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宇宙的形成标志着社会数字化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也势必会引致对当前政府数字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创制。技术叙事中有关未来治理的想象,以及现实中基于商业资本运作下的“游戏”超域效应揭示了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可能性以及前景。以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的上下衔接为基础,提出了以“原理-模式-载体-效能”为线索的逻辑理路。其中,元宇宙支撑构建的数字技术—经济混合规律体系作为治理原理为政府数字治理创新提供了原动力,而发展出的新型数字情境治理模式以“置换”和“仿拟”逻辑赋予了主体“在场”能力,并构建“自由人联合体空间”作为载体强化数字治理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最终实现以秩序正义为核心的治理效能。从当前政府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出发,构筑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总体方略:包括锚定真实治理需求、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以及耦合数字平台建设3条赋能路径,并形成以重点项目牵引、多元主体联动、多样智能治理连接、复杂智慧体系融入为特征的行动策略。未来,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关键还在于重视“脱域”视界下政府数字治理制度的逻辑转换,强化“游戏”情境下政务平台公共性的保障,以及警惕“超真实”符号世界的内生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并追问元宇宙如何在可预见的未来延续和复兴技术治理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技术快速的升级迭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为智能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智能治理成为智能时代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从智能治理的内涵出发,搭建智能治理的生成逻辑和分析框架,以“渗透-传导-扩散-集成”为逻辑主线,阐释智能技术与治理体系互嵌并生成智能治理的过程。研究发现,智能技术在治理理念层面的渗透,催生了政府整体性和协同化治理理念。在智能技术传导的过程中,治理要素呈现出治理空间由实体办公到场景仿真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场景等方面的突出转变。治理体系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既表现在自上而下的建章立制,又体现在自下而上的用户参与。治理效能则是衡量治理主体、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价,治理效能的升级为主动治理和精准决策提供可能。南京“数字城管”体系的智能化也充分证实了智能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解答何为“智能”的同时还重点关注了何以“智能”。随着智能技术与治理实践层面的结合与日俱增,治理主体智能、治理过程智用和治理效果智治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智能治理效能的有效生成,因此,需要形成“重塑治理流程以赋权-技术驱动以赋能-多元协同以赋智”的治理格局,最终实现智能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已然成为新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结合数字治理理论和赋能理论,通过对福州市鼓楼区“一线处置”社会治理改革的实践考察,描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数字技术赋能的一些实际情境、动态过程和多元网络,尝试搭建数字技术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之间“赋能关系”的分析框架,挖掘其生成逻辑与运作理路。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包括技术赋能、结构赋能、情感赋能三个维度,围绕资源整合、治理闭环、规则约束、权能平衡、协同共生、动力激活、情感扩散等内容,为打造高质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治理数字化开启新纪元。社会治理数字化以数据平台为关键基础设施、以数字技术为重要驱动力、以数字政府为领导核心,帮助解决我国城市治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并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赋能。当前,社会治理数字化创新面临多元主体自觉性不足,协同不充分、治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发挥作用一般、人才培养机制滞后,数字人才短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难度较大等现实困境。为此,应采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数字化治理,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等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城市数字精细化治理模式是解决城市发展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人本—技术—决策理念视角,借助csQCA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确立群众主体地位、关注群众需求、注重群众参与、数据和网络配合、主体互动平台、评估治理风险、输出治理对策7个二级变量。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个案,通过构建影响其数字精细化治理成效的理论模型,探究以“智慧大脑复合联动”为特色模式的数字精细化治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数网协作主导杭州市上城区城市智慧治理,其余6个解释变量均不能构成推动地区数字精细化治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亟需立足于“人本赋源”“技术赋能”“政策赋效”三大维度,更新城市数字精细化治理策略,开辟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2022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竞相问世,标志着智能传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全球治理文化转向的背景下,智能传播在全球文化治理中兼具手段与对象的双重角色。