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人类现代文明发展史上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基本范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它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发展实践活动的理论升华,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发展所需要的理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新发展理念,而新发展理念的出场也离不开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特定的时空场域,亦即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既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场域之中,有其必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又以其原创性贡献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凝练的最重要、最主要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西方发展理论的超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成果和经验为基础,将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营商环境治理的方向引领,以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新新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剖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即大国经济理论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出发,从人口规模多样性和市场多样性的现实角度,揭示了构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与新新贸易理论中基于企业异质性、挖掘企业潜力、关注企业参与度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逻辑相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目标,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诠释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其次,文章基于三大理论基础,解析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多维动态逻辑,即基于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逻辑、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逻辑与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逻辑。最后,文章将营商环境治理的多维动态逻辑融入中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取向和战略选择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创新驱动路径和“放管服”改革路径,三条作用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格局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实践和成就背后的发展逻辑需要有新发展理念进行解释和总结。西方学者曾经提供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念,例如中心地理理论、增长极理论、集聚扩散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等,但这些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成就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个维度阐述了我国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和刻画了新时代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尊重城市群发展客观规律,立足我国城市化的特色优势,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有利于强化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创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立足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国情,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完善成熟;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理念、发展制度、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等方面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逻辑脉络赓续发展;从实践逻辑看,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现代化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系统谋划、整体统筹、协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开拓创新,是着力践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图景、高质量发展、现代性道路和新形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开新的内涵指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谋划此内涵指向实现开拓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开新的逻辑路径。在系统论视域中,这一逻辑路径体现在:以整体思维全面开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图景,以结构思维协调开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以涌现思维多样开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道路,以共享思维多元开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形态文明。科学、精准地运用以上系统思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开新进行有效的系统谋划,既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开拓创新、行稳致远,又有助于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助于引擎世界现代化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  相似文献   

6.
面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开始显现并被学术界关注。微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企业创新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风险较大、创新基础薄弱、创新效率不高等具体问题;中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三次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产业结构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产业结构的滞后性问题和产业结构的失衡性问题;宏观逻辑方面,综合考虑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困境,将绿色发展的主要制约问题归纳为: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创新驱动的难点、产业结构的迟滞、绿色发展的短板导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种制约问题的发生。因此,从微观逻辑、中观逻辑、宏观逻辑方面,分别基于企业创新、产业效率、低碳减排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的基本框架,通过营商环境、结构升级、绿色效率提出以动力变革转换增长动力、以效率变革优化经济结构、以质量变革转变发展方式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构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链路,从理论上清晰地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明确了“七个坚持冶的主要内涵,从实践路径维度辩证地、科学地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战略与战术、任务与方法、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绿色低碳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关键环节。聚焦数字经济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数字化带动绿色发展,以绿色化协同数字发展,基于绿色发展视角分析数字化的战略规划及部署。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的理念为逻辑起点,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要素价值化为数字经济的实践路径基准,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优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模式、新机遇、新途径和新引擎。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为了促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探讨了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局,阐释了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路向以及政策实施重点。研究认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以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防范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较于以往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还认为,以抓好顶层设计、多层级政府间协调、培育转型主体以及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作为政策实施重点,可以有效推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依循“何以助推—以何助推—如何助推”的逻辑理路三重审思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解释框架和实现路径,可见在现实性上,“逻辑起点—逻辑展开—逻辑旨归”的内在逻辑提供了“何以助推”的基本理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铺筑了“以何助推”的现实凭依;“举旗帜”“走正道”“切实际”“聚民力”“筹大局”的深度践履构建了“如何助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指明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认识和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理论蕴涵,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前提。