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代的赋役折银不仅牵涉王朝白银财政体制的形成、一条鞭法的推进、国家与社会的转型等重大问题,且直接关联着田赋、盐课、徭役和上供物料等不同税收类项,以及会计、征收、解运、贮藏等多个环节。京师银库是连接基层赋役折银和国家白银财政体制的关节点。对京师户部、工部和皇帝等所属的银库所贮上供物料的类项、数量以及库藏间分配关系等的探讨,有助于弄清明代白银财政体制如何通过中央各部财权博弈建立的过程,从而在国家白银财政管理制度层面推进对一条鞭法的研究。隆庆、万历年间的上供物料,经历了从区分本色、折色到区分本色折银、折色折银,以及从皇帝专属到皇帝、户部和工部共有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一条鞭法下的上供物料折银与中央各部的财权博弈紧密相关,但户、工二部从皇帝内府分割的财赋需奏报皇帝,说明皇帝才是中央财政的最高决策者,而派无定数、轮年折征和折率不定,意味着朝廷内部并无财政集权,而是实行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2.
论清初榷关定额报解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设立榷关,曾实行过一种定额征解的制度。各关监督只需向朝廷缴足每年的定额税款,多征的“溢额”部分,即归监督合法私吞。为了多取溢额,司榷官吏不择手段,横征暴敛,结果不仅严重损害商贾利益,也危及了清廷的关税收入。针对定额报解制度所产生的种种弊端,顺治、康熙两朝统治者进行了长期的摸索与改革,从而逐步建立了一套新的、比较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税制度。这场改革,在中国关税制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一清代榷关沿用明代钞关旧址而设,由户部关和工部关两部分组成。顺治初年,户、工都19处关津,“每关专差户部汉军官一员,督管税务”。清廷实行定额征解税款的最初动机,是为了  相似文献   

3.
镇江扼江河之交。发达的水运促进造船业的发展。镇江造船行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据史籍记载,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八月,“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1)。据(元)胡三省注,十二州是:宣(宣城)、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杭(杭州)、越(绍兴)、台(临海)、婺(金华)、括(丽水即处州)、江(九江)、洪(南昌)。润州就是承担造船任务的十二个州中的一个。唐德宗时,李希烈反,镇海军节度使(治所在今镇江市)韩幌“闭关梁,修坞壁,造楼船战舰三千,柁以舟师,由海门(焦山以东江面)大阅”(2)。  相似文献   

4.
由朝廷官员参与撰书的墓志,是探究明代秦藩与朝廷官员社交状况的重要文献。从墓志中可以看出,秦藩与部分撰书官员存在着长期的请托关系,撰书官员内部也互有分工与合作,形成了固定的“撰书圈”。秦藩墓志的撰书官员多为异地任职的西安府籍人士,且多为离任还乡之人,这表明藩禁政策在明中后期仍旧是限制秦藩与官员交往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秦藩与撰书官员之间的交往,也同时呈现出对藩禁的有限突破以及关系多重交错的特征。这意味着明中后期朝廷对宗藩的管控力实际上趋于式微,秦藩已经在封地构建起更为深入而多元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司使是北宋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财政长官,作为朝廷(政府)主管财政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三司使不仅具有处理三司日常事务的权力,还有经度军费、参议军政、荐举官员、编撰会计录等权力,曾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九江是陶渊明的故乡,故乡以有陶渊明而自豪。(九江师专学报)自19gu年开辟全国独家“陶渊明研究”专栏,延至今日15年了,其学术影响传及国内外。九江师专也涌现出以徐声扬先生为代表的陶学群体。为了进一步加强陶渊明研究工作,扩大对外交流,经学校党委研究同意,成立“陶渊明研究中心”,并于lop年6月1日挂牌。“陶渊明研究中心”主任由陈忠教授担任。“陶渊明研究中心”成立@史娟  相似文献   