智能传播以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强大而便捷的内容再开发、加工、生产和传播能力,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翻译能力,表现出强技术赋能效应而被视为全球文化治理的新手段;与此同时,由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数字殖民、数据与算法偏见、虚假信息等问题,智能传播自然成为全球文化治理的对象,需要从技术伦理、政府规制、行业监管、媒介素养等方面规避和防范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数字赋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为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赋能海洋综合执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有效突破地域、科层、部门相对分化障碍,聚焦智慧化、科学化海洋综合执法决策,助力海洋综合执法迈向高层次协同阶段。2018年以来,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在体制、机制和数字赋能方面进行创新实验。但总体而言,上述体制机制创新仍是传统意义上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综合,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局限性。海洋综合执法的理想化效能遭遇阻滞,亟需借助数字赋能超越当前局限。然而,数字时代的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创新仍面临传统路径依赖、数字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数据壁垒、数据安全等挑战,尚需数字赋能的体制机制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川南林镇的治理创新实践,结合授权赋能理论,从结构赋能、心理赋能与领导赋能三个维度阐述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基层政府通过结构赋能即优化治理模式、重塑治理方式、创新治理理念和打造治理平台,为其实现有效治理提供制度支撑;通过心理赋能,将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有机结合,以增强各主体的效能感及其参与治理的内在动机;通过领导赋能,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以促进其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应从优化治理结构、强化治理激励、增强治理能力等维度进一步促进基层政府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与乡村治理的交叉融合,不断孕育新的治理形态,催生新的治理手段,创新人的治理理念,引领治理方式的变革,在推进"三农"现代化、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一项涉及乡村科技资源配置、制度保障、主体能力建设等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就要不断优化乡村科技资源配置,加强乡村科技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乡村治理制度供给,强化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的制度保障,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主体结构,加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多措并举形成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IT技术的综合集成运用,元宇宙将促进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联接与融合,提升人类实践活动的交互性和沉浸感。乡愁旅游是乡村旅游的新形式,元宇宙在打破时空限制、进行技术赋能方面的优势为乡愁旅游空间的重构和业态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探索利用元宇宙的AR、VR、MR等技术通过以虚补实、无中生有、实幻交织的方式可以打造出多层次和全时空的乡愁旅游空间,元宇宙也有助于推进乡愁旅游融合化、游戏化和社交化的业态创新,形成更具交互性和沉浸感的乡愁旅游产品。元宇宙与乡愁旅游业的结合,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本身的转型升级,也将助力乡村人才回流,非遗传承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开发出更能满足人们乡愁情感的文旅产品,以文旅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在新发展阶段,数据要素化和社会经济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技术革命加速推动人类经济活动向多元经济空间拓展,数字治理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关键路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智治性是数字治理驱动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可以从规划编制、城市大脑、城市群安全防控、中心城市决策体系、中小城市场景开发等方面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数据驱动创新、打造高品质数字社会等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协调技术与组织关系是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的基础性问题。数字技术在实现政府治理“赋能”的同时,亦带来了“负能”效应,要求我们对数字治理进行系统性再思考。“数字负能”并非仅由技术因素引起,而是源于技术需要同它所嵌入的科层体制这一对复合要素之间的错配。鉴于此,拟在技术—组织研究范式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技术—科层体制—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系统阐释技术需要与科层体制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发现,不同的技术形态意味着不尽一致的组织结构要求,技术应用困境源于科层结构体系与数字技术应用的对接失败。为此,须从技术和组织的良性互动出发,通过技术创新与体制调整,有效防止“数字负能”等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3.
