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忠信与蒋介石在移民、起用麦斯武德、设置南疆行署及新疆战和诸问题上多有分歧  相似文献   

2.
1935年,蒋介石、汪精卫争取德国对中日冲突的调停,不是企图投靠德、日的反共卖国阴谋,也未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通过德国的调停拖住日本,制止日本进一步扩大华北事变,以免中日发生全面战争,双方“同归于尽”。此外,也想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准备时间。此时,蒋介石正准备联苏抗日,不可能与日本建立反苏阵线。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某些重大变化,从妥协退让转向决心抵抗,蒋介石决定终止德国的调停。   相似文献   

3.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共产国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即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的大国意识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日益增强,1942年的印度之行是蒋介石以大国领导人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的一次重要尝试。出于对日作战的共同目标和战后亚洲格局的考虑,蒋介石在力图说服甘地放弃不合作政策及支持同盟国作战的同时,又不顾英国的反对,公开敦促英国从速赋予印度国民以政治上之实权。之后,蒋介石又策动美国对英国施压,反对英印政府逮捕甘地。蒋介石由中立调停到以美制英,再到直接反对的政策演变,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战时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但也反映出蒋介石在对英外交上的不够务实。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民族)聚居、多语言文字融合、多种宗教并存和各种古代文明互相交汇、渗透之地。这种情况使古代新疆文化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延续至今的语言文化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6.
1959年,南京市青壮年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参加边疆建设.经过宣传动员、审查批准和组织运送,共有2 068名青壮年和68名家属进疆.他们多被分配到军政机关、文教卫生和厂矿企业工作,工作地点多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南京市青壮年毅然扎根边疆,为新疆开发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1931年哈密事变发生后,苏联在错位的“民族解放运动”理论的指导下,对暴动势力在武器和物资方面给予援助,试图通过其达到对新疆进行“革命输出”,进而使新疆脱离中国的目的。但是,随着国际、新疆形势的变化,苏联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逐渐改变了这一政策,转而支持军阀盛世才,最终以反对新疆脱离中国的政策实践而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8.
盛世才时期新疆的农业机械化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新疆曾掀起过一次为期十年左右,以推广新式农机具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运动。这次农业机械化以从苏联进口新式农机具为农机来源,以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广为主要方式,对提高新疆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新疆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新式农机具所需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自己无法生产,结果是当苏德战争爆发和盛世才反苏后,苏联中断对新疆的农机出口,这场农业机械运动被迫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思想体系 ,是在国民党专制统治正式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日渐强化的 ,虽源于德、意法西斯主义 ,但更带有封建性、买办性和欺骗性 ,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与特务统治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0.
大陆蒋介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陆史学界自6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有关蒋介石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扼要介绍了大陆史学界在蒋介石研究方面的学术观点。本文认为,大陆史学界在蒋介石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蒋介石的认识和评价也越来越趋于真实和客观。但本文也认为,大陆迄今为止对蒋介石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推动蒋介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廖信忠 《可乐》2010,(3):40-40
蒋中正“崩逝”后,“副总统”严家淦继任,实权却在“行政院长”蒋经国手上。严家淦可说是虚位“首脑”,当时人们都叫他“YESMAN”。虽然两年后蒋经国接班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但还是有不少人不太满意,  相似文献   

12.
许陈静 《今日南国》2013,(10):14-15
蒋介石有两子七孙。从1920年2月9日训诫109的蒋经国“说话走路,皆要稳重,不可轻浮”,到1970年6月15日劝慰60岁的蒋经国“你在金门多住几日,修养至廿一日回台北为宜”,整整半个世纪的时光里,蒋介石给儿、孙的家书,已披露的就有55封,事无巨细,谆谆教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及了蒋介石对于国民性的宏观认识,对于国民品性的评述以及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形成原因和革新举措。蒋介石对国民性的重视是很有见识的,他对中国国民性的表现、形成的评价是比较正确的,但他试图建立的国民品性是有偏颇的,他的改造举措更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蒋介石矛盾性格的成因、特征及对其事业的影响,认为蒋介石的矛盾性格是家庭、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矛盾性格主要表现在自傲而又自卑、多疑而又轻信、刚愎自用而又优柔寡断、阳奉阴违、奢侈而又小气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对外力争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同情与支持,对内积极动员、组织和团结各抗日力量对日抗战,先后督导或指挥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抗战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相持。同时,还为部署其他各项重要抗战工作及安置难民、难童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地实行了抗日战争由东部向西部的战略大转移,为谱写这一时期中国抗战的辉煌篇章立下了功劳。  相似文献   

16.
17.
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是在特殊环境下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蒋介石的影响和作用。西安事变虽因荐介石的误国政策所引发,蒋本人亦成为张学良、杨虎城的阶下囚,但由于他在国民党内的统帅地位井未因事变的发生而动摇,对于事变的解决方式他也采取了现实主义态度,经历了由拒绝合作到接受联共抗日条件的转变,从而对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42年新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势力之所以能迅速撤离新疆,原因不仅在于蒋介石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还有盛世才的坚决反苏,苏联不能分散对德作战精力,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苏联施加压力,以及苏联在新疆的违反国际法准则的所作所为使其处于理亏地位.苏联势力撤出新疆,使新疆自民国以来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中国中央集权的范围,但也因此给新疆经济带来了严重困难,同时使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9.
邵元冲身为蒋系重要成员,常为蒋出谋划策。虽对蒋的一些内外政策颇有微词,但毕竟蒋又是其希望寄托之所在,故本着君子爱人以德的姿态对蒋提出规劝。而蒋并不是一个从善如流的领导者,凡大小政策,无不自信自决,尤其是当那些劝告不符合蒋彼时情境下的需要和认知时,其结果也就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民政府之权力中枢,蒋介石在其处理与刘湘的关系中,并不乏国家意识与全局观念。以往解释所强调的"整人"、削弱异己,似不明显。然而,在整合川省过程中,蒋介石始终未取得刘湘之信任。究其原因,从蒋介石层面分析,实与其统治方式的诸多局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