话是不错的。毕业于河南省南阳市成人中医专科学院的魏伟,原来的梦想是要悬壶济世。可魏伟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才能没有被发现。从1993年开始,他开始从事中药材营销,但是商海叵测,平生做的第一笔生意就赔进去了一大笔钱,“我那时可真像一个流浪汉”,魏伟自嘲地笑笑。1997年6月26日魏伟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19.
今天看娱乐新闻时,娱乐圈才女伊能静说了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不要求自己做第一,只要求自己做唯一。"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它不仅适用娱乐圈,更适用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慈祥的大人间一个天真的孩子:"你的学习怎么样?"孩子骄傲地扬起脸说:"我考了第一名"或"我考了双百。"那得意的神态和心态让我心碎,小小的年纪就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时时刻刻用第一来要求自己,心里有多累,没有人知道。即使考了全班第一,会是全校第一吗?即使是全校第一,会是全省、全国、全世界第一吗?  相似文献   

20.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而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的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试第一,你高兴什么?记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一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