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城》中的科技术语有助于认知、审美,有助于凸显其话语风格。综合运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含修辞学、术语学等)的理论和方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跨学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围城》中的科技术语,有助于文本细读、科学传播,有利于文艺学、修辞学、术语学的发展。《围城》中使用的科技术语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的几乎所有领域。《围城》中的科技术语可作各种句法成分,句法功能较为完备,认知语义丰赡。《围城》术语句法功能体现的是特定组合关系,认知语义则体现的是某种“活性”,突显联想聚合关系,聚合与组合在总体上构成符号修辞上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其雅俗共赏、幽默风趣的语言里透视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深层意蕴,他思考、关注着人的本性,将笔触伸向人的文化精神世界,从“文化的批判”到“形象的哲学”,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颓废。《围城》以其“格式特别”和丰富的蕴含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并为20 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文学语言的前景化再现与翻译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围城》中语言前景化特点及前景语言的翻译进行分析。发现译者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不但要译出意义,还要译出风格,才能接近翻译等值,取得与原文近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围城》比喻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比喻富有动人的魁力。采集丰富而新奇的喻体,以突出的相似;久巧妙地粘合相比物;喻中有情、喻中有境、喻中有理;形成了特有的通灵美、理趣美、尖刻美等美学特征。这些特色是从比喻的内部组织、表达功能和审美三个不同的但又紧密相联的方面揭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围城》的比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浅谈《围城》的比喻艺术 ,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围城》喻体的广泛性和奇特性展开研究 ,第二部分从比喻方式的多样性谈比喻 ,第三部分谈比喻的特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类命运的深含哲学意蕴的现代寓言。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的意象,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而命运的偶然性和人的盲目挣扎,又寓示出人生是一座永远也走不出的围城。  相似文献   

7.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 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寓了“目光放近,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超越理念,并以积极面世的典范人物引领方鸿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和《围城》是中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对二者讽刺艺术不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直指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围城》则揭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与人类的生存困境,而将道德判断延期《。儒林外史》的讽刺采用客观呈现的叙事方法,而《围城》的讽刺则采用主观说明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作品的早期版本呈现了现代汉语早期的语言面貌。现代作品不同版本中的异文有语言要素的异时变动。忽视现代作品的早期版本,会影响部分词语源流的考证,对现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也会有误导。《汉语大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时代成果的集体反映。《围城》文学地位高、语言成就突出、版本情况明晰,《汉语大词典》征引《围城》书证数量多。计量分析《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的版本情况,分析当前学界对现代书证的关注状况,可以反映现代作品版本意识在语言学界的存在状况,并为《汉语大词典》的高质量修订提供有用资料和修订视角。  相似文献   

11.
浅议《围城》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不同的民族在对称谓语的使用及表达上都有其各自的系统和规则。因此,称谓语的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然后通过对《围城》人物对话中称谓语的英译进行分析,阐述了中英文化差异对称谓语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深入探讨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围城》英译本称谓语翻译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充分利用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韵味无穷的文字,并创造性地与西洋文字相结合,成就了《围城》出色的语言艺术。作品中语言艺术背后潜藏着一种贯穿始终的艺术手法——"陌生化",不仅是语言,更渗透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影响着作者的创作始终。本文试图从作家主体意识层次、话语意识层次的陌生化对小说进行分析,更深层次地领略《围城》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围城》意象研究基本阙如的现状,文章提取了小说的两个贯穿性文化意象,即轮船意象和家意象,对小说进行了新的解读。轮船意象属于文化意象,讽刺了现代盲目的出国热。从叙事功能来说,它具有设定背景、贯通结构和凝聚意义的作用。家意象在小说中是以意象系列的形式出现的,既指现实的家,也指其他各种象征隐喻意义和文化引申意义上的家。在《围城》这种散文化结构的小说中,它起到了凝聚叙事结构、揭示中心和升华主题的作用。轮船意象和家意象的互织互动,升华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形塑了小说的审美风格,是解读小说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父系文化里,男人垄断着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权力,形成了一个以男子为中心的权力场,女性被排斥在权力场之外,功名、富贵、利禄等等对她们来说已是久已逝去的梦想。她们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借助男人这个平台来间接操纵权力,以达成分享社会权力的愿望。作者以钱钟书《围城》中女性急迫地追逐男人为个案,分析中国女性在事业上所处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5.
《围城》翻译的文化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围城》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据此,就《围城》的两种译评,从译者的角度,重新展开讨论,结果发现译者的努力与其翻译的策略是一致的。他们存有一种执着:全力保留和传达作品的“原汁原味”,不愿“妥协”,体现了他们忠实源语文化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16.
比较《边城》和《围城》可以发现,两部作品尽管在文学表达形式和对现实的关注角度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它们存在着共同的文化立场,两部作品的最终精神旨向都是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人性追求、人格尊严的深切关注,都有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7.
《围城》以主人公的婚姻爱情纠葛贯穿首尾,因此,人们也就普遍认为“围城”的主题是关于婚姻爱情的。其实,《围城》的主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义的,除了婚姻爱情说,还有人生状态、心灵境况等多重内涵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在《围城》中运用讽刺幽默的艺术形式、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画外音"般议论的表达方式,使《围城》中的丑在艺术中产生了强烈的美感,从而完成了对丑恶的审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的《围城》作为一部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 ,其所表现的生活内涵 ,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及其独特构筑的“艺术世界” ,并不是一种、两种批评方法就能解读清楚的。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 ,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古籍典故和哲学、心理学等学科 ,不露声色地将 2 0世纪 2 0、40年代之女性解放进行批判与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