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引入价格贸易条件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过程中出现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与经济持续增长并存的矛盾现象进行模型解释和因素分析。模型结果证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人口增加时,即有可能同时出现贸易条件的恶化与该国福利的增加。文章试图以此证明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没有影响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在总体上的快速增长。并指出我国应坚持比较优势战略,在发挥要素禀赋优势的同时,推进技术进步,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要素,文化资本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及对多家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资本、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做出分析,以说明文化资本价值作为经济增长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变量,已成为经济利益主体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重要组成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资本所得税、要素禀赋、技术优势等变量引入自由资本模型,分析随着贸易自由度变化有关变量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随着贸易自由度增加,有利于产业向要素禀赋丰富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且要素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在不同贸易自由度水平下作用强度不同,在贸易自由度比较低时大国效应更为明显,而在贸易自由度较高时,强国效应更为明显;(2)单边贸易保护政策提高了实行该政策国家的产业份额,该结论从空间角度回答了产业政策有效性之争,产业政策在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起到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3)为应对美国新经济政策冲击,中国应升级单边贸易保护政策,实行定向扶持政策,并锚定美国税收政策等,使中国始终保持对美政策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 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不发展”的标志通常是按人均的国民收入和资本积累率低于欧美人均数来解释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声称,发展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强调经济发展的目的不仅是要实现工业化,而且要通过适当的经济措施和社会措施,使发展中国家人民尽快提高生活水平,有效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它重视国家政权及其政策运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张政府制定协调性的经济计划,以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利益学说是否适合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这在发展经济学中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不少来自发达国家的发展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而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学家则对此持否定的看法。这些否定论者认为:比较利益学说(包括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说和现代学派的比较价格说或要素禀赋说)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构建的区域学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其竞争优势构建的区域学习机制。区域学习在构成要素上主要有八个方面:团队导向、系统导向、学习导向、记忆导向、区位选择、区域嵌入、沟通整合和惯例演化。区域学习通过促进关系资本的积累和动态能力的提升,实现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关系资本作为一种企业能够利用并实现竞争优势的资本,具体体现在关系资源、结构优势和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动态能力则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网络能力、组织柔性和服务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背景下,迫切需要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为此,本研究围绕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创新与要素升级影响的讨论,探索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并从空间异质性-时间动态性双维度加以考察。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验证的结果表明:创新尚未成为有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发展阶段、人力资本结构呈现异质性、非线性特征;劳动力要素结构转换的成本上升效应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本地市场效应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作用存在差异,人力资本效应通过与创新因素的耦合发挥显著影响。因此,新时期区域发展动力转换的政策体系设计,应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特征、要素禀赋动态变化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从要素禀赋及其演变出发讨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升级问题。文章首先总结了新结构经济学的要点:产业结构内生于禀赋结构;禀赋升级决定着产业结构升级,遵循比较优势是升级禀赋结构和持续产业升级、收入增长和减贫的最好方法;在每一个给定的发展水平上,市场都是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但同时政府需要在经济向更高阶段的转变中发挥积极的、因势利导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认为交通通达性的提升、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人力资本及其构成的升级是民族地区禀赋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基于这些分析,文章研究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认为就业结构滞后于生产结构和去工业化是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政策建议,包括禀赋结构升级战略、产业结构升级战略和空间结构优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逐渐失去了后续的发展空间,制定碳中和行动方案,提高能源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从碳中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角度出发,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别检测影响能源效率的各个因素,并分析能源禀赋、制度差异、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密度、区位因素、资本因素、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能源禀赋、制度差异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密度、区位因素、对外开放水平、资本因素与能源效率呈弱正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呈强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而技术效应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辅之以提高经济密度、淡化行政干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等不同策略能更好地提升能源效率,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因此,能源丰富的地区更应该强调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而经济发达地区和拥有优势地理区位的地区则更有经济能力采用节能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来理解这个重要论断,要想进入一个新的、稳定的、和平的世界格局,需要中国继续快速发展。要判断中国未来的增长潜力会有多大,最重要的不是看绝对收入水平,而是看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差距。从这一指标看,中国后来者优势的潜力还非常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我国的经济自主理论创新带来了重要机遇。在提出新理论时,倡导要回归到亚当·斯密研究问题的方法,即“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研究”。