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及人权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近代历史出发.阐述了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并分析了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内容,同时也剖析了中国近代人权运动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建立普遍的人权文化,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许多文件宣示的人权教育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肩负的使命。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遵行,也具有重要的道义、法律和文化基础。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应当积极开展人权教育,并借助其他必要措施,促进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在这一领域,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也能够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人权需要信仰——对人权教育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前的人权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权情感与信仰的培养与人权知识的积累不成比例。人权要真正实现它对人类的价值,必须首先被人类所信仰。人权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应当借助于人们的情感体验,重视仪式的作用,唤起人们敬仰人权的直觉,突出人权教育的情感激发和习惯养成。渗透式、养成式、参与式的人权教育是培养人权情感与人权信仰的有效方式。大学的人权法教育既需要注重人权知识的普及,又需要注重人权观念的形成,并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权问题紧密结合,而国家是人权教育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4.
“数字人权”论争至今,正题与反题的交锋依次聚焦第四代人权、人权的道德基础、人权性质三个争议点。从逻辑顺序来说,判断一项权利是否属于人权,首先要看基于人的本原属性能否推导得出,否则无所谓第几代人权或人权新特征的问题。在人权本原看来,“数字人性”不是人之本性,倘若把“数字人性”视为人权的人性根基,则会导致主体虚化、形态变异、义务扩张的伦理危机。就人权结构而言,“数字人权”的价值证立欠缺最低限度的基础性,政治决断与学术论证的脱离会导致科学性存疑,对“三元结构”的突破不利于规范体系的稳定性。“数字人权”话语表达的逻辑、理论和知识生产存在着不自洽、不自信、不自主的缺陷,即因果倒置、路径依赖和重复生产。因此,对于数字科技与人权的复杂性关系,仍需从人权本原、人权结构、人权话语等多元视角继续追问。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人权法律的颁布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陕甘宁边区人权法律产生的背景 ,阐明了陕甘宁边区人权的法律概念 ,概括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重大措施 ,总结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提出在实践这一重大思想体系中,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建设是建构在"以人为本"、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人权理念价值基础上的新概理念,逐步致力完善人权保障制度构建,并进一步提出加强人权教育是实现上述人权理念和人权保障制度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权论强调人权的天赋性,结果在一系列人权问题上陷入了混乱.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方法论基石,就是坚持从其经济基础来说明作为观念的、政治的或上层建筑的人权.人权只要脱离其经济基础,就会被任意"翻弄".事实上,国内外敌对势力正是利用人权悖论来反对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人权教育不仅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促进人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关系着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价值走向。当前我国人权教育存在着学校教育中人权内容安排比较少,缺乏人权教育资料等不足。人权教育的目标在于人权意识和人权知识的普及,这就要求今后通过深化人权理论研究、编写人权教育资料、在普法过程中推进人权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媒体等途径来加强人权教育,从而提升人权意识,促进人权实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主要是在对古典人权理论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肯定了古典人权理论的历史进步性,又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包括人权的历史发展观、人权的阶级观、人权的主体观等内容。从方法上看,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释人类解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是二战以来国际法领域中引人注目的问题。由于人权本身的特殊性,在人权国际保护中存在着政治化倾向,一些国家利用人权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以保护人权为名干涉别国的内政,导致人权的政治化。人权的政治化主要表现为“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文章指出人权政治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差异,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应成为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颁布和实施引起了学术界的一定关注.现有研究集中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意义、主要特点解读、实施分析及对计划的质疑、批评和建议等方面.尤其是对计划的解读和贯彻占绝对多数,学科视角以法学、政治学、行政学为主,所刊登的期刊具有“大报小刊”的特点.相对而言,在人权行动计划的国际比较研究、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学理性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明显不足.今后应综合学科内与学科间、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定性与定量等路径对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相关重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实际上就是关注了人权。从本质上说,民生不仅仅是人权,而且是首要人权。确定民生为首要人权可以考量其在法律制度中的价值,特别是在法治中的价值,具有学术层面上的、法律层面上的和政治层面上的意义,进而为国家关注民生、促进民生和保障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权,怎样才能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人权”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本文从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手,阐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人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人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权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权教育的学科地位偏低、渗透方式有限、开展人权教育的大学偏少、接受人权教育的学生不多、授课老师学科背景多元化、课程形式与内容五花八门、人权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人权教育的义务主体缺失、人权教育中人权信仰缺乏等方面。要改进这些问题,应当提高对高校人权教育的认识、发挥国家在高校人权教育中的作用、加强人权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夯实高校人权教育的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权的人本理念是创新人权理论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则为人权人本内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人权的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是人权之本,具体的人与社会的人是人权的立足点,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从人的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发展,人人和谐共处,人人参与人权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人权与民主的关系应当在人权的实践中得到理解。民主作为权利的实体,民主与人权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关系;作为权利的筹划或运作方式,民主与人权表现为一种功能性关系。由于人权的普遍道义诉求和具体落实要求之间的差别和矛盾,人权实践的具体化策略十分重要地关系到民主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蕴含着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的巨大张力,并体现在人权实践诸环节之中。只有以民主的方式处置和调适这种张力,我们才可能申言现代社会的人权实践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人权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人权保护对主权这一传统规则形成了冲击,削弱了主权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动荡。以利比亚战争为视角,寻求人权和主权结合的合理路径:应当结合传统,立足《联合国宪章》,在联合国这一舞台上,完善联合国安理会的执行机制,这将有助于对人权进行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学理上,"集体人权"这一概念在三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分别指称"群体的权利"、"集体行使的权利"及"集体所有的权利"。然而在诸种界定中,"集体人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混淆了对"集体"与"群体"、"权利主体"与"权利行使方式"、"人权"与"权利"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权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客观性为基础 ,否则 ,人权将不为价值。客观性的最基本要求是承认人权既包含绝对的因素 ,又包含相对的因素。对人权绝对因素认识的不足 ,会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谬误 ;对人权相对因素认识的不足 ,会导致文化沙文主义和人权专断  相似文献   

20.
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了列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家 ,列宁具有丰富的人权理论。这包括 :1 平等和民主自由权利较之封建特权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 ,是应该提倡的 ,但这些权利具有阶级属性 ;2 民主制度和政治平等权利有利于工人阶级争取解放 ;3 列宁强调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物质保证 ,反对空谈人权 ;4 在人权问题上 ,列宁首先重视的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阶级权利和集体利益 ,同时也认真维护公民的个人权利 ;5 一切民族都有平等、自决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