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发展理念既深刻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精髓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又深刻体现着历史逻辑进路和当代中国现实实践要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原创性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能,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引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升级应该包含国际竞争、国家优势和企业发展三个层面整个生产范式的转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构建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微观载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二是中观治理——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宏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变化的不仅仅是个别词句,还有更加深刻、更加彻底、更加新颖的思想表达和语法。表明中国政府、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界试图依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立足全人类公共利益和共同福祉至上的立场,决意摆脱现代化之理念、话语、逻辑以及实践范式等方面的被动、依附之非自主状态,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制和实践的高度,从根本上变革启蒙现代性主导的不合理的生存理念与发展逻辑,合乎人类历史正道,探寻、确立新全球化时代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民族特质、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创举相伴而生的新的现代性创制实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逻辑以及中国表达,旨在表明,这一现代化无论从理念、逻辑,还是从具体的实践路径和方略上,都不能归结为某个先发现代化的范本。作为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之独特的中国创制,是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变革,是人类现代化最新形态的中国式表征。  相似文献   

14.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上海142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研究样本,从TOE理论框架的视角出发,运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解构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政策环境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驱动路径有4条,即专利—政策驱动型路径、专利—人力—政策主导下的市场驱动型路径、专利—人力—政策主导下的规模驱动型路径和规模—市场主导下的政策驱动型路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和市场环境在驱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现代化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了对传统现代化老路的超越,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现代化模式垄断发展话语的格局,为经济发展贡献新方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以生态底色为导向,绘就出现代化事业的新图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现代化新道路,其提出并非形而上的产物,而是反思“发展主义”话语体系的结果,是以生命共同体、生态优先、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基本向度,孕育着生活与生态、发展与保护、公益与私利同频共振的生态蕴涵。从实践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非自然生成并有效运作,而是需要不断完善治理理念、制度体系、主体结构和治理方式,从而站在现代化与生态化协同共进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绿色繁荣。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详细解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阐释了“中国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命题在制度上具有大格局、大财务、大经营、大管理、大数据、大生态六大特征,并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主体、目标等11个维度,提出了中国式财务管理体系的理论主张。结合案例实践,提出中国企业应加快构建个性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体系,按照新发展格局要求再造财务组织架构与管理流程,设计出能够对接战略、监测经营并展现企业价值的财务模型,以及加快司库体系建设以优化集团资金配置效率并防范潜在风险,以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中国式财务管理体系的制度逻辑、理论主张和实操策略既是践行“四个自信”的有效助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新发展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是,以内需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扩大消费政策。针对一些学者提出中国新发展阶段要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观点,指出西方消费社会模式具有两面性,发展到当代体现的是资本垄断逻辑,奉行的是“经济人”假说,遵从的是“物本”文化。中国式现代化开启的道路为在西方“消费社会”模式之外创新“生活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遵循。“生活型社会”将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良性运行从发展理念向实践形态转化提供操作平台,预示着人类社会发展将从“物”的最大化追求向人的生活幸福美好最大化的文明形态转型,并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激发出新的社会动能。在“生活型社会”政策导向上强调,实施扩大消费政策要明确同西方消费社会模式划清界限;重新审视和再建构“蛋糕”理论;防止无度资本追求把中等收入群体视为狩猎对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奉行包容性发展,从而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发展任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行业特色高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以更为科学的转型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时代命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对高等教育分类评价提出了新要求,为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也带来新契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然包含着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新发展理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如何明确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内涵及构建支持特色发展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以政府、行业特色高校和行业三方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作为重要基础,聚焦行业特色高校如何自主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行业专门人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标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阐述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实践,兼顾行业特色高校生存共性与发展特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的理论构想——包括5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6个具体的三级指标,以期为高校分类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建构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相统一的整体性的高校评价研究体系,更好助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属性,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立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当前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民生福祉增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共生共存的应然之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并将其融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实然之举,更是构建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绿色生态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之路。锚定精准推进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应对全球化生态治理危机等系统性深层次问题,深入探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三重维度,具有现实理论依托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坚持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是“走自己的路”的必然结果。独立自主作为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底色与经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坚持独立自主中实现“理论-历史-实践”的内涵升级和深化拓展。在独立自主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探索精神的历史逻辑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在独立自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中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