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有力举措。当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已影响其素质提升,高校应认真分析现状,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把劳动教育编入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开展好实训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教师劳动作为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除具有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外,还具有真善美统一的精神价值,这是教师劳动达到的最高境界。教师劳动蕴含着真,教师传播、维护、追求、享用真理,这是教师劳动价值的非功利特质,教师劳动与真同义,失真即失去劳动的意义;教师劳动包含着善,教师爱学生、爱社会、爱人类.体现了对善的追求;教师劳动体现着美,主要有人格美、艺术美、形象美等。“师者.真善美也。”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业劳动按功能可划分为附带的生产性劳动、纯商业劳动、管理与开发性商业劳动三大类,目前最高级的商业劳动是第三大类之后者。商业劳动有无可能创造价值,其过程与状态如何,宜细部不宜粗工。执狭义,以单个商品的增值说起,以特定商业企业的总价值量说起,有创造价值的也有不创造的;执广义,现代商业劳动无一例外地创造价值。"商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既是个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而深远的实践课题,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它是一个亟待践行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劳动精神是依据因劳获义的原则建立的文化价值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精神内涵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劳动精神培育有重大意义: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来看,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从价值观的养成来看,能引导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从教育的培养体系来看,有助于形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从经济发展来看,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大军。目前高职院校劳动精神培育面临着劳动精神缺失、劳动主体割裂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和家长形成多方合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劳动实践路径等多方入手加强劳动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引导激励公务人员最大限度地生产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价值和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6.
非生产性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劳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有形财富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无形财富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和产品的实现形式、产品的交换方式相联系的。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都可以是形成价值的劳动,也可以是不形成价值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印秀杰 《东方论坛》2003,(3):111-11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它创造性地指出了劳动是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源泉。然而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 ,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在形态上已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科技劳动已成为第一生产劳动 ,经营管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态 ,精神生产和服务业劳动也日益重要。这些新的劳动形态越来越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正确认识劳动形态的变化 ,适时调整劳动政策 ,使新的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得到事实上的承认、保护和激励 ,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价值意蕴,其课程实施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困境。劳动教育亟须创新课程实施形式,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项目式学习是符合劳动教育课程和中小学生特点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突出真实的情境,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强调深度探究与合作,注重学生的成果导向与评价跟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具有学习的共性,这种共性可恰当运用于劳动教育之中。通过将劳动教育与项目式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弥补劳动教育浅表化之不足、破解劳动教育实施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具体而言,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1)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2)设计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与合作;(3)注重学生的成果导向;(4)提倡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9.
“劳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历史的变化中自我完善。文章从演化史的角度,论述了劳动史的三次大变迁与四个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劳动与人类的休闲、睡觉、玩乐浑然一体,是一种自发状态;农业社会,劳动获得独立品格,并有了繁杂的社会功能;32业社会,劳动组织化,并有了符号价值;消费社会,劳动符号化,并有了自我再制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服务劳动的性质对正确认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与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服务劳动也是一种生产性劳动,也要创造价值;但其价值创造有其自身的特点.从马克思服务劳动价值理论出发,结合当代服务业的新特征,分析当代服务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财富是劳动创造的,但不是任何劳动都能创造财富,付出同量劳动,创造的财富多少也是有差别的.经济管理,就是谋划和组织劳动,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研究管理,务必对"劳动"这一概念有一个全方位深入的认识.认识"劳动"应包括劳动的定义,劳动的两因素,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决定劳动效果的因素,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正向劳动与负向劳动,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劳动目的与劳动效果,劳动与自由活动,有效劳动与无效劳动等.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从异化到回归、从祛魅到超越、从坚守到创新的重要途径。明晰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理念是开展教育对话的前提,其理念具体表现为以整体主义为灵魂的劳动教育课程全局观、以实践导向为准则的劳动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以自主创新为追求的劳动教育课程价值观。依据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理念,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策略具体表现为:由各自孤立走向动态联系的课程要素生成、由形态单一走向形态多元的课程结构共生、由生活匮乏走向回归生活的动态课程实施、由学用脱离走向学以致用的课程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商业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的观点有一定局限。本文认为,不论是运输、保管、包装亦或售卖,商业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商业劳动作为生产性劳动,其逻辑限度表现为对产业劳动的最终依赖性和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商业劳动有寄售制、包销制、连锁制、租赁制等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对学生、高校、社会都极为重要,有广泛的综合意义。劳动教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促进作用。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总体教学计划,坚持校园公益劳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选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城学生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的有酬劳动参与率下降7.75%,并未显著影响有酬劳动时间,并导致非农劳动参与率提升11.28%。(2)机制分析表明,上述结果是由农村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调整产生的,市场劳动主要承担者倾向于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家庭劳动主要承担者则倾向于退出市场部门劳动或以陪读为目的进入城市地区参与非农劳动。(3)在不同就读阶段、流动范围和代际结构情境下,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基于此,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农村陪读家长就业扶持、不同情境的差异化帮扶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 ,但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其涵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劳动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自然美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才能完成,扬弃异化劳动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来构建和谐劳动。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延续。新时代加强劳动精神培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将学科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自觉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激励学生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价值追求。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劳动认知弱化、劳动态度偏失、创造性劳动能力不足等劳动精神缺失的现实境况,既有多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折射出当前教育生态的失衡和学校劳动教育的缺位。对此,必须从扶正育人目标、强化思政劳育、弘扬劳动文化、健全评价体系等路径,把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将劳动精神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厚植劳动精神培育的文化土壤,推动劳动精神培育常态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 ,发展、完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而不是要否定劳动价值理论 ,也不是给按生产要素分配寻找理论根据。在科技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生产劳动的内涵应当扩展。但劳动仍然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相似文献   

20.
对劳动的评价从古希腊开始就包含着对部分社会劳动或职业的轻视、否定态度 ,这种态度与各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条件 ,特别是财富观念有关 ,并且每种劳动观 ,有过积极作用 ,但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本文提出 ,对劳动的评价要有时代观念 ,特别是应有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和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