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瑞 《中州学刊》2022,(8):26-3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的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竞争力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贸易大国。但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长期以来所处的逆差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仍然较低,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区域不均衡状况,服务贸易领域的制度创新较为滞后。未来,要紧抓新发展格局给服务贸易带来的双向生长机遇,提升我国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出口能力,积极强化数字化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占比,梯次推动服务外包业均衡布局,营造更加便利化的贸易营商环境,构建完善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充分利用我国比较优势,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推动的抓手。有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就从内陆变成前沿,新疆就会迎来像东部作为国内国际市场的前沿所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会让新疆的比较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新疆的比较优势,第一,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矿等等。第二,新疆广袤的土地有非常多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第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第四,区位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新疆要充分利用优势,必将能够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迎来经济的腾飞,为新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经济内外循环,需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也是一个治理过程,表现为治理主体、对象、制度、目标和观念的多元互动。统筹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加强两者的互动协调,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循环效率、保障经济运行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贸易投资和货币金融等领域为新发展格局形成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6.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以实现内生发展动力转型并打破世界经济僵局,这要求我们深入认识世界市场本质,亟需系统回顾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性继承,既蕴含了马克思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智慧结晶,又符合现实时代背景、满足人类社会进程的具体发展要求。该理论从根本原因、外在条件、内在动力、基本规律、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等六个方面予以深刻阐释世界市场之内涵,对新时代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新时代,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为全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许明 《齐鲁学刊》2023,(1):133-142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路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数字经济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国际合作成为战略选项。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贸易和数字经贸规则三大领域。当前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呈现数字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升级、数字贸易国际合作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规则化凸显等现状。然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也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制度型框架缺失、数字经济发展外部风险凸显等显著挑战和风险。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应从提升区域内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境外经贸合作区数字贸易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前沿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双循环是在逆全球化风潮迭起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和促进全球经贸循环逐渐恢复的重要战略选择。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为重要支撑,是对国际经贸双向互动双循环模式的借鉴和对单向操控"双层循环"的超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疏通国内国际循环的堵点。为此,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堵点;要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打破国际大循环的壁垒;要把创新链作为耦合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  相似文献   

9.
10.
11.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2021年中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1%,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步,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中国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资本运行、重大风险、碳中和碳达峰等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七方面发力疏通国内循环,从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外资政策、自贸区政策、“一带一路”政策五方面扩张国际循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黄斌欢 《社会科学》2021,(11):87-96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将重构未来我国的产业、劳动与社会形态。"双循环"由此具有了双重意义:从侧重国际大循环到"国内国际双循环",从经济发展单循环到"经济与社会双向协调发展双循环"。围绕新发展格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衍生诸多具有浓厚中国特色与高度学术潜力的研究议题,包括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生产形态与空间布局的变化过程中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建构,以及劳工社会形态发育对于消费培育、新型城市化、新劳动者社会化及劳工养成、城乡关系等方面存在的深远影响,等等。在新发展格局的讨论中加入"社会"的维度,将成为新发展格局落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依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要求,科学阐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社会生产形式与劳动交换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制度与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社会总生产或再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性交革,其核心问题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即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动力充沛、内部协调、循环通畅的社会再生产体系.从未来发展方式的态势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从体现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去拓展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政府应对当前逆全球化与技术封锁威胁部署的战略举措。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导存在四个方面体现。基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互补性视角,“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中国企业全球化有巨大影响。国内与国际市场之间存在微妙且复杂的潜在联系和整合机制,其中文化因素与制度因素在构建跨市场消费意义和组织能力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企业未来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应慎重考虑企业的市场定位,重视本土文化在国际市场的消费意义;着力培养企业的跨文化技能,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适应性,构建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平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生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是指为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它是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服务贸易的发生、发展源于国际生产分工的深化,同样国际服务贸易也支撑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完善与深入,服务产品的专业化外包生产与服务业资本的国际流动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顾晓燕  陶静 《江海学刊》2023,(3):96-101
知识产权贸易作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表征之一,不仅对推动国内和国际循环水平的“双提升”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知识产权贸易不仅可以通过推动诸如专利、技术和品牌等高端要素跨国流动而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且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新格局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而产生间接作用。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期,并且发现,知识产权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促进效应,在RCEP国家和非RCEP国家都能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必须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完善政策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协调,全面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异军突起,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条件下,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新特征,以及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