7.
自五代至明清,广德祠山神经历了一个从张大郎到张大帝,最后又回到无朝廷正式封号的江南区域性民间祠神的过程,考察文献记载所载张王祖庙的44次修建行为,可知由于随着祠山神地位的变化,朝廷对地方祀典管理、控制方式的不同,其修庙方式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唐末五代的6次修庙基本上为地方民众的自发行为,仅一次官修。有宋一代,张王祖庙的修建基本上是由官方主导的,而且十分频繁,共24次,地方信众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修庙活动,有时是自己发起,或响应地方官的号召捐助钱物,更多的是平时的香火和诞会的捐献。这使得宋元时期的信众皆强调祖庙是“天子出钱”“国家气力建造”。元明清时期的广德与政治中心相隔千里,祠山神在国家祀典系统中的地位下降,文献记载的元明清张王祖庙修建活动数量大减,仅14次。这一时期的修庙行为总体趋势是官退民进,广德的地方民众,包括祖庙的日常管理者(早期以僧人为主,明代之后主要为道士)、地方士人(包括致仕返乡者)、商人、父老等,利用其在当地的社会动员力,越来越主动地参与祖庙的修建活动,而地方官虽然也会支持修庙、参与捐助,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行为。这一修庙方式使得明清的地方官员、广德士人、民众都认为修庙应该“...  相似文献   

8.
清曲,源于民间俗曲,流行于长江下游及江淮一带。在历史长河中,宁、镇、扬地区的清曲均有不同的发展,也有各自的称谓。在南京称“白局”,在镇江称“清曲”(旧时称“小唱”、“小曲”,与京剧、昆曲、乱弹并列为“大小昆乱”),在扬州称“扬州清曲”(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镇江清曲流传久远,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唐宋。唐代杜秋娘、谢秋娘,宋代郑容、  相似文献   

9.
“上自劳军”一句,出自义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中及书下注释标志:“劳”军之“上”是汉文帝(刘恒)。而正在热播的历史大片《汉武大帝》第三集中。却是汉景帝(刘启)由他的“智囊”老师晁错陪同去检阅周亚夫的细柳军(剧情细节与文中描写无异)。归来后信心十足地实施了“削藩”政策.并由此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怀着对教材与电视剧内容相异的疑问,笔者粗略地翻阅了《史记》,肯定地说:“劳军之‘上’”。文帝也。  相似文献   

10.
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1711—1799,1736—1795在位)即位以后,热衷朝廷修史活动。究其原因,乃希望由官方垄断历史编纂,再由他扮演历史判官,操纵其中的笔削褒贬①。除编纂史籍外,弘历还要重修前代的史书,使它们能“传信示公”,为当时多民族共存的政治环境服务(详第四节)。就前代的史书来说,弘历最关注的是《辽史》《金史》和《元史》,三史的重修工作,历时十余年才完成。弘历即位初年,便已指摘辽、金、元三史“不及前代,而《元史》成于仓粹,舛谬尤多”②。不过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朝廷刻成二十一史,弘历才对三史作…  相似文献   