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业中初显潜力并被逐渐运用到更广阔场域,特别通过“技术加持”的城市绿色治理实践,正生成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城市虚拟数字空间和物理实体空间的虚实映射,经由技术赋能的城市绿色治理优化,形成绿色治理从狭义到广义的效能提升。放眼全球,日本、英国、德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同样着眼数字孪生技术与城市绿色治理的有机结合,探索数字孪生作为应对发展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治理创新的技术重点。聚焦国内,数字孪生技术加持城市绿色治理的中国宏观“归纳”,可典型地彰显于苏州、北京、贵阳三个城市的微观“演绎”,并形成可推广的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创新应用推动了城市基层治理变革,数字技术如何作用于城市基层治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基于技术嵌入理论视角建构结构嵌合-关系重塑的分析框架以揭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底层逻辑,并结合S市Z街镇一网统管的治理实践进一步剖析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结构嵌合重塑权力运行机制、柔化条块分割边界缓解城市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困境;通过关系重塑链接政社边界及联通部门界限促进基层协同共生网络的形成。此外,综合S市一网统管赋能基层治理的调研材料发现,数字技术在赋能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还存在数字悬浮政民互动实效不足等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教育是元宇宙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分析当下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为其走进教育场域所提供的条件,挖掘未来元宇宙与新闻传播教育深度融合的潜力,创新性提出元宇宙赋能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进路。但需警惕元宇宙带来的资本性威胁、成瘾性风险、数字殖民等方面的挑战,并对此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提出应从国际协调、国家干预、企业治理三个层面进行治理,为探寻新闻传播教育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数字赋能政协协商是政协履职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数智化运行的新型协商形态。本文以数字赋能为论域,阐释了数字赋能政协协商的内涵与效应,梳理了数字协商的推进历程,并以浙江省、湖南省数字政协建设为案例样本,从理念、平台、体系三个维度总结数字政协建设经验,揭示其在体制、技术、数据方面存在的不足。客观地看,当前数字赋能导致了协商的形式主义与“数字悬浮”;加剧了协商主体的分化;扩大了“数字鸿沟”;产生了“数字异化”等算法黑箱问题。因此,要构建数字协商机制,提升数字变革保障力;加强数字技术建设,推进数字有效协商;加强数据治理,发挥数字协商效能。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治理方式变革成为提升城乡治理共同体韧性的全新范式。立足数字赋能韧性城乡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作用机制,提出“融”+“集”社会治理共同体、“促”+“提”经济治理共同体、“规”+“推”环境治理共同体、“控”+“管”应急治理共同体的多元创新框架。从以精细化为着力点,加强数字乡村部署;以信息化为推动点,赋能数字治理决策;以质量化为实践点,推动智慧农业转型;以持续化为发展点,构建城乡治理保障体系的角度,提出数字赋能打造更具韧性城乡治理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入应用背景下,数据赋能政府治理创新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数字政府建设的主线。然而,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绩效提升的路径如何与政府治理结构、外部行政环境有效调适仍是亟待探讨的关键问题。基于资源基础、公共价值管理和行政生态理论,采用中国286个城市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机制分析与异质性分析后发现:(1)数据资源和组织资源显著提升了政府治理绩效,组织资源强化了数据资源对政府治理绩效的提升作用;(2)数据开放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了政府治理绩效,创新能力强化了数据开放对政府治理绩效的提升作用;(3)行政生态是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绩效提升的主要边界,在不具备行政生态优势的地区,组织资源的调节作用显著,但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推动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绩效提升,对内要把握好数据资源和组织资源的统一关系,对外要积极提升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和多元主体创新能力,还应特别关注自身行政生态,选择合适的路径实现数据精准赋能。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代虽然加剧了城市风险治理困境,但也孕育了数据治理这一新型公共治理模式,为城市韧性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数据治理机构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韧性,年平均效应达3.43%,数据赋能效果明显;数据治理机构提升城市韧性的过程具有阶段性,仅在组建前期产生了积极效应;政府各部门间的功能性协同是城市韧性得以提升的内在机制。地方政府不但应积极组建数据治理机构,而且需注意机构的组建方式与隶属关系的差异所导致的异质性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TOE分析框架,构建了包括8个观测变量和30个测量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检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效果。通过对14个农业农村部评选的“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能够重塑乡村治理场域,实现乡村治理结构再造,拓展居民参与渠道,赋能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从而助力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的目标。但同时,数字技术也会造成一定的乡村治理负担,表现为数字技术的功能“收缩”导致内容生产的行政化,数字技术的社区分化引发内容生产与需求的分离,数据指标硬化和治理内耗引致数字技术的悬浮化,治理主体间的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技术的挤出效应。为此,需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重新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超越对“数字技术”过度技术化和行政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