经济要发展,必须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决定产业和技术水平的决定因素就是要素禀赋。新结构经济学从各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点上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结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来内生经济结构、扭曲和运行。新结构经济学把结构引进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场结构革命,不仅对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会有新的见解,并且对关系到经济运行的主流经济学的各个子领域都会有很多新的见解,这些新见解都是理论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区域竞争中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静态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强调和倚重于以更能有效地配置和整合资源的区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动态的竞争优势.由于产业集群在其集聚区内所产生的集群效应能够充分发挥对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作用,可以形成多种竞争优势,培育基于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竞争优势战略已成为我国各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各种类型贸易条件指数所反映的贸易利益获得和分配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纯要素贸易条件,与单要素贸易条件在反映贸易利益获得途径上形成对照,并以此构建贸易增长方式的测度指数.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为比较优势战略的假定,通过对单要素贸易条件、纯要素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增长方式测度指数的实证研究,并结合比较优势动态属性的文献研究,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在比较优势动态属性的推动下,对外贸易不断地获得自身能力,贸易增长方式也内在地发生转换,贸易增长质量在波浪式前进中得到了提高,并不存在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可能性,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区住优势,辐射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它强调辐射的双向性、互动性.认为不同发展层次的主体之间流动和传播的要素是不同的.先进地区向落后地区流动的要素主要是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信息;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流动的要素主要是劳动力、自然资源、农产品.在这样的双向辐射中,双方可以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从总体上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却区位优势明显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来说,这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支挥点,是发展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引入R&D强度的扩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区域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四区域R&D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正相关,但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R&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各要素产出弹性相差不大,R&D产出弹性均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R&D产出弹性最低,但物质资本产出弹性相对较高。今后应继续贯彻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大R&D投入并配套相应的物质资本投入,完善区域发展带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负担造成国有经济高生产成本的内生性,政府在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决定其有动力为国企提供补贴。本文从政府改革净收益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解释软预算约束的公共选择模型。国有经济进入布局战略性调整阶段后,显性和(或)隐性的软预算约束,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力量。软预算约束和扭曲的资本价格维持了国有企业不符合中国资源禀赋优势的技术结构,影响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效果。最终完成转轨必须改变旧的发展战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新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下 ,西部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面临严峻的挑战。培育西部产业竞争优势的基本思路是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以实现资源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 ;发挥后发优势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以加入WTO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发展空间为契机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并努力实现从一般劳动密集型到劳动·技术密集型、劳动·知识密集型转换。优化产业组织、着力培育企业竞争优势、坚持开放带动 ,构建开放型产业结构、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等是实现西部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7.
厘清经济增长要素的不同作用,对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经济增长各要素作用机理进行结构分析,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得出禀赋资源和劳动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要素,资本则倾向于是一个生产技术管理问题,并且随着人类智慧和财富的不断丰富,资本的作用会逐渐减弱。财富持续增长的根本在于保护和充分利用资源,激励劳动者劳动付出和增加劳动者智慧。  相似文献   

18.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这对于中国经济增强质量、振兴东北的战略以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推进技术进步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低成本工业化的增长模式依托了资本驱动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为此,探究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碳排放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建立绿色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经济增长源泉;检验EKC存在性,计算碳生产率和脱钩指数,以进一步探讨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在长短期内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现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将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驱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较大,劳动的贡献逐渐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不稳定,碳排放的贡献相对较小,但碳生产率较高.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经济增长,长期内福建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制度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和外资外贸红利等传统红利要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外资外贸红利的消退缩小了经济增长的市场空间,要素价格的变化影响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机制.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红利变化的背景下,必须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新的红利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