11.
《文选·报任少卿书》曰:“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似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文中“佴”,李善《文选注》①云:“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胜②:“佴(er),次,指罪居李陵之次(依王先谦说)。”杨金鼎先生《古文观止全译》“佴”下注③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同。郭锡良先生等编《古代汉语》注④:“佴(er),相次,等于说随后。”《辞海》、《辞源》亦将“佴”洲作居次,随后,所引例证曾为《报征少卿书》中这段文字。这样释“佴”极不妥。《古今汉语实用饲典》及《新编汉语实用词典》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因为高等师范院校招生人数剧增,使音乐专业的技能课由传统“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过渡到“一对多”或技能集体课的方式。基本唱(奏)技法与乐曲的学习;即兴伴奏与歌曲弹唱;教学方法的学习;合唱指挥、重奏课与讲座;考试等五方面应贯穿于高师音乐专业技能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对学生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再释西晋的“户调之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晋“户调之式”出自西晋收载“常事品式章程”的档案《晋故事》,是赋税这种“常事”的“品式”,即标准品样。它包括了一个“标准户”(一夫一妻有四百亩,丁男作户主的户)和“半标准户”,以及“标准户”(“半标准户”)交纳的赋税“标准额”: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治交者未详查“户调式”的源出,未弄懂“式”的意思,误解了“户调之式”,特别是把其中“占田”、“深田”等作为“标准户”的假定条件的规定,一种品式的形式方面的规定,设为土地(赋税)制度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初三(15)班的美术课内容是“测风仪器模型制作”。按惯例,课代表都会在课前“报到”一次,帮任课教师拿一些教具。因为那天该班的美术课代表临时有事,所以找了一个同学替代。他很准时来到我这里,之后我便让他拿了测风仪器中的一个零件,告诉他放在讲台上即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史长河中,赫拉克里特令人无法忘怀。与先秦庄子相似,他思想深奥、孤标傲世,行文之间透出一股独特的感染力:女巫西比亚用她宣布神谕之口,说出了单调朴实的话。然而由于代神而言,她的声音响彻千古。(D.92)不要听我的,而要听道;智慧在于同意一切是一。(D.50)无疑,“道”①乃赫拉克里特哲学的核心。然而它究竟为何?哲人努力想向我们言道、传达何种真知?两千年来。震憾于道者纷纷赞叹与认同,评价之高,出人意料。“然而各人所解读的,又多大租经径,莫衷一是;似乎是在一次次验证这位“受菲斯的晦涩哲人”的失望:“这…  相似文献   

16.
圌山位于镇江东乡。每年清明翌日是圌山的庙会。 圌山庙会的文化源头是吴国的“宗土”祭祀,“宜侯矢簋”(出土于圌山西侧吴王陵区)铭文中。被称为“宜宗土”的文字实质是“圌宗土”。是指圆山的土谷神宗庙。姬姓周人的祖先后稷,是农耕技术的代表,后来被人们尊为土谷神供奉于土地庙。  相似文献   

17.
有无(动静)的论辩是天道观问题上的一次重大的论争,其大致经过了从王弼“贵无”“主静”开始.经裴颇“崇有”和郭象“独化”的否定,最后由张载以“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对动静(有无)之辩做了辩证的总结。这样的过程符合辨证发展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白字先生     
慕柳 《老友》2012,(8):57-57
有个训蒙先生好读白字。他与东家谈好:他当塾师,每年租谷三石,伙食四千。如果教一个白字,罚谷一石: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他到书馆后。有一天与东家在街上闲走。见石刻“泰山石敢当”,便误认“秦川右取当”。东家说:“全是白字,罚谷一石。”回到书馆,他教学生读《论语》。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曰”,“卿大夫”念为“乡(繁体为“绑”)大夫”。  相似文献   

19.
“送”“给”等构成的给予表达如“NP1+(V)给+NP2+NP3”,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参与者的从缺,其从缺等级,一般认为是:主语〉直接宾语〉问接宾语/介词宾语。但这一概括不适用于“给”的参与者的从缺情况:NP2(即间接宾语)从缺为主,占80%,而NP3(即直接宾语)的从缺仅占10%。文章指出,三个参与者及其互动关系所组成的是理想的认知模型。理想的给予可划分为转移次事件和到达次事件,分别由“V+NP3”和“给+NP2”表达。以理想认知模型为基础,受人类思维方式“部分转喻整体”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转移次事件终点次事件认知给予事件,映现在语言表达中就形成了参与者的从缺。  相似文献   

20.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自古以来在镇江广为流传,尤其在丹阳、丹徒一带。近日,日本著名音乐家来镇访问,对我市的七夕传说和相关遗迹很感兴趣。提议我市举办中日七夕节纪念活动。由此,笔者开始了调查和走访.在镇江发现了大量可考的遗址和广泛流传于百姓口头的民间传说。串成了一个头尾相衔的故事。我们相信,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恢复古老“七夕”节日,改变西方情人节一统天下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形下,镇江当可成就现代中国七夕节(东方情人节)的复